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营造和谐校园

2018-02-07卢凤荣

考试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

摘 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预防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近些年在中学校园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即“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从而为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特征;预防

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突然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早期征兆,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主要是预警系统没有建立或失灵。为此,建立积极有效的动态预警机制显得极其重要。本人从2015.3-2017.3在顺昌一中针对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建立预防机制组织,制订工作方案,形成心理预防机制体系

(一) 制定校园心理预防体系方案,组建“核心团队-年段长-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阶梯式心理预防组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对危机事件的认识,调查、分析心理预防体系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危机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二)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分类预防措施,在实践上对不同等级的心理危机采取不同的应急预案,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

(三) 通过心理工作者交流会、危机干预团队研讨会等形式,对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建设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形成体系。

二、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一) 建立心理危机预防的三级预防机制。

在心理健康量表测评(SCL-90)基础上,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建立起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三级预防机制。

1. 一级预防机制的建立:针对全体学生。通过培训合格的心理委员、班主任或心理咨询老师,在人际交往、亲子沟通、情绪调控、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般心理健康辅导,以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2. 二级预防机制的建立:针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二级预防机制体系中:

(1)心理委员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引导同学、推介咨询。(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了解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将所收集资料与心理咨询师沟通,配合心理咨询师,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帮助。(3)心理教师要接收心理委员的推介信息,并联系该生的班主任进一步了解相关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校表现,安排该生进行心理咨询。

3. 三级预防机制的建立:针对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严重心理问题是指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心理冲突,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在三级预防机制中,心理委员与班主任的任务与二级预防机制相同,心理教师除汇总相关材料,整理个人档案,同时还要鉴别是心理问题还是精神疾病,若是后者,应及时转介,做好家长思想工作,积极治疗;若是心理问题,则进行定期心理咨询或团体辅导,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再适应,促进身心复健。

(二)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参考霍姆斯和瑞的生活应激评定量表,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确定心理危机干预高危个体的表征,将符合以下情况的学生列入其中,成为重点预警关注的对象:

1. 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等;2. 恋爱或暗恋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 人际关系严重失调、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4. 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尊心强、敏感多疑的学生等;

三、 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预警制度具体实施措施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应做到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1.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对新生年级和毕业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班主任、心理委员共同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和转化工作。2. 班主任、心理委员应对五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1)对成绩下降特别多的学生进行排查;(2)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排查;(3)对成绩特别差,自尊心又特别强的学生进行排查;(4)对受纪律处分的学生进行排查;(5)对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进行重点排查。排查结束后,心理委员将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名单及基本情况交到心理咨询中心。

(二)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1. 班级心理委员每周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并上报心理咨询中心。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咨询中心汇报,进一步诊断。2. 班主任通过心理主题班会、班级心理活動等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 班级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学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至德育处,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德育处汇报。

(三)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心理咨询中心诊断出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应将具体情况上报德育处和分管校领导,若排查出精神疾病,需做家长工作,将学生推介至相关医院确诊、治疗。

(四)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录入制度

心理咨询中心根据每年调报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高危个体,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并与各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干预与跟踪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在中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中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明确了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理方式;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制度,做到心理危机的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培训制度,将心理委员培训、班主任培训变成常规,提高他们的心理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资源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38.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44.

作者简介:

卢凤荣,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预防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