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学分析

2018-02-07郑治平

考试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与深化,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中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结合《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地理教学开展的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措施

近些年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正式推广核心素养也有数年时间,但地理核心素养推广与实践却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认识不够全面,很多还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一、 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

素养不仅指知识和技能,它还包含特定环境中所能够利用和调动的心理和社会资源,从而满足复杂的心理和情境需求。而具体到专业的学科素养,主要指该学科所具有的素养具体化,其特点鲜明,主要依靠学科知识体系而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学习、相关思维品质的形成有一定推动作用。

以地理学科为例,它主要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懂的合理调动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技能,来满足當前地理学习的需要,能够“轻松”“自在”而且更有计划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而地理素养更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事物的情感、方法和态度等,除具有鲜明地理特色外还具有独特的个性,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习和培养,直接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的每个环节。例如,地理学习中的语言素养,如果没有完善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就很难找到众多信息点之间的关联性,对其记忆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对资料的记忆不能保证长久性和准确性。而且,如果“过目就忘”,也很难学好地理。

二、 地理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学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本文中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对象,详细探讨教学开展过程。

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将成都平原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图片进行对比,判断其农业景观差异,并对其农业区位含义进行说明讲解;同时对成都、澳大利亚两地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进行对比,分析造成他们农业区位差异的原因。

方法与过程:利用小组协作的方法,对农业因素进行探究,并对此进行整理分类;对澳大利亚混合农场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出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价值观:通过对农业区位形态性因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事物动态性变化的观念;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2. 教学过程分析

(1) 新课导入

正式授课前利用5 min时间,并在多媒体上展示澳大利亚牧场图片、成都平原水稻种植图片,提出问题:两个地区农业景观的差别;学生通过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图片分析两地种植景观的差异。主要通过这部分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为新课导入做好铺垫。本部分主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从空间角度思考问题。

(2) 课堂讲解

通过新课导入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此时教师将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温变化及降水分布图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两者的差异,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两地景观形成的原因,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农业区位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全面对比信息差别,思考为什么两地会形成不同的景观。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识别能力提取有用信息,进而成功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即什么是农业区位。此外,有效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完成核心素养培养。

结合之前讲解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思考。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实际例子,让大家对知识点形成自主归纳,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知识框架。从此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清晰、容易,长此以往,学生识图、绘图、用图能力也显著提高。

(3)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完成后,地理教师依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详细阅读案例二中关于澳大利亚混合农场的资料,详细分析当地混合农业形成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本部分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际中可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发现,人类对地理环境有着较大影响,具有极强的改造能力,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有效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人类的索求超过环境的生产力,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接着详细探讨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类危害,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培养学生人与环境的和谐思想。通过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讲解,让高中生明白自然环境是有多个因素构成的整体。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出现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系统发生改变,良性的自然环境系统建立在内部要素和谐的基础上。

(4) 总结归纳

教师帮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搭建合理的知识框架,同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回顾,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后练习。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根据所学知识点,能够对我们家乡的农业区位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观察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考查他们是否达到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实践能力,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后期学习与就业奠定基础。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改革的新方向就是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核心素养,既能提高高中生地理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实现开发学生潜质,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中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讲解,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汪宗典.浅谈知识迁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藏教育,2017(08):23.

[2]赵栩.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7(37):92.

[3]阿依古丽·克里木拉,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钱和玉.地理教学中的国际和国家意识教育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04):112-114.

[4]魏梦思,张胜前.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式解读——以人教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6):78.

作者简介:

郑治平,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成功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