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工文化管理推动工会工作创新探析*

2018-02-07李海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工群众职工群众

乔 东,李海燕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工会学院,北京 100048;2.北方工业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144)

工会工作创新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工会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面提升我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从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更是工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同理,文化兴工会兴,文化强职工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文化对于创新工会工作尤其是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职工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提出的。从此以后,学术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关于职工文化的学术专著、教材、论文日益增多,职工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也如火如荼。职工文化还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等党和国家的相关重要政策文件中。作为体现新时代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风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精神动力的职工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第一,职工文化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讲,职工文化就是工人阶级的文化,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领导阶级的政治地位,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以来,有很多次关于工人阶级主题的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28日全国劳模座谈时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0月23日同新一届全总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4月30日接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强调:“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座谈时强调:“工人阶级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怎么体现?需要好好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10日国企党建会议上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的重要论述丰富了职工文化的内涵,指明了职工文化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工文化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文化

职工文化的概念,不能替换成“员工文化”概念,“职工”的概念也不等同于“员工”概念。在《宪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我国法律法规中一般使用的都是“职工”,而不是“员工”。职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体现了工人阶级是我国领导阶级的国情,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情。职工文化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现象,反映了职工文化在现实中有时出现不被重视,甚至忽略其战略价值的现象。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角度分析,没有一支懂技术、敢奉献、能创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和职工队伍作为主力军的参予是不可想象的。

2.职工文化是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地位的文化

职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教化、感化和同化功能,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地位的有效手段。职工文化与职工文体活动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当成一回事。职工文化与职工文体活动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展现职工文化的形式除了职工文体活动,还有职工技能比武、职工先进人物评选、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职工学习活动等非常多的表现形式。把职工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化”中的“娱乐化”现象。

3.职工文化是展现工人阶级智慧的文化

职工文化是一种素质文化,展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反映的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群体的智慧。职工文化好比汽车的“发动机”,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企业文化好比汽车的“方向盘”,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的灵魂。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灵魂的职工文化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二,职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职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从而提出了“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职工文化的内容,为增强职工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依据。

1.增强职工文化自信

职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反映了我国广大职工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的杰出智慧及其做出的卓越历史贡献。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树立的“工人旗子”赵占魁,以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大鼓舞了边区工人的劳动热情,有力推动了整个边区工业建设的发展。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5]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国石油工人乃至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子,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改革开放时期先后几次打破世界纪录的码头工人许振超的“振超精神”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学习榜样。增强职工文化自信就要继续发扬和创新这些先进职工文化智慧,打造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还要从我国工人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理念中丰富内涵,更要扎根于我国工人阶级鲜活的成功实践经验。创造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工人阶级的丰富实践相结合,既体现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又表现思想性、教育性和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体系。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工文化在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在文化上要传承并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不被重视,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扭转。

3.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虽然职工文化不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但是职工文体活动可以有力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展示职工群众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职工文化活动主要就体现在这个方面。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除了依靠广大文化和文艺专业工作者创作更多的文化和文艺作品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广大职工群众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本着“自己演、演自己”、“自己导、导自己”的原则,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写自己的书、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戏、跳自己的舞、搭自己的台,原汁原味展现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智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

第三,职工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没有强大的企业,难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职工队伍,难有强大的企业。以培育强大的职工队伍为目标的职工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重视职工文化,就是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产业工人的地位及其智慧力量。反过来讲,工人阶级和广大产业工人地位的提升、影响的扩大会进一步推动职工文化发展,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党和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是为了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2018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这一重大利好政策,并强调要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和国家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产业工人的日益重视,为职工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依据。

1.职工文化要以培育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

职工文化不仅培育知识技能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更培育文化担当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一定有知识。因为,文化除了知识,还有信仰、理想、习惯等更加丰富的内涵。《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其中,“有理想守信念、敢担当讲奉献”就是“文化担当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懂技术会创新”就是“知识技能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我国不仅缺乏知识技能强大的产业工人,更缺乏文化担当强大的产业工人。大国工匠高凤林说过,人品决定产品,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真正强大的产业工人,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强大,更是“文化担当”的强大。

