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打造近零示范区试点样板

2018-02-08蔡和

浙江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碳化助力

□蔡和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副总工程师兼气候处处长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低碳技术、管理、市场等手段,实现试点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步趋近于零,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性示范工程,是我国“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探索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浙江一直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求,低碳试点工作走在前列,先后有6个设区市、4个园区申报成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家低碳园区,2个城市、8个县(市、区)、2个园区、10个乡镇15个社区为省级低碳试点,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新机制。为进一步深化低碳试点工作,近日,浙江又确立了6个城镇、4个社区、1个园区以及4个企业为省级第二批低碳试点,从城镇、园区、社区、企业“四位一体”来打造浙江近零示范区工程试点样板,探索近零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标准,以求为全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打造近零碳排放城镇试点,助力大花园建设。鼓励试点城镇结合区域定位和发展优势,融合低碳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低碳小镇,营造低碳生态环境;要立足生态优势,塑造低碳城镇空间;要坚持绿色引领,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创新发展理念,强化低碳管理能力,并在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等领域实施探索,逐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试点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低碳发展体系。如玉壶镇将以休闲产业为着力点,构建特色低碳产业体系;以国际慢城为新定位,规划打造低碳城镇空间;以清洁能源为主方向,优化低碳能源结构;以森林碳汇为切入点,增强区域碳汇能力;以侨乡慢生活为重点,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实现“慢城经济、慢城家园、慢城生活”的美丽愿景。

打造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推动生产方式、能源消费和生活方式低碳化,围绕低碳产业、碳汇水平、基础设施、低碳管理、低碳生活等重点任务,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低碳化致富路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生活宜居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如安吉余村将立足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近零碳排放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低碳化建设,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具有余村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以两山理论为模板的,具有示范意义和可复制性的低碳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引领区、泛自然博物园区,建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新余村。

打造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助力新动能转型升级。着力探索制定促进园区实现近零碳排放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政策,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工业园区低碳化发展。以创新为驱动,结合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转型特性,探索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发展的新做法、新机制和新模式,在工业园区转型零碳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积极探索,力争率先取得突破。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重点培养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辐射能力强的低碳产业及其集群,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近零碳排放技术研发和近零碳排放产品生产及推广应用。如长兴画溪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园区将以新能源的低碳化和智慧化为核心(一核),培育近零能源、近零产业、近零建筑、近零交通、近零生活和近零生态等重要的碳排放近零途径(六翼),积极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力争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低于0.1吨二氧化碳/万元,将园区建成为新动能转型升级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打造近零碳排放企业试点,助力“互联网+绿色交通”。交通领域是第三产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领域,要积极引进全球先进理念、设计和模式,结合新形势下的低碳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以技术改造和创新为重点,结合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管理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低碳发展举措,加大低碳产品的应用力度,广泛开展低碳发展能力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升管理部门和企业的低碳能力水平,加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全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绿色交通”积累低碳发展经验。如传化智联将以一个园区、一个中心、一个应用、一个平台、一个优化和一个标准等“六个一”近零试点工程为载体,优化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物流园区低碳建设标准,加强低碳能力建设,打造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集约高效运营方式,为全国绿色物流发展积累经验并发挥示范作用。

未来,试点必可期、“近零”必可待、示范必可行。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碳化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不锈钢渣碳化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