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竞技赛事热潮下中国体育综艺节目发展状况研究
2018-02-07左为东
左为东,高 嵩
(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0 前 言
现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全民运动思想的蔓延、消费者对健康休闲理念的追求、媒体市场的宣传与助推以及“奥运”概念的催动,都是体育综艺节目发展的条件。其中国际赛事热潮,典型如四年一次的奥运盛会,更是极大地影响着我国体育综艺节目的创作趋势。早在1992年,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召开21世纪“电视媒体研讨会”,探讨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化的问题。此后我国受国外电视体育娱乐节目影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于1998年以32 500欧元获得法国节目《城市之间》的年度授权,一经播出,节目以其节奏紧张、趣味性强以及强烈的娱乐色彩获得观众热烈反响,开辟我国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先河。但由于当时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市场运作不成熟等诸多原因,《城市之间》开播一年后就悄然停播。此后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来临,《城市之间》经过改版后在2005年复播,至今仍活跃在电视屏幕上。在《城市之间》复播的同时,由于央视占据了播报奥运比赛节目和新闻报道的绝对优势,其它省级电视台面对如此吸睛事件亦不甘落后,纷纷制作与奥运或者体育运动有关的综艺节目,意欲与央视的一家独大抗衡,反而成就体育综艺节目市场遍地开花的蓬勃景象。
北京奥运会之前,各省级卫视相继推出体育综艺节目,较有代表性的如《勇往直前》(2007年3月湖南卫视首播)、《奥运向前冲》(2008年5月湖南卫视首播,后更名为《欢乐向前冲》)。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电视体育娱乐节目进入“后奥运时代”,如湖南卫视2008年9月推出《智勇大冲关》、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2008年12月推出《我老爸最棒》与江苏卫视2009年5月推出《挑战100%》等。此后,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市场因国际赛事的淡去而陷入沉寂,直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临,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段时间出现的体育综艺节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和变革,典型如2012年9月湖南卫视首播的《谁与争锋》、央视2013年6月推出的《谁是球王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2013年4月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中国星跳跃》、2013年4月江苏卫视打造的《星跳水立方》以及2014年10月浙江卫视打造的《奔跑吧兄弟》与2015年6月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极限挑战》等。纵观以上时间点,伦敦奥运会之后的“后奥运时代”下,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创作并未出现断裂情况,而是延续了奥运时期创作的良好发展前景。时值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等国际赛事的影响,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创作景象,各省级电视台在2015至2016上半年纷纷推出如《极速前进》、《极限勇士》、《报告!教练》、《绿茵继承者》、《燃烧吧!卡路里》与《来吧冠军》等体育真人竞技类综艺节目,抢占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此外,更有正在创作当中未播先火的各类体育综艺节目,如《冰上星舞》、《冰雪奇迹》、《星球者联盟》、《老鹰抓小鸡》与《荣耀吧冠军》,利用明星效应与宣传手段吸引观众注意,借国际赛事的“东风”瓜分市场份额。
综合而言,国际赛事热潮给体育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关注点,而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在初期试水后也牢牢把握住创作良机,利用体育文化传播效应与电视媒体的助推力,顺应时世创作数档高质量体育综艺节目,与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选秀或亲子节目相比,它更符合中国观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身体健康与心理娱乐体验的目标追求。因而本文将针对此现象,以我国体育综艺节目的发展历史为分析蓝本,探讨其发展特点,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同时反思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走向。