2.职工文化要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的灵魂。劳模精神反映的是劳模群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学劳模、做劳模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体现的是每一位不甘平庸的劳动者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是激发广大职工群众自身潜力和创造活力的内在动力。劳模精神是学习优秀的他人精神,工匠精神是做优秀的自己的精神,学习优秀的他人,是为了做优秀的自己。劳模精神是与他人“比”的精神,劳模把很多人都“比”下去,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脱颖而出。工匠精神是与自己“比”的精神,世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新时代职工文化不仅要弘扬劳模精神,开展树典型、学典型、做典型活动,更要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做独一无二的更优秀的自己。

3.职工文化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6]职工文化是职工的文化,要从广大职工群众的丰富生活中提取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职工故事是职工文化的思想源泉。因此,职工文化要讲职工故事,尤其劳模故事和大国工匠故事,从而提升中国职工文化的软实力。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有115家。但从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国内外企业管理学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管理实践很丰富,管理理论很苍白。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职工文化管理是中国本土的管理,弥补了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很多传统工业化时代产生的管理理论的缺陷。传统管理理论关注的更多的是管理者的智慧,而被管理者的智慧常被忽略。管理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主体,缺一不可。作为反映被管理者智慧——职工群众智慧的职工文化,实现了管理史上的重大理论变革。

二、职工文化是创新工会工作的有力抓手

创新工会工作必须一切以职工群众为中心,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建设强大的职工队伍和劳动者大军是重中之重。强大的职工队伍和劳动者大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强大,更是思想文化的强大,尤其积极性的充分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仅关系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更关系工会活力的高低,还关系职工自身素质的高低。作为有效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职工文化,对于创新工会工作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第一,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工会工作创新的战略任务

在当前我国大力培育大国工匠、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履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和企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其根源就在于我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国工匠数量还不是太多。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没有一流的职工,难有一流的产品;没有一流的产品,难有一流的企业。因此,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作为工会工作创新的战略任务是时代所需、国家所及、人们所望。“改革创新工会工作,是为了使工会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工会作用,增强职工凝聚力,夯实党执政治国的群众基础。”[7]

1.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提高我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充分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由此可见,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是提高我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这项战略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没有积极性就难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难有竞争力。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距不在于文凭、不在于知识、不在于技能,而在于是否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高涨的积极性。一位职工有了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高涨的积极性,即使暂时没有文凭、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没有文凭、没有知识、没有技能背景的“铁人”王进喜曾经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学习榜样,他之所以书写了人生传奇,原因就在于他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高涨的积极性。铁人精神对我国几代产业工人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职工队伍中不缺有文凭、有知识、有技能的人,缺乏的是有积极进取心态和高涨的积极性的人。

2.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源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我国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激发释放。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仍然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源泉。只有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新技术、新产品、新创意才会不断涌现出来,我国企业的世界竞争力才有了保障。现实情况是,有些企业不关心职工、不尊重职工、不培养职工甚至还危害职工的权益,大大影响甚至降低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马儿跑的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样的管理思路既落后又愚蠢。近年来,党和国家呼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全面培育大国工匠,就是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职工群众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将“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只有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精神荣誉等方面给予职工群众足够的重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才有了保障。我国不乏世界一流的企业家比如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等,但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大国工匠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这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推进我国工会工作创新的原动力

作为职工之家的工会,没有职工群众的支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就体现不出工会的价值。工会工作创新要围绕代表职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尤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展开。工会的基本职能是维权,但是不能静态地维权,要动态地维权。静态的维权是“输血”的思路,是把职工群众看作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去维护和帮助。动态的维权是“造血”的思路,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让职工自身变得“强大”和优秀,让职工成为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的职工不仅自身不需要工会帮助,还会不断帮助别人和影响别人,让身边涌现出更多的“强大”职工和优秀职工。“工会只有在创新发展中努力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围绕激发活力进行制度创新并针对难点热点进行实践创新,努力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迈进,才能使工会工作更好地掌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和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9]要创新工会工作,其原动力在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职工队伍和大国工匠。

第二,职工文化是工会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力抓手

与职工文化相比,企业文化引起人们关注的时间更久一些。早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就从西方引进我国,并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其市场竞争力,造就了一批享誉全球的民族企业。而职工文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是近10年的事情。如果说企业文化是调动企业积极性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职工文化则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

1.加强职工文化管理是党和国家对工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职工文化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了高手在民间,智慧在群众当中。因此,加强职工文化管理成为党和国家对工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都有职工文化的专门阐述,而且职工文化的内容还写进了《中国工会章程》。职工文化管理既是工会工作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职工文化管理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政治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展示职工群众智慧的有效途径,更是工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力抓手。

