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位一体”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对策研究

2018-09-05张献科郭小涛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主旨武术

张献科,陈 琳,郭小涛

(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0 前 言

学校武术是指在学校教育领域内开展的、以教育为目的的、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通过适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学校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训练和竞赛中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始终是武术研究者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它关乎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自1915年武术进入近代学校教育以来,各专家学者对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改革措施和发展策略,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有独到之处,然而“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1]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至今已逾百年之久,虽研究者众多,但至今仍沦落于“名存实亡”的“尴尬”现状,实是当今学校武术教育之重大缺憾,不得令人不思考其中的原因与问题所在。学校武术教育长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剖析这些问题,最终探讨出一条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应当研究的核心命题。本研究总结前人对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研究体会,论述自己对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观点和想法,以期为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切实的改革理念和发展对策。

1 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总结发现,有关对各地区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和问题调查的文章就有上千篇,有关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对策的文章上百篇,现在对当今学校武术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逻辑分类和整理,将学界有关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对策罗列如表1。

表1 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表1(续)

由表1可以看出,各前辈学者针对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针对自己的调查对象找出了学校武术教育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且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改革对策,这对今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虽如此,笔者在阅读有关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对策的文献中也发现三方面主要问题:空谈改革理念的多,落实具体方案的少;谈表面现象问题的多,谈核心实质问题的少;侧面提供改革建议的多,全面提供改革建议的少。学校武术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对研究结果缺乏系统的整理分析和落实检验,缺少切实改革的实践与行动。导致千言万策沉睡书海,即使良策在案,有再多的理论探讨与研究结果,然而没有历经实践落实和检验,也终将是纸上谈兵。由于缺少有效的学校武术管理体制与机构,导致学校武术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滞后,不利于对各项工作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阅读大量文献和著作的基础上,较全面地了解各研究者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所提出的改革对策,通过与专家学者探讨,剖析导致当今学校武术教育“尴尬”局面的主要矛盾,集百家之所长,结合自己对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研究,力求探寻一套较全面、系统、实用性较强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策略,以供各学者共同探讨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学校武术现状、学校武术改革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以“学校武术历史”、“学校武术现状”、“学校武术改革发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检索2005年以来的所有文章,从中选取相关论文60篇进行研读,并参考相关学术著作,总结分析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研读相关学者有关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逻辑分析法。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各学者提出的改革对策进行综合分析,探寻问题的矛盾根源,从而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进而初步确定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方案与管理体制构建策略。

2.2.3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和讨论,以论证本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吸取各专家对本研究的宝贵意见,以确保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3 “六位一体”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对策

3.1 明确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

明确学校武术教育主旨定位就是要明确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培养目标,主旨定位决定学校武术今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俗话说:“选对方向是成功的一半”,学校武术教育如果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确立一个正确的主旨定位,就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不利于形成发展合力,如同盲人过河,困难重重。学校武术教育首先需要站在全球性与战略性的高度来确立其主旨和定位,全方位的思考,与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于融合,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来选择,即要体现民族性,又要体现世界性,“和而不同”,以更加大气磅礴的理念、更加现代性的主旨定位向全世界弘扬博大深邃的中华文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一定要体现中国特色。

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值得深入探讨,在邱丕相先生所著《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一书中写到:“武术应该是一个价值功能多元的综合体,它既有技击防卫价值,也有强身健体价值,还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2],多元的教育功能对学校武术教育在主旨定位的选择上提出了考验。武术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是否能起到良好的教育功能,首先归根于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和定位,主旨定位确立得好,才能不至于走太多的弯路,使学校武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即体现民族性,又体现世界性,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教育相适应,与全球的文化教育发展相融合,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长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武术的多元价值取向,立足当代,面向世界,“以武树人”,服务全球,造福未来。

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学校武术的主旨和定位具有不同的选择,现将各武术教材、教学大纲、文件的主旨定位调查现状总结如表2。

由表2可以大体窥探学校武术教育主旨定位的历史发展概况,可以看到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和定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民国时期重民族意识的培养,以达强种卫国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竞技武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注重武术竞技水平提高、武术学科的专业建设和武术科研人员的培养,各方面都有不同方面的提高,但变化不大的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从而带来的现状和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滞后制约了主旨定位的实现,其表现具体如以下两点:

一是将武术定位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以“操化”、“竞技化”的武术为主要运动形式。带来的问题是导致学生在练习武术时感到枯燥无味,认为武术没什么文化,“操化”、“竞技化”运动形式的武术能很好地起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各方面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却难以起到“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理念。

二是将武术定位为一种民族文化,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最终实现“武以成人”的目的。而现实问题是百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始终以“操化”、“竞技化”的形式为主要授课内容,其内容设立多体现西方体育的竞技理念,缺少对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哲学理念的体现,难以真正实现“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表2 不同历史时期学校武术的主旨和定位

“操化”、“竞技化”的武术是基于“前苏联‘三基’体育思想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深远影响,学校武术在‘技术教学论’的指引下逐渐异化为竞技武术”[3],也基于为了将武术打造为一种成熟的竞技运动,使之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竞技运动,进而为成为一个奥运体育项目做准备。武术的“异化”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世界性与国际化的需求,却将武术中的民族性与文化性逐渐减少,忽视了武术民族性的继承,也远离了“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理念。

学校武术的主旨定位存在不具体、不系统性,内容设立存在不健全性,目标的设立与内容的设定不对应、不契合,什么样的主旨定位本应当有相应的内容与之相对,而“学校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不可代替的功能。”[4]“操化”、“竞技化”的武术能很好地体现武术的体育属性,却难以体现武术的文化属性,所以“只有将武术的发展目标,锁定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中来,中华武术的发展才会更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5]当代社会飞速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当代学校武术理应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主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找精气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也都接连提出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强国战略。然而当今学校通用教材的现状正如马国文调查证实的那样“我国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且此种状况在我国已经持续了近50年的时间”。可以想象的是我们当今学校武术教育的定位和主旨并没有真正起到体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当今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和定位实质上并没有和其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契合的体系。

当今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模糊性,各执一端,见仁见智,在当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理念的指引下,并站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确立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和定位不能离开武术的文化属性,将武术的文化属性确立为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和定位,并围绕其进行管理体制的构建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应是时代的需求。学校武术教育面对的是更具体的学生人群,每个人的学武动机不只是像我们说的“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么简单,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有待更加的细化和具体,能让学生和教师都有更加清晰的习武目标导向和更加清晰的方向。

3.2 健全学校武术教育体制

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在做好主旨定位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怎样传承,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向什么人传承?是摆在当代文化传承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使其高效顺畅地运转,以疏通文化人才培养通道,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实现文化强国的目的。落实在学校对民族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上,学校理应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武术文化人才培养体制,疏通武术文化人才培养通道,使其高效顺畅地运转,以培育出优秀的武术文化传承者和武术人才。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查阅,发现有关学校武术教育体制现状调查和改革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当今学校武术教育的三大主要培养体制现状。①专业武校培养:由于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好,主要以特招形式进入高等院校,人数较少。②武术特色学校培养: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专业武校稍好,但武术成绩较专业武术学校稍弱,此类学校较少,人数也较少。③普通学校培养:近70.3%的普通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剩下29.7%开设武术课的学校由于课程设立缺乏衔接性以及师资力量不合格等问题,对武术只是体验式的学习,文化成绩好,武术成绩很弱。

三大问题:①普通学校武术教育体制不健全,没有至上而下完善的武术人才培养体制,武术学科还不成熟,武术人才培养途径不明朗,武术人才教育途径没有良好的疏通,不利于武术人才的发展与晋升。②教学衔接性工作做得不好,没有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循序渐进的武术教学体系和教学机制,导致低级重复,永远多是处于踢腿、冲拳、初级拳、三路长拳等基本功和套路的初级内容练习。③武术教育的落实情况不好,由于师资水平、条件设施等各种原因、落实情况堪忧,真正武术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很少。

“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领导人对体制机制的重视,可见好的体制机制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由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当今学校武术教育体制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本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成熟、有效、充满活力的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而行之有效的武术教育体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健全有效的教育体制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作用。