1 我国体育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1.1 节目内容从综合性到专一性
随着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发展的渐变和成熟,以及市场专业化和精准化的需要,体育综艺节目内容由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竞技发展到专一特定体育项目竞技。如早期的节目《城市之间》、《奥运向前冲》与《智勇大冲关》都是将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杂糅,组成挑战者以身体克服数个障碍最终获得成功的挑战内容。挑战者的奇装异服和挑战道具的千奇百怪构成其趣味性解读,形成大众娱乐的“狂欢效应”。此后,虽然有像《奔跑吧兄弟》与《极限挑战》这类沿袭早期挑战内容的节目出现,但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市场已出现非常明晰的细化。如央视2013年推出的《谁是球王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就是针对我国国球乒乓球推出的体育竞技娱乐节目,2013年两部跳水类节目《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将我国奥运优势跳水项目搬上屏幕,再如《绿茵继承者》倡导的是青少年足球文化,《燃烧吧!卡路里》引领了瘦身健美运动。此外,未播先火的《冰上星舞》与《冰雪奇迹》也将目光投向中国观众极为感兴趣的花样滑冰和滑雪项目。由此可见,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内容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发扬我国国际体育赛事优势项目,吸引受众关注与参与,以更为专业和精准的内容定位节目的品牌效应,在体育项目文化的推广上占据有利位置,扩大该节目电视台与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播力。
1.2 节目主体由普通参赛者到全明星阵容
我国体育综艺节目的主体经历了由普通参赛者到全明星阵容的发展。早期节目如《奥运向前冲》与《智勇大冲关》,参赛者只要身体健康,无论其学历职业都可报名参加,让受众充分体会到参与体育竞技的乐趣和自由。但随着观众对此类节目的审美疲劳、电视媒体对明星娱乐效应的追求以及明星想通过参与体育竞技类节目塑造正面形象等因素的影响,参与节目的体育和影视明星越来越多,而制作方考虑到节目的制作水准与宣传效应,常会以体育和影视明星的搭档来形成吸引受众的“标配”,最大限度扩大市场受众,赢得高收视率。
1.3 节目制作的声光电全景呈现
电视技术的发展必然引导节目制作得更加精良,对体育类综艺节目更是如此。早期的闯关节目常是单一镜头拍摄,展现闯关者超越障碍时的英姿或失败时狼狈的体态。而体育生来便是展现身体美感的运动,竞技过程中运动者身体线条的舒展与超越人体极限时体现出的肌肉爆发力成为节目的审美要点。因此,节目利用高科技的声光电丰富和展现体育运动便成为节目的看点。典型如《星跳水立方》不仅租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为拍摄现场,还调用水下高速摄影机对跳水瞬间进行拍摄,再加之灵活灯光效果的使用、大量素材的剪辑与慢镜头的回放,呈现身体运动的极致美感,既满足观众对体育细节的追求,又展现了其娱乐性。
2 我国体育综艺节目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1 社会价值取向的引导
体育运动的真正要义是倡导强身健体,通过超越身体的极限来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而电视媒体可以将这种体育文化通过适当的、被受众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即通过参赛者在体育竞技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成就永不言败的精神超越,某种程度而言符合整个中国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拼搏进取价值观。在《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中,明星们走下神坛像普通人一样接受严格的体能训练,他们克服肢体的不协调、身体的伤痛与对高台的恐惧,他们的励志使受众忘记他们明星的身份,而使受众想成为“他们”那样努力的人。因此相比其他电视娱乐节目的物质横溢与虚假做作,体育综艺节目以其真实的体育竞技提升电视媒体品格,丰富了我国综艺节目市场。
2.2 审美娱乐心理的宣泄
受众选择观看综艺节目就是为了审美和娱乐。就审美而言,体育运动中所展现的身体美感经过电视媒体的修饰和强化,达到令人心情愉悦的效果。当人类的身体越来越多被包装和意识形态化的时候,体育综艺节目却能让观众直面身体所展现的线条和张力。娱乐心理的宣泄,是指节目通过参赛者闯关的各种形态和游戏设置的趣味性来增加笑点,使受众在观看节目时轻松释放生活中疲倦、沉重与压抑心境,起到良好的疏导情绪的作用。
