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

2018-02-07虞晓萍

考试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自主管理归属感

摘 要:班主任日常管理一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年龄上看,他们已经逐渐到了少年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看法,管理起来会比低年级更加困难;从年级上看,尽管五年级距初中只差一个年级,但却不像六年级那样有很大的升学压力,这使得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鉴于此,如何更好地管理这部分有思想、有意识的学生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以“自主管理”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管理班级为最终目标,从而更好地提升全班同学的归属感。

关键词:自主管理;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归属感

在进行小学五年级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管理学生,必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属感。所谓归属感就是由对班级的凝聚、团结,有了归属感的学生才能更踏实地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也才能更严格地遵守班级纪律,也只有有了归属感,班主任才能更轻松地管理学生。其实归属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们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下面就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 班长组编制,团队化与竞争性的统一

首先教师应尝试采用班长组编制的方式开展管理。在传统的提倡班级管理过程中,班长的地位与班主任的地位几乎是相同的,一位班长一旦被确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班长不仅有传递教师意图的任务,更有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临时管理班级的权利。因此长期以来很多班级的班长都是由班级中极富管理能力或者学习好的学生担任。其他大部分同学很少有体验班长这一职务的机会。长期下去班长的权利越来越大,内心的傲慢程度也在逐渐提升,由此出现很多班长“无法无天”、“享有特权”等现象的出现。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尝试采用班长组编制的方式来开展日常管理,将班长的权利分散下来,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当班长”的滋味。

所谓班长组编制是指教师通过设立多个班长分别管理班级多方面职务。一方面这几个班长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直接的管理者是班主任,另一方面几位班长的职责不同,比如有的班长管理日常纪律,有的班长管理学生学习。与此同时,班长与班长之间还要相互监督。班级中平时任何事情都由几位班长共同处理,从而实现班级管理团队化。与此同时,班长的任期不固定,半年轮换一次,连任时间只能有一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让班长更能以身作则。

二、 焦点讨论制,制度化与人情味的统一

其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班级中的各类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是由教师一手决定的,学生只有遵守权,没有任何策划和组织权。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自由权利,出现了很多不合理、不人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尝试采用焦点讨论制的方式,将班级管理制度的决定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们共同制定班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共同遵守制定出来的各类制度,从而真正做到“依法治班”。

焦点讨论制是这样一种制度,首先是对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协商,当每次班长选举成功后,班长将对班级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推选两名同学与班长共同组成一个民主团。随后班长定期组织民主团开展会议,探讨近期出现的一些焦点问题,通过介绍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开展对应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体现制度化与人情味的统一。比如某次班级中一位同学擅自触动“灭火器”,白色的粉末弄得整个楼道到处都是。针对这一问题班长召集全体代表成员共同探讨。在会议上大家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他这种做法触犯了班级管理制度中“禁止擅自损坏公共用品”的规定,因此需要给予严重的处罚。有的同学则认为其出发点是对灭火器缺乏认识,因此处罚的同时应让更多的同学认识灭火器。最终小组决定给予该生戴罪立功的机会,让他请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防火演习”。

三、 活动策划制,趣味化与积极性的统一

任何一个班级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与各种日常校园活动。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时,教师依然需要将组织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如何参与活动、谁去参加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目标以及如何才能保证完成这一目标。为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策划制度,通过班长组织同学共同商议后,确定最终的活动方案,并交给教师审批提出意见后再组织学生参与活动。

对于任何一个活动的设计和参与,教师都应将权利完全教给学生,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班长提出活动申请,班长根据申请与其他代表协商其可执行度,最终确定这个活动是否可以组织。比如某次植树节,班级中一位同学建议去市场上买些小树苗,一起到学校后面的小山种树。于是班长组织小组代表团展开探讨。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活动非常好,因为学校最近刚刚砍伐了一批老树,有的学生则认为种树非常有讲究,如果我们不会种,不仅无法保证树的成长,还有可能摧毁庄稼。最终小组决定由教师出面找一位园林工作者带领大家一起去种树,从而更好地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开展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的“独权主义”,不仅不能很好地管理好班级,还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对班级的“归属感”,当学生认为自己只是这个班级中的一位“过客”时,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太上心。为此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尝试将班级的管理权下放给学生,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管理班级,让他们自己选举班长、自己制定对应的班级管理制度、自己策划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日常班级管理,才能逐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班集体”的重要性,从而更精心地为班级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姜秋云.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的尝试[J].吉林教育,2017(31):31.

[2]石文静.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写作(下旬刊),2016(12):63-64.

作者简介:

虞晓萍,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昆仑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五年级自主管理归属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试析如何让小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小学五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现状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