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间对DPPH・法、ABTS+・法评价抗氧化性结果的影响
2018-02-08林恋竹赵谋明
林恋竹,赵谋明
目的:大多数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主要基于两种机制:氢质子转移(HAT)和电子转移(ET)。由于DPPH・法、ABTS+・法操作简单,常被用作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时,通常用固定反应时间下算得的 IC50值(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所需试样浓度)表征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强弱。DPPH・法、ABTS+・法并非纯粹基于ET机制,在反应过程中,也会伴随HAT机制。因此,在不了解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ABTS+反应的动力学机制的情况下,就简单将反应控制在某一时间下,并在相同条件下,与其它抗氧化剂的IC50值比较,可能对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带来错误的判断。本文研究了食品工业中常用的12种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ABTS+的反应动力学,为DPPH・法、ABTS+・法评价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提供可参考的信息。方法:以食品工业常用的6种合成抗氧化剂(BHA,BHT,TBHQ,抗坏血酸棕榈酸酯,D-异抗坏血酸钠,和抗坏血酸)以及6种天然抗氧化剂(VE油,茶多酚,竹叶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单宁酸,和芦丁)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这12种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ABTS+的反应动力学。根据 12种抗氧化剂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计算得到的 IC50值,将抗氧化剂分为两组:(1)单宁酸、茶多酚、TBHQ、BHA、抗坏血酸、芦丁、BHT、D-异抗坏血酸钠;(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提取物、VE油。前一组抗氧化剂配制成10 μg/mL;后一组抗氧化剂配制成30 μg/mL。分别测定不同反应时间下,测定反应体系在517 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抗氧化剂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绘制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的反应动力学曲线;根据12种抗氧化剂对ABTS+的清除率计算得到的 IC50值,将抗氧化剂分为两组:一组为:单宁酸、茶多酚、TBHQ、BHA、抗坏血酸、芦丁、BHT、D-异抗坏血酸钠;另一组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提取物,VE油。前一组试样配制成100 μg/mL;后一组试样配制成600 μg/mL。分别测定不同反应时间下,测定反应体系在734 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抗氧化剂对ABTS+的清除率,绘制抗氧化剂与ABTS+的反应动力学曲线。结果:TBHQ、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E油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反应速率很快,反应很快达到平衡。而单宁酸、茶多酚、BHA、芦丁、BHT、迷迭香提取物与竹叶提取物的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在反应初期(6 min时),各试样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按如下强弱顺序排列:单宁酸>茶多酚>TBHQ>BHA>抗坏血酸>芦丁>D-异抗坏血酸钠>BHT;而在反应时间为18 min时,各试样DPPH・清除能力的强弱顺序发生改变:单宁酸>茶多酚>TBHQ=BHA>芦丁>抗坏血酸>BHT>D-异抗坏血酸钠;在反应时间为42 min时,BHT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抗坏血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BHA、抗坏血酸、TBHQ、D-异抗坏血酸钠、VE油的 ABTS+清除能力随时间延长无显著性变化,其与ABTS+的反应速率很快,反应很快达到平衡。而单宁酸、茶多酚、芦丁、BHT、竹叶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 ABTS+清除能力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在反应初期(6 min时),各试样 ABTS+清除能力按如下强弱顺序排列:单宁酸>茶多酚>芦丁>BHA>抗坏血酸=TBHQ=BHT>D-异抗坏血酸钠;而在反应时间为12 min时,BHT的ABTS+清除能力超过了BHA、抗坏血酸、TBHQ。另外,在反应初期(6 min时),各试样ABTS+清除能力按如下强弱顺序排列: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竹叶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VE油;而当反应时间为24 min时,竹叶提取物的 ABTS+清除能力超过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结论:不同抗氧化剂因其结构的差异,与DPPH自由基、ABTS+反应速率不同,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同,若反应时间短暂,可能对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评价带来错误的判断。采用DPPH法、ABTS+法评定试样抗氧化活性时,当反应时间延长到60 min时,试样的DPPH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排序已经趋于稳定。因此,可选用反应时间60 min作为DPPH法、ABTS+法评价试样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最佳反应时间。
来源出版物:食品科学, 2010, 31(5): 63-67
入选年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