当今学校武术教育体制的发展存在三方面问题:①无衔接性。是指学校武术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没有良好的衔接性,有的学校开设有武术课,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有的学校只小学开设有武术课,有的学校只中学开设有武术课,导致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不能形成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衔接性训练,不能形成完整的技术能力掌握,造成了很多的低级重复。②无系统性。是指学校武术教学体系不完善,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培养只是点状的体验式学习,没有连续性也没有系统性,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完善的训练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③无落实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真正能保证较好质量完成武术教学的情况很少,很难起到武术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当今学校武术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通道不顺畅,不利于优秀武术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应将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小学武术教育、中学武术教育和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纳入一个整体内来全盘考虑,各级教育机构应有相应的教育内容。”[6]“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不是某一所学校的问题,也不是某一级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校武术教育系统体制设立的问题。学校武术教育必须将体育院校的武术人才培养教育、中小学武术教育、高校武术教育纳入在一个整体内通盘考虑,使各级教育机构的武术教育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6]

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构建学校武术教育体制。

3.2.1 建立健全学校武术教育教学体制。由于各地学校情况的差异,对于学校武术教学体制的设立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建立真正适合培养武术人才的教学体制,此体制的建立既要能保证疏通学校武术人才从小学到大学的选拔与培养通道,又要能保证学校武术教育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

3.2.2 建立健全学校武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良好的武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检查与考核,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检查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积累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规律,以考促学,以评促教,将有利提高学生武术水平和教练员教学水平。

3.2.3 建立健全学校武术教育比赛体制。通过组织或举办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武术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累学生的比赛经验,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

3.2.4 建立健全学校武术教育考试升学考核体制。可以使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涯通过武术有升学继续深造的途径,连续的提高自身的武术水平,使学生有不断地学习武术的机会,不至于半途而废。

3.3 完善学校武术教育内容

对学校武术教育内容的改革是重点也是核心,要结合学校武术的发展主旨和定位,教学内容的完善直接关系着学校武术教育的培养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以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制定、颁布了新的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在这两个大纲里就有武术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为:武术基本动作、武术操、少年拳、步型拳、初级拳一至三路、青年拳、太极拳、健身拳对练、棍术、剑术以及其它器械等。”[3]对比现行各学校的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学校武术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查看《武术》、《中国武术教程》等现行武术通用教材,发现其教学内容多是“竞技化”的武术形式。“单一化、标准化、统一化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全面的垄断着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学校武术教育内容统一化、单一化特征非常凸现。”[7]当今国家提出“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战略口号,武术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和一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我们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发展武术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发展好武术的体育属性。现行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多为“泛竞技化”的内容,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说得过去,但要将其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运动,现行的“泛竞技化”武术显然不适合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笔者主张将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项:一是对武术文化内容的教学,以中国武术史和各拳种的历史以及武术蕴含的古老文化内涵精神哲理为内容。二是对武术技术内容的改革,以传统武术内容为主,竞技体育内容为辅,其他形式的武术内容为补充,来编撰全新的学校武术教材,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由浅入深的武术理论教材体系和武术技术教材体系。

武术教育需要一个成熟的武术学科,需要建立一个成熟的武术教育内容体系,需要有一个顺畅的武术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完整成熟的武术学科内容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它关乎培养什么样的武术人才的理念实施方向,也是学校武术人才培养过程的集中体现。内容改革上一要保证竞技武术内容与传统武术内容同步发展,选择代表性强的武术项目;二要深化对武术实战技击内容的教学改革,注重武术文化性的传承;三要体现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建立武术教学内容体系。

3.3.1 建立以竞技武术内容为主的学校竞技武术教学体系。建立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以竞技武术内容为主的学校竞技武术教学体系,要保证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的连续性和教学过程的衔接性,走学校竞技武术路线,以提高武术运动技能,提升竞赛水平,通过参加竞技武术运动比赛,取得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

3.3.2 建立以传统武术为主的学校传统武术教学体系。建立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以传统武术内容为主的学校传统武术教学体系,在保证教学内容连续性和教学过程衔接性的基础上,选择原汁原味的中国优秀传统武术为内容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传承与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让学生在练习传统武术的同时,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深邃内涵与魅力。

3.3.3 建立地区特色武术为主的学校地区特色武术教学体系。根据特定地区的人文风俗和习武喜好,选择适应当地武术发展的武术教学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武术教学体系,尤其是全国各地的武术之乡。同样要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教学过程的衔接性,设置合理的、受学生欢迎的内容体系。

