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2018-02-07郎明朗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矛盾报告发展

郎明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作为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报告在理论层面开拓了新境界,在实践层面作出了新部署。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辩证看待矛盾的“变”与“不变”,从而全面准确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艰辛探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从浅到深,从不成熟到成熟,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旧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确立为主要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阶级、基本纲领、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1957年2月,毛泽东也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明确提出了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

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这些任务” ,[2]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这个提法一直沿用至党的十八大,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一重大论断对认识当今社会,推动我国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把握其内在规律性,深入思考社会主要矛盾背后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十九大论断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以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存在这个客观事实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为依据的,也是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5]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一定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个最重要的社会存在,而不是超越历史阶段。在看到社会主义矛盾“变”的同时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不变”的,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6]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精炼概括。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大提高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判断。

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GDP达827122亿元,较1978年3645亿元增长了226.9倍,实际增长率9%左右。中国GDP占世界比重由1978年的2.25%,到2016年上升到14.81%,上升了超过1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激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需求,验证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客观事实息息相关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站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基础上,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律的正确的反映,是科学的重大的判断。

(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坚持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7]十九大报告中诸多的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观点最好的诠释。报告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9]“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0]以上论述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篇报告“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14次提及“美好生活”这一概念,直抵人心,激发共鸣。由此可见,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

三、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一)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在物质需求方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开始注重饮食的健康营养安全,追求各种保健养生的秘诀;在精神文化需要方面,开始注重教育、文化、娱乐的更高品质、更高层次的满足;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人们开始要求更加健全的民主、更加完善的法治、更有保障的公平正义、更高程度的安全、更加优美的环境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1]显然,人们的需要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也期待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符合人类需求的发展规律,由此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12]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了伟大的飞跃,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一是不平衡的发展,包括区域不平衡,主要指东部和西部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沿海和内陆发展的不平衡、大中城市与偏远乡村发展的不平衡;领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主要指城市和农村、行业与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有的收入差距超过上百倍,甚至更多。其次是不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等。如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舒适的居住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方面还都存在不足,这些都是发展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13]这些问题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辩证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只有坚持辩证思维,坚持矛盾分析法,才能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4]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5]从“三个没有变”到“两个没有变”的变化中,表明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做出的新判断,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用新理念、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而其“不变”,则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握矛盾的“变”与“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原理,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终将破解新时代的发展难题,终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总之,党的十九大对当今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要判断,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新思想新论断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要全面深入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3]中共党史文献选编[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53.

[4][5][9][10][11][13][14][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1.45.48.3.9.12.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32-3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571.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1002.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1).

猜你喜欢

矛盾报告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