2.职工文化是全面展现职工群众智慧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群众提出的外在要求;职工文化是“我要做”文化,展现了职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是教职工群众“做事”的文化,引导职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职工文化是教职工群众“做人”的文化,引导职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功是结果,有价值才是原因。一个人的价值越大,成功才会越大。职工文化展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价值,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

3.职工文化是工会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

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既是党和国家为工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工会的一项常规工作甚至重点工作。尤其在当前振兴我国实体经济的经济社会转型期,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为核心的职工素质工程是摆在工会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和政治任务。从近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到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的讲话及其各类重要文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职工文化灵魂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既体现了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的精神风貌,又成为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学先进、做先进的精神旗帜。尤其党和国家近年对大国工匠的大力宣传和培育,也反映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会的头等大事。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宣传大国工匠等已经成为工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的重要品牌。

第三,职工文化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的途径

职工文化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工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传统管理理论都是从企业或者管理者的角度看待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所说的落地,也是把企业文化落地在职工群众身上。职工文化管理则是从职工群众角度或者被管理者角度看管理。在当今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反映职工群众智慧的职工文化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0]因此,职工文化管理作为创新工会工作的有力抓手有着生命线的意义。

1.创先争优是基础

职工文化不是每一位职工的文化,而是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的文化。所以,职工文化作为“发动机”,文化要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动力尤其精神动力,必须寻找先进职工文化产生的源头。寻找源头的工作就是工会的一项常规工作,即创先争优工作。但是,一些工会创新争优工作需要调整思路,那就是由过去的“树典型”到“寻典型”,一字之差,体现了创先争优工作的本质差异。“树典型”有主观的成分,是工会干部或者相关领导、专家主观判断树立起来的所谓典型,甚至有时候还有“水分”。“寻典型”更多是客观的成分,是在工作中自然涌现出的工作卓越、群众基础好,有巨大经济贡献更有重大社会贡献的先进职工。这与张瑞敏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管理思路是相通的。只有在生产实践领域中自然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才有很高的“含金量”,是真正的“金矿石”,才可以为下一步提炼出“真金”的先进文化思想提供坚实的基础。创先争优是职工文化创新工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文化感染是灵魂

职工文化的本质是“文化”,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人化,指文化是人的产物,由人创造和发展;化人,指文化反过来还要服务于人,教育人和提高人的素质。职工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也有人化和化人的问题。对于职工文化来讲,“人化”是指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创造出来的,“化人”是指职工文化通过教化、感化、同化广大职工群众,从而催生更多的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涌现出来。笔者的一名学生叫柳祥国,成为2016年人社部评出的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之一。笔者通过微信聊天首先向柳祥国表示恭喜,但是笔者又说,这是小成功。然后,笔者送给柳祥国一句话: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笔者告诉柳祥国,要影响身边更多的人成为“柳祥国”,成为大国工匠,这才是大成功。职工文化的价值就在于用先进职工的先进思想文化感染、影响更多的职工学先进、做先进。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知识的差异,而是思想和境界的差异。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是职工文化在职工素质工程中倡导的基本理念。

3.规范行为是核心

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不仅是思想高尚的职工,更是行为高尚的职工。职工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动上。心动不如行动。通过职工文化建设规范广大职工群众的日常行为,在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比如有的工会经常举行道德讲堂,让职工身边的道德模范宣讲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生感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还有的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开展技术比武,职工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营造通过学习提升人生质量的浓厚氛围和良好习惯。职工文化建设通过规范广大职工群众的日常行为,向职工群众传播一个理念就是,做事先做人,人做不好,事很难做好。做好人,做能人,做全面发展的人。成就职工的成功及其人生价值就是职工文化的要义。与此相比,企业文化是教职工做事的文化,是成就企业成功及其企业价值的文化。但是,没有职工的成功,企业很难成功。职工越成功,企业才会越成功。没有一流的职工文化,难有一流的企业文化。作为规范职工行为的职工文化,与规范企业行为的企业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展示风貌是平台