3.4 培育优秀学校武术教师

“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和教师工作能力相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水平”[8]对师资力量的改革是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保障,对师资力量的选择和培训是对优秀武术文化传承战略资源的储备。“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如果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不从师资入手,而只是做其他方面的文章,终归是隔靴搔痒、不及痛处。”[9]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教学质量,而教师的知能结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能结构的提高。通过以下四方面改变武术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知能结构。

3.4.1 定期举行武术教师培训活动。定期对武术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武术理论、武术技能、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授课能力和讲课质量。

3.4.2 定期举行武术教师技能交流比赛活动。通过举办武术教师的交流比赛活动,促进教师武术技能的不断提升,提高武术教师的进取精神和综合教学能力,促使武术教师在比赛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武术运动的热爱和对武术事业的崇尚,在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对武术教学的创造力。

3.4.3 提高武术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举办论文大赛,督促武术教师提高自身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使武术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3.5 革新学校武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当今学校武术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校武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不足。对于学校武术教学,大多数武术教师所拥有的武术技能虽然足以满足学生对武术的学习需求,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枯燥、教学方法娱乐性不足、趣味性不足,加上大多数武术教师在武术课上严厉苛责、言语粗俗、甚至出现打骂学生等行为,导致武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造成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和学习武术的兴趣。因而加强对武术教师道德素养、知能结构、教学技能、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涵建设是及其必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武术教育是否能受到学生欢迎、是否能产生良好武术教学效果的成败。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学校武术教师本应掌握的必备技能,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上武术课的兴趣和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热爱,还能提升武术教学效率和武术技术水平,可以说武术教师是否能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对整个学校武术教育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对象,学校武术教育在适应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革新,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建议做到以下三点。

3.5.1 革新优化传统武术教学方法。传统武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指“言传身教”式的武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指导法和练习法,其中指导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领做法、口令法、纠正错误法,练习法包括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拆招练习等。传统方法使用不好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这就需要武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综合教学能力,结合武术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经验,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在更轻松自然有趣的习武过程中学习中国武术。这就涉及到武术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层面,每个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要在传统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上进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态、语言的讲解、对学生情绪心理的把控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审视等环节的优化本身就是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超越和革新。

3.5.2 大胆试用新型武术教学方法。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现代化时代背景下,运用新科技、新方法、新手段、新思想等组织教学的一种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先进科学器械进行锻炼,运用科学运动训练理论,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新时代科技成果和先进理论等进行的训练方法。

3.5.3 探究创新武术教学方法。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探索成功的教学方法,将其不断地提炼和检验,探索出更加优化的教学方法。

3.6 合理配置场地器材

保证学校武术教育的完成首先要保证有必备的武术教学场地和器材,“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武术的发展有硬性规定,完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进一步加强各类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场馆、器材等设施进行软硬件设施配套;新建和新增能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训练与实践的场馆设备,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条件。”[10]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尽可能地建设好的训练场地,保证训练器械、服装的齐全,保证训练器材的质量安全是保证学生的训练安全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突出对场地武术文化环境营造,因为好的武术文化环境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染作用。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对场地器材的的保证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相关领导的重视与否,以及场地器材的配备高低标准问题,建议设置专门的督查小组,对学校的武术教学场地器材进行检查,保证武术场地器材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为学生的武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学校武术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多种方式的探索和改革,仍旧没有改变当今学校武术“尴尬”的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真正适合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模式。在当代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为发展好学校武术,通过提出明确学校武术教育主旨定位、健全学校武术教育体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内容、培育优秀学校武术教师、优化学校武术教学方法、合理配置场地器材的六项改革措施,最后形成主旨定位清晰、教育体制健全、教材内容完善、师资力量优化、教学方法革新、合理配置场地器材“六位一体”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对策。“六位一体”改革对策其中各环节互为表里、互为支撑、互为保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环节的充实和优化将带动整体的充实和优化,共同促进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2 建议

学校武术教育还处在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武术教育的目标该如何定位,教学体制该如何构建,教学内容该如何设立,师资力量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该如何革新,场地器材如何保证,是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学校武术教育应该上升为国家教育部门的一项文化教育强国战略实施途径。关于学校武术教育“六位一体”的改革策略,也是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证,没有进行实践的落实和检验,由于学识和研究资料的局限,难免有偏颇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指正,也希望各研究者针对本文不足之处进行后续研究,以促进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主旨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