APP下载

读书要读这样的书

2018-02-08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余秋雨文明读书

天气闷热,在温度适宜的空调下读书也是幸福的!

昨天晚上,在网上才知道,前几日网上流传的余秋雨先生病了、并在医治过程中写了一篇题为《我病了,社会也病了》的散文是假的。假就假吧,或真或假的提示,促动我在书柜里找出了《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的最后一本,也就是余秋雨的大作《文化苦旅》。一口气读完后,又是一个新的感慨:文化的回归与人性的回归是人类文明前行的必然啊!

再次品尝了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味道,笔者想起了读书与人生、读书与生活、读书与生命的话题,读书能照亮一个人的人生旅途,读书能使你在酷热下感受春的甜蜜和秋的凉爽,读书还能让你提高生命的质量,从而将幸福进行到底。

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阶梯!

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并不总是遵循“进化论”或“国情特殊论”来演绎的,而是有着某些贯穿始终的、全人类共有的要素。但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那就是“文明是人类特有的而动物世界没有的,文明与野蛮,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后果”。

斯蒂芬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指出,自有文字记录以来,人类社会的暴力浓度总是越来越低。几千年来,人类对同类的残杀越来越少,这是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最重要标志。人类活得越来越好,首先得益于越来越安全,而来自同类的相互残杀,是影响人类安全感的第一大原因。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对文明的无限依赖和渴望。

细细品嚼的确是这个理,如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废除了寡妇殉葬制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体制就改变了印度的文明。再如目前我们地球的某些部落,仍然是将出轨的女性用石头砸死和对未成年女子采用生殖器“封锁”的极其野蛮的恶习,且这种恶习通常是强制的,并且没有麻醉和消毒。你说,这是一种什么文明?

人类记录自己的文明,本身就说明人类在不断追求人类的文明。而人类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文明,是需要人们靠读书靠觉悟靠认知去了解和诠释,而人们了解和诠释了的文明又化为无穷的力量去推动历史更加进步更加文明。

记得10多年前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至今我都认为这个“要求”合理,比很多读10本、读30本、读100本的“要求”要合理得多。

那么为什么人的一生非要读这些书呢?我认为撰写该书的作者言之有理:这60本书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成功学、文学、美学等各个方面,且每部作品都是方方面面的集大成者,许多都是举世公认的学习最佳读本,同时书与书之间还有其内在联系。读了这些书,能使一个人有效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为人生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的一生读60本书,应该不难;如果难,读前10本总该可以吧!这里把60本书(网上都能查到)的前10本书目抄录如下—

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伊索;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孔子;兵家韬略之首《孙子兵法》,孙武;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及其弟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老子》,老子;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基督教经典《圣经》,希伯来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司马迁;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神曲》,但丁;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西厢记》,王实甫。

诚然,笔者认为这60本书是要读,但要根据各人的情调和兴趣有选择地读,比如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菜根谭》、古文发展的最佳范本《古文观止》、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诗词》是要读的。

其实,我很赞同这样一个读书观点:人的一生只读三本大书就可以了,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有字之书”好理解,“无字之书”就是人的生活本身,“心灵之书”就是要读懂自己、读好自己。

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生命里没有阳光。有这样一个人生要读60本书和只读“三本大书”的“要求”,可以提醒自己有时间就多读点书。试想如果人生错过了这些传世经典的美味享受,那岂不是真的死不瞑目空悲切呀?!

猜你喜欢

余秋雨文明读书
请文明演绎
余秋雨投其所好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漫说文明
余秋雨投其所好
对不文明说“不”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