2.3 体育产业文化的推广
如何推广体育产业文化一直是体育从业者所困扰的问题,体育进入电视媒体视野后,特别是体育娱乐节目的火热,给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促进我国全民体育健身热潮。如闯关类节目中的障碍赛、跳水类节目的跳水和游泳项目、《奔跑吧兄弟》中的指压板与撕名牌等都深受受众喜爱并纷纷效仿,让受众能走到室外积极锻炼。第二,明星效应的光环与体育广告代言赞助使体育各品牌产品销量大增。以往的体育广告几乎都只与专业性体育频道的推广有关,但体育综艺节目扩大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丰富了其营销手段和策略。第三,促进体育旅游消费。由于受众对体育综艺节目的追捧以及“追星”效应,很多人会选择去节目拍摄地点,如各闯关场地、水立方与体育场馆等观看摄录过程,无形中提升当地体育产业的连锁反应,形成可观的文化与经济效应。
3 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存在问题与反思
3.1 体育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正是因为体育综艺节目市场火热,众多电视媒体想借国际赛事的“东风”占有市场份额,所以制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模仿雷同的同质化现象。如北京奥运会前后湖南卫视相继推出《勇往直前》、《奥运向前冲》与《智勇大冲关》三档节目抢占先机,各卫视紧随其后,纷纷推出形式与内容极为雷同的节目,如江苏卫视的《挑战100%》在比赛规则和关卡的设置上几乎照搬《智勇大冲关》。再如跳水类节目,《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首播时间仅隔一天,竞技内容的雷同使节目差异性极小,极难突出节目的品牌特征。再如《奔跑吧兄弟》固定嘉宾是七位明星,《极限挑战》紧接着推出六位男星加盟的阵容。市场的争夺与混战导致各档节目互相模仿抄袭,为了搭乘国际赛事热潮的东风,制作方直接放弃实践调查与本土化策略,采取“拿来主义”,致使节目出现品牌意识不清与生命周期短暂等问题,浪费大量的节目资源。
3.2 体育节目审丑趣味的展现与女性身体的消费
过于极端化的娱乐倾向会导致受众“以丑为美”,将女性的身体物化当作消费商品。早期体育综艺节目解放了参与者的身体,与此同时却导致身体被奇观化,挑战者通关失败掉入泥浆、传送带上的失衡摔倒与奇装异服下的丑态将参与者的身体变成娱乐符号,受众就是在这种荒诞搞怪的氛围中宣泄狂欢心理,从观看他人“身体受苦”中寻求自我安全感。更有甚者,体育综艺节目凸显了女性身体的消费意味,通关节目中的“湿身”、跳水项目中的比基尼与各种整容话题将正常的体育竞技导向边缘性话题,女性身体隐私被无情地偷窥,“美女经济”也成为电视媒体的制胜法宝。这种依靠绯闻炒作与身体奇观吸人眼球的创作很难形成持续良好的创作态势,如《中国星跳跃》绯闻事件与整容话题不仅没能使收视率上升,反而因不良社会影响,导致同期《星跳水立方》收视率反超。
3.3 体育节目策划市场的混乱
我国体育综艺节目的制作目前为止并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产业链,大多从美国、荷兰与韩国等地引进版权进行再加工,很难与我国体育文化相融,再加上节目之间互相抄袭,使得策划市场形成表面繁荣实则乱哄哄的景象。如为了紧抓2016里约奥运会与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所带来的机遇,各电视媒体一拥而上纷纷制作体育类娱乐节目,但观察最近播出的几档新节目,如《绿茵继承者》与《报告!教练》,收视率与口碑并不如预先估计的那般前景光明,整个市场节目过多难出“爆款”,无序的竞争与盲目的跟风最终将使节目疲软,不利于体育综艺节目最终形成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节目类型。
4 结 语
国际体育赛事的热潮成为推动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成为其发展的契机,但不是决定节目质量与口碑的必要因素。西方国家体育娱乐节目发展成熟,已经形成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节目所产生的文化传播效果也值得我国电视媒体认真学习。我国体育综艺节目已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但其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展望其发展前景,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体育综艺节目的制作要把握娱乐与竞技的平衡,以科学竞技为外衣包裹娱乐体验,传达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其次,体育综艺节目要拓宽体育文化的涵义,使受众认识更多体育项目,反之关注体育赛事与体育文化的推广,形成良好的循环效应。最后,体育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节目类型,通过打造经典体育竞技内容,提升电视媒体的品格与社会责任感,达到口碑与收视率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