在笔者调研的大量企事业工会工作中,有一种误区就是,认为职工文体活动就是职工文化的全部,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包含职工文化。把职工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甚至把职工文化看作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认识和做法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全总的相关工作精神是不符的。职工文化是内容,职工文体活动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职工文化是素质工程,企业文化是管理工程。一流素质的职工队伍可以打造一流的企业,一流管理水平的管理者队伍也可以成就一流的企业。职工文化是为了培育一流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文化是为了打造一流管理水平的管理者队伍。职工文化打造的是职工的品牌,展示职工群众的风采和智慧。但是,职工文体活动展示的只是职工群众的文体才艺,其实职工群众的道德风范、技术水平、职场风采等精神风貌更需要展示。所以,职工文化创新工会工作必须搭建各种平台全面展示职工群众的整体风貌和人生风采,这才是群众路线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的真正内涵和实质内容。

三、要在企业中全面推动职工文化管理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号召,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于2017年8月成立职工文化专业委员会,全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职工文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职工文化专委会)。职工文化专委会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尤其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职工文化专委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职工文化交流平台,主要致力于职工文化的学术研究、理论宣传、教育培训、论坛交流等活动,最重要的职责是在企业中全面推动职工文化管理。与20世纪80年代西方传入我国的企业文化管理相比,职工文化管理是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

第一,职工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概念,职工文化是唤醒职工群众的文化,企业文化是引导职工群众的文化;唤醒不了职工群众,也很难引导职工群众。职工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个理论加以解释。

1.基因理论

生命的密码是基因,基因是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线,一条可以比作职工文化,一条可以比作企业文化。对于基因而言,两条线缺一不可。从字面上理解,基是基础、基石的意思。职工文化好比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是动因、原因,企业文化好比因,火车跑的快,还需车头带。经常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因。用这个基因理论分析,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基因是双螺旋结构,有两条线,基因有基有因。因此,企业的生命密码——基因,包括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基因理论也说明职工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二者各自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2.太极图理论

《易经》中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交替运行生成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中国的中医就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为人治病。职工文化好比阴,企业文化好比阳,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替运行也生成企业的运行规律。由此可见,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不是完全对立的文化,而是阴阳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

3.大树理论

一棵大树的生命源头有两个,一个是树叶,一个树根。树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自上而下传输直到树根,树根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吸收来,自下而上传输直到树叶。如果用一把小刀把大树中间树皮隔断,上下不通,有机物下不来,水分和无机盐上不去。那么这棵树必死无疑。职工文化好比树根,企业文化好比树叶。企业的生命源头也有两个,一个是职工文化,一个是企业文化,缺一不可。根深才能叶茂。从这个意义上讲,职工文化具有更根本的意义。

4.发动机理论

汽车有两个关键部件,一个是方向盘,掌控汽车行驶的方向;一个是发动机,提供汽车行驶的动力。如果方向盘不听使唤了,没有人敢开。如果发动机不行了,汽车差不多就报废了。职工文化好比发动机,提供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好比方向盘,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方向与动力同等重要。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职工文化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5.心脏理论

一个人有两个致命的器官,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心脏。这两个器官一旦停止工作,生命就终结了。生活中因为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瞬间丧病的比比皆是。大脑是思考人生意义的,心脏是生命力源泉。职工文化好比心脏,是企业生命力源泉;企业文化好比大脑,是思考企业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和国家也是抓住了生命力源泉。企业要基业长青也必须紧紧抓住职工群众及其职工文化这个生命力源泉。

第二,职工文化不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

现实中很多企业推行的所谓职工文化管理是片面的,甚至直接把职工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比如搞几场职工文艺晚会,举行几次职工体育活动,盖几个工人文化宫,装扮几个职工书屋,等等。职工文化的本质是文化。文化要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所有文化一般都包括三个层次,一个是精神理念层,一个是行为制度层,一个是文化展示层。职工文化也是这样。职工文化主要包括职工精神、职工行为、职工面貌三个层次。职工文体活动处在职工文化的第三个层次,展示的是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因此,搞清楚职工文化与职工文体活动的关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职工文化是内容,职工文体活动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有一个孔子学琴的故事,讲的是孔子跟着老师学弹琴。孔子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说孔子谈的曲调很好了,可以换一个新曲子学了。但是孔子给老师说不行,理由是曲调很好但是自己的技法还不太熟练,还想继续再学一段时间。又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说孔子的技法很熟练了,可以换一个新曲子学了。孔子还说不行,理由是技法尽管熟练但是曲子的意蕴领会的还不是很深刻,还想继续学习。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孔子领会了这个曲子的意蕴,老师说孔子领会了曲子的意蕴,可以换新曲子了。但是孔子说不行,理由是这么好的曲子还没有领悟出是谁做的,还想继续学习。突然有一天,孔子恍然大悟说,天底下也就是他能够做出这样的曲子,曲子的名字叫《文王操》,作者是周文王。老师听到后反过来向孔子鞠躬。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礼节。孔子学琴的故事启示我们,职工文体活动必须要突出先进职工文化的主题,真正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2.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

