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票据池”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2018-02-08王红珠
王红珠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票据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票据池”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集团化管理概念,即将企业票据进行集中管理,以实现票据的规模化、信息化、全局性管理。
1 企业票据分散管理的弊端
近年来各企业集团的票据使用、流转量很大,但票据的集中管理还比较滞后,票据利用效果较差。
一是票据分散管理利用效率低。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票据作为准现金的灵活流转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票据利用效率不高。一般情况是企业持有票据至到期日,或者中途通过背书转让进行贴现。
二是票据分散管理成本高。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企业会造成票据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如银行承兑汇票,其保证金比较高;而商业承兑汇票的话,流通性比较差。
三是票据分散管理信息掌握不全面。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企业不能全面掌握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部票据信息,企业的票据信息十分分散,各成员单位都掌握着各不相同的票据信息,使得企业不能对内部的票据进行有效的管控以及风险防范[1]。
四是票据分散管理,流通性差。在票据分散管理模式下,纸制票据由于存在多次背书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字迹或公章模糊不清等问题,使得背书和到期托收比较困难。电子票据虽然不存在此类状况,但有几种情况:小规模的地方性或村镇银行不经营此类业务;部分财务人员没接触过这类业务,或不熟悉后续操作,而造成票据过期没有签收,或签收后迟迟不提示付款等情形;受票据金额所限,无法按需自由拆分使用等。这些都导致了票据的流通性差,造成企业对承兑汇票接收意愿低,难以形成规模票据池[2]。
2 企业开展“票据池”业务的作用
企业开展“票据池”业务,将企业集团的所有票据委托合作的商业银行集中管理,由此可以降低企业票据管理工作量,减轻票据管理难度,控制票据操作风险,降低保管风险,同时提高票据的融资能力。
2.1 有利于企业加强票据管理
通常企业收到的票据金额不同,期限各异,票据在企业内部传递、保管,也存在遗失、破损、被替换等操作风险,票据真伪的检验对企业也有一定的困扰,这些都给企业票据管理增加了难度。企业建立“票据池”后,合作银行将及时核实票据真伪、查验票据信息,检查票据是否存在挂失、背书等漏洞,大大降低企业票据管理的难度,同时控制了操作风险,避免企业的票据损失。
2.2 有利于降低企业保管风险、节约保管成本
企业开展票据池业务,将全部票据“入池”,既降低了企业的保管风险,确保票据安全,又节约了保管成本,节省了人力、安防设施的投入。
2.3 有利于提高票据到期回收
企业开展票据池业务,合作银行会及时办理承兑汇票到期托收,确保资金能及时回笼,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
2.4 有利于企业盘活票据资产及时融资
企业可将“入池”票据整体作为质押,银行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按照入池票据的总额度,给予企业一定的融资授信支持。在授信额度内企业可申请办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信用证等具体融资业务,解决了企业的部分融资问题。
3 企业开展“票据池”业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集团的重要结算、融资工具,票据集中管理已是必然趋势,但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3.1 票据池管理的基础薄弱
企业集团开展票据池业务,是将各分公司的票据汇总至票据池进行集中管理,但很多集团内部管理中存在管理层重视,但基层基础差的问题,主要是集团下属各成员单位自身票据管理比较混乱,单纯的财务科室又难以为票据集中管理提供必须的技术支持,影响了集团票据集中管理的工作效率。
3.2 票据池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在某些集团票据池管理制度设计中,缺乏企业自身票据与财务管理的特征,甚至照搬银行与其他企业相关制度内容,影响了制度的指导作用。二是大部分集团票据池管理制度内容较为笼统,制度的执行细节模糊,影响了企业票据管理的实际操作。
3.3 票据池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不强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票据池高效管理的支撑。但是现在还有部分企业依然采用手工为主的票据核算方式,还有部分企业在票据池管理与核算中,没有有效运用网络化管理的相关管理软件以及电子支付系统,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票据池的有效运行[3]。
4 加强企业集团“票据池”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为了更好地发挥票据的作用,更充分发挥票据管理和融资的功能,加强企业集团“票据池”管理及风险防范已成为企业集团的迫切要求。
4.1 选择“票据池”业务开展的合作银行,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
拥有多家成员单位的企业集团,在选择合作银行上,首先是考虑的合作银行下设网点能满足各成员单位上门存放票据的需要。而且,合作银行的数量要尽可能少,这样才能有利于票据集中管理,减少工作量,提高票据的使用效率。其次为了提高票据的流通性,还要选择能够开出高信用承兑汇票的银行。第三要注重发挥合作银行在票据实物管理、电子化处理及开具承兑汇票上的作用。比如在实务票据核实真伪、信息查验、保管及到期托收等方面,都要发挥合作银行的作用,尽量减少企业自身的票据管理环节,最大程度降低各类风险。在票据质押入池后,要依托银行开出不同金额和期限的票据,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4.2 制定“票据池”管理的规章制度
企业集团要解决“票据池”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风险防范,就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实现。如通过设置内部控制机制来防范交易风险;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票据的实时管控,及时跟进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规定什么交易背景下可以给对方开具汇票,如何限定供应商的范围;等等。
4.3 确认票据入池的基本条件
一般来说,只要票据票面的要素符合银行对该票据的审查,票面本身无问题,票据到期期限小于一定时间、票面金额较大且短期内不用来支付的票据均可以入池。所有入池票据除只有金额上的差异,其他并无不同。
4.4 加强“票据池”额度管理
原则上,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有多少入池质押票据就有多大的票据融资额度,同时集团可以利用池内沉淀资金额度给成员单位进行调剂。具体可以有两种操作,一是各成员单位可在集团第一次票据分配时内部调剂,集团财务部门按照此分配额度进行掌控;一是集团公司可在票据池总额度范围内,根据企业自身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以及实际的票据池质押余额,将相应额度对相关单位进行分配[4]。
4.5 提高“票据池”管理技术水平
集团公司进行“票据池”业务管理,可以结合利用企业内部财务网络建设,提高票据管理的技术水平。企业集团通过建设专业的管理系统,包括安全性较高的票据软、硬件系统,来加强建设票据管理。同时在票据池系统中,还应与银行合作建设“银企联动”系统,实现与银行系统的有效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