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学习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路径探析

2018-02-07杨新欣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杨新欣

国家安全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直是中国传统治国安邦思想的重要精髓。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比以往任何一次党代会报告都更加关注国家安全,全文共提到55次“安全”,其中18次是“国家安全”,并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而各级领导干部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的所作所为切实关系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努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的观点或看法,主要包括什么是国家安全?怎样实现国家安全?国家安全观直接指导和决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安全战略。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它被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他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主,并结合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战略创新和政策创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标志着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2014年4月,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召开,标志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机制开始正式运转,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党的领导,标志着国家安全战略不断完善;2015年7月,全国人大颁布新《国家安全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标志着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确立;2017年10月,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起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界定了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

新《国家安全法》在法律层面准确回答了“什么是国家安全”的问题,明确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这说明理解国家安全要做到“知行合一”,从“知”的角度理解,什么是国家安全?它是一种客观状态;而从“行”的角度理解,如何实现国家安全?需要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二)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包括11个具体的安全领域,但国家安全体系绝不仅仅局限于这11个方面,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它的内容是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的。新《国家安全法》第34条规定:“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如金融安全和粮食安全等等,所有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问题,都应该高度关注。

(三)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实现方式

如何实现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五大要素”和兼顾“五大关系”。“五大要素”说明国家安全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同时,国家安全是一个辩证、全面、系统的安全体系,实现国家安全要兼顾“五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对新时代国家安全进行了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思考,与我国传统安全观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安全观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总体性、内部性、人民性、中国特色和法治性。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导干部要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迫切需要建立符合新时代安全需求的国家安全总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治国安邦思想的优秀成果,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建国以来我们党成功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为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应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形势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概括出不同社会类型的三类风险:第一类是前工业社会的风险,是自然力的作用,如地震、传染病等;第二类是工业社会的风险,是资本原始社会的结架,如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第三类是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等。第一、二类风险称为传统风险;第三类风险称为现代风险。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由于我国高速发展压缩了发展时空,西方社会所产生的三类风险在我国同时显现,既有前工业社会的风险,又有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风险,是一种“共生风险”。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抗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抗得住、过得去。

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风险挑战具体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比较脆弱。特别是近年来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日益严峻,并具有联动性、叠加性与不确定性,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可能随时发生转化,任何一个微小的扰动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哪个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演变为全局性的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必须转变只关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某一领域的传统国家安全观,树立非传统的、高层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二)适应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球治理体系”是指国际社会通过制定的规则和制度以应对全球性问题的组织或体系。二战后所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的,构建了联合国、北约、七国集团、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安全机制,以及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这种全球治理体系在推动战后经济发展、维护世界总体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却伴随着西方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能力的下降,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由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合作、竞争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雏形日趋显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为解决人类问题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也要看到,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的“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冒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伴随着美国逐渐加大“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力度,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陆上安全形势仍然复杂,海上安全威胁更趋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试图通过军事部署、政治改造、经济控制、网络渗透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我国的渗透颠覆力度,外部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以特有的“中国智慧”,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统筹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摒弃“零和博弈”的传统国家安全观,不仅彰显了中国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也为我国应对复杂的外部风险挑战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指导。

三、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路径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各项任务,关键靠领导干部,成败在领导干部。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还存在与国家安全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表现为:国家安全意识不够强,重发展轻安全;缺乏国家安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培训,国家安全战略素养不高;国家安全大局意识不强,存在部门利益藩篱、本位主义严重等现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觉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

(一)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无小事。”广大领导干部要跳出“国家安全只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事”的刻板印象,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和忧患意识。一要讲政治、树忠诚。领导干部要自觉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抵制外部势力的渗透,坚决与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作斗争。二要讲大局、明大势。坚持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绝不允许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三要守纪律、讲规矩。自觉保守国家秘密,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严守法律底线。四要常忧患、敢担当。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善于发现潜在风险,善于洞察重大隐患,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假想最坏的情况、做最好的准备,积极主动,敢于担当。

(二)认真坚守国家安全的各个阵地

领导干部虽然身处不同领域的不同工作岗位,但是始终保证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必须坚守的阵地、必须尽到的本分。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维护国家安全与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善于站在维护国家安全高度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相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代价,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同时,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象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三)努力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的能力。一是以设立“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制定专门针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安全部门干部的宣传教育措施。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推进实际工作相结合,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有效增强领导干部的国家安全意识。二是将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国家安全教育专门课程或者专题研讨班,实现新录用公务员培训全覆盖。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具体包括:其一是统筹协调的能力。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最大限度的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国家安全治理格局,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其二是科学谋划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各项工作中做好风险监测、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其三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宪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其四是改革创新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主动学习“互联网+”时代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做好风险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颜旭.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

[7]李敏.“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专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J].领导文萃,2014(12).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