职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反映的是以劳模、先进职工等优秀分子的思想观念为核心形成的思想理念体系。职工文体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娱乐活动,包括围绕先进职工创作的书籍、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文化产品,都是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职工文体活动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不能缺乏思想性和教育性。职工文体活动必须反映先进职工文化、展示先进职工文化、宣传先进职工文化。否则就不符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要求。职工文体活动中的娱乐化问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化”问题之一。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要深刻领会先进职工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要领,避免产生把职工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要将先进职工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放在首位,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宣传效果、娱乐效果、教育效果和提升效果。

3.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职工文化体现的是广大职工群众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及其精神风貌,是企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职工文体活动尤其是职工文艺作品是反映职工生活和工作状态及其精神风貌的艺术形式,更是展现先进职工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但是,艺术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职工文体活动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必须要为职工生活和工作服务,要表现先进职工文化的呼声。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尤其先进职工文化是职工文体活动的生命力源泉。职工文化艺术化,职工文体活动文化化。二者相得益彰,必须相互促进,既丰富职工文化的内涵,又拓宽职工文体活动的形式。面包要有,诗与远方也要有。随着生活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对职工文体活动及其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全国各地开展的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体育节、职工主题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时候更需要职工文体活动仅仅抓住先进职工文化的主题不放松。

第三,职工文化管理是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刚传进中国的景象。好像一夜之间企业文化管理就成为学术界最热点的问题之一,被众多管理学者包括一些大咖级管理学教授所关注,很多重量级学术期刊不断出现企业文化管理研究的学术论文。很多政界领导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一些媒体更是铺天盖地宣传企业文化管理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企业神话。尤其当时很多中国企业如获至宝,好像一推行企业文化管理就可以一夜暴富而冲进世界500强榜单。时间过去近40年,回过头来看,说句实话,企业文化管理确实对于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落地难的问题,是近40年一直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企业文化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学界和实践领域的一个学术难题和实践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讲,作为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职工文化管理提供了破题的可能和思路。

1.职工文化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1]在企业中全面推动职工文化管理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群众路线。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仍然有着巨大的战略价值和政治意义。没有强大的企业,难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职工队伍,难有强大的企业。职工文化管理就是为了培育强大的职工队伍,就是为了依靠广大职工队伍造就强大的企业,从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职工文化管理体现了中国的管理智慧

职工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职工文化管理就是尊重我国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的管理。最近在微信圈里传的很火的一篇名为《真“讨厌”你们这帮中国工人,我们西方不要面子的啊!》的文章说到,2018年1月19日,福建龙岩站大改造,1500余名铁路人不眠不休,不到9小时的时间奇迹般完成。引起英国民众在社交网站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吐槽大会”。他们一边赞叹中国的成就,一边对自己国家工程的低效率齐声吐槽:“中国既有技术又有人力,英国只能做梦想想了。光是谈判就需要6个月的时间,更别说是施工了。世界主要强国的英国已经完蛋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创造了很多世界奇迹,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重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奇迹都是中国工人阶级创造的,体现的都是中国的管理智慧。这实际上就是职工文化管理。职工文化管理的精髓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3.职工文化管理丰富了世界管理理论体系

在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很多工业化时代形成的管理学理论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只关注管理者的智慧,而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智慧。现实中企业文化落地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管理只关注管理者的智慧,而忽视甚至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智慧,作为展现被管理者——职工群众智慧的职工文化管理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大大丰富了世界管理理论体系。在当今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凸显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职工文化管理尊重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倡导每一位职工都是独一无二的。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位职工的内在潜能和智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做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高度。职工文化管理以工匠精神为灵魂,不断鼓励广大职工群众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世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这就是职工文化管理的战略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7-68;40.

[2]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5.

[3] 李玉赋.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21-22.

[4]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22.

[5] 范迎春.铁人王进喜:用生命践行誓言.人民日报[N].2016.06.23.

[6]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

[7] 罗荣波,张默.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工会工作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2):29.

[8] 李玉赋.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6.

[9] 陆明.谈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条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2.

[10]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N].人民日报,2013.10.24.

[11]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猜你喜欢

职工群众职工群众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