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7杨莉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指导写作

杨莉丽

摘 要:隐喻最初是作为修辞学上的一个术语被提出来的,随着人类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它已经不仅仅是修饰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模式。隐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多个领域,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使用词汇,语法,句型,同时对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手段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认知隐喻的动态发展,向教育者们强调隐喻思维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

关键词:认知隐喻 写作 指导

一、引言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诗学》中提到:“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做隐喻,或借‘属(genus)作‘种(species),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比字。”(第二十一章。罗念生,译,中國戏剧出版社,1986)其隐喻观对后世学者影响重大,但他将隐喻视为意义的偏移,认为隐喻是一种修饰手段。随着时间迁移,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也经历着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它不再仅仅作为修饰手段而存在,而是一个新的认知理论模式。本文将简要介绍认知隐喻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所带来的启示。

二、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

迄今为止,人类对于隐喻没有统一的界定。有的认为它指的是语言中的隐喻性文字表述,有的认为它是指制约语言隐喻性表述的思维机制,有时还指概念化过程本身——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隐喻机制的参与。但是当隐喻作为传统修辞学的一种时,普遍认为它具有两类意义。广义上指的是一种比喻性的语言,即基于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其中的一个事物去指代另一个事物。狭义上的隐喻指的是区别于借喻、提喻的一种比喻类型,常常出现于A is the N of B和A is as x as y 的句型中。将隐喻划分为借喻、提喻和隐喻的是被誉为“修辞格命名学家”的皮埃尔·冯坦尼尔。杜马塞则将讽喻作为第四种隐喻。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是以两种事物的相似性作为基底的,而两种事物本身的存在又是基于其不同性,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晰的表达作者意思,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饰手段,不但可以增加话语的感染力,还可以使深奥难懂的语言清晰化。但是它割裂了语言、社会与认知之间的本质关系,片面的放大了语言的作用。而语言本身是认知的产物,深受社会的客观规律和思维中的主观因素影响。虽然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有诸多缺陷,但是在某一程度上,它也折射出了认知隐喻的影子。因为比喻修辞格中都包含两个不同的认知域,并且所有的比喻修辞格都能转换为认知隐喻,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达方式。

三、认知隐喻理论的动态形成过程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自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30年代;(2)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3)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谢之君,2007:1)。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为亚里士多德和昆提良。亚里士多德认为 “隐喻是天才的象征,它不是能够学会的,因为好的隐喻意味着从相异的事物中察觉到其相似性的能力”(Ibid:1410),虽然它将隐喻作为修饰手段,但他把隐喻与概念结合起来,认为隐喻是概念范畴之间的互相转换。而昆提良在著作中总结了前人对于隐喻的研究,指出了隐喻的四个特征,将隐喻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阶段的隐喻研究与语义学紧密相关,其代表人物为理查兹和布莱克。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和《修辞哲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互相作用理论”和“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他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与认知紧密相连,是人类思维的工具。隐喻是由主旨和媒介构成的。主旨是指概念、客体或认识主体的意指,媒介则是用来进行对比的意象。例如在 “The world is a stage” 中,world作为主旨,指的是我们主观对于世界的意象,而stage则是意指,之所以将其比作world,是因为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可比关系。

第三阶段的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学科,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各类国际会议相继召开。Lakoff和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是隐喻研究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人们对认知隐喻研究的全面展开。隐喻不再处于孤立状态,它已经成为思维的产物。这种认知隐喻的形成对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使用词汇,语法,句型。

四、大学英语写作与认知隐喻

写作是高级认知活动,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学写作教学中要记住的重要前提是:许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单词和用英文描述事情的能力。他们缺乏的是一种搭配和应用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实际运用起来是写作课程中的首要任务,而不是一直去灌输新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过程正如隐喻的过程,将一个简单易懂的源域投射到晦涩难解的目标域中,把一个抽象的事物用清晰明确的方式描述出来。这种联系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通过人类认知主观建立起联系,这也是认知隐喻能够应用到写作教学的前提。

(一)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认知隐喻策略

1.准确运用词汇与搭配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万里长征第一步当属词汇。而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多词同义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一些熟识的简单词汇,随着时间的迁移,它的引申义也不断增加。学生却仍然停留在最浅显的意思上,无疑错失了许多唾手可得的词语。因此,在认知隐喻指导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一词多义词汇建立起一种联系,扩大学生词汇量。例如“lift”一词,学生最为熟知的意思为:举起、升起。其实当它做名词时还可以指用来自下而上的电梯。当学生作文中此类词语出现较多时,教师可以扩展其意思,解释其中的隐喻关系。升起属于源语,将其特征投射在目标域电梯上,学生在自我认知里会建立其一种联系,我们将一样东西提起的过程和电梯上升的过程是极为相似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写作词汇得以扩大,不再停留在词汇表层面。endprint

其次大学英语写作中存在许多用词不当现象。非专业学生常常会混淆energy和strength两词。当学生在写作中用词不当时,教师可以针对常出现的情况对其用隐喻式进行辨析。例如strength(力度)作为一个经验全息概念图示,包含“人,汗水,气势,困难,手臂“比较时的优势”等,这种概念图示存在于人的认知之中。它是认识的源域,当其投射在人上面时,某有中立的特征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硬的力量,甚至用来表示 人的优势。而energy的概念图示中更多包含“太阳”,它更多偏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这样,学生将会知道当两者比较强調优势方时用的是strength而不是energy.

2.写作中语法范畴的认知

语言结构本身是认知的产物。迄今为止,学界对语法仍然没有达到共识。在写作中,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常混淆句子成分。如“宾语”这个语法范畴,它既可能是名词,句子,又可能是不定式或者动名词。宾语作为一个抽象范畴,它具有“受事者,信息接受者,述位,话题对象”等意义,满足其中一种皆可能做宾语。基于认知隐喻,动名词和不定式做主语的不同也较为明显。不定式的隐喻概念中含有未做或将要做的意义,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而动名词的隐喻概念中含有正在进行或者已完成的一个完整输入。介词的使用也是非专业学生写作的一个难点。我们的母语强调“天人合一”的完整概念,而西方文化却重视空间感,因此英语中对于不同方位有不同的介词。引入介词认知隐喻理念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例如介词“in”和“on”,它的概念图示包括一个三维空间,例如in the box,而on的概念图示则强调要有两个相互支持的面,例如on the wall,on the ground。涉及介词的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空间隐喻都可能可以成为解释写作中介词滥用现象的素材。

3.写作句式多样化,用已知理解未知

写作句式单一,句型简单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的普遍问题。一篇作文是由多个句子构成,而句子又是作者对认知域有目的的进行表征描述。在对象不变的前提下,认知主体的描述却不经相同。例如主动句和被动句所强调部分不一,主动句强调施事者,被动句则强调受事者。不同句型在认知中的隐喻概念不一样,它不单单与语法紧密相连。同时也与Lakoff所强调的语境相关。即使是简单的主动句和被动句,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强调对象,表明其写作意图。在写作中,多变的句型会使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

五、结语

英语写作不仅可以体现学生语言综合使用能力,更能反映出学生的认知目的、心理动机、情感因素等。认知隐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对外语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认知层面,将认知隐喻理论无形应用于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使用、记忆词汇,提升对语法的掌握,更有益于学生对事物的概括、总结能力的提升,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Aristotle,Rhetoric and Poetics[M].New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2]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n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 马菁,从修辞格到认知——浅析隐喻的发展过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7).

[4] 牛跃辉,于跃,认知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教育教学,2009(3).

[5] SallyWehmei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

[6] 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外国语,1998(6).

[8]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0.

[9]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1.

[10]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写作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