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学在美国的发展和影响

2018-02-06宋逸鸥田辰山

对外传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学孔子

宋逸鸥+田辰山[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思想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中流砥柱。儒学自孔子创立,两千年来不仅发展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根基,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学深刻地根植于我们脚下生生不息的土地,成为中华儿女世代绵延的思想印记。儒学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当下和未来的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儒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自中国开始与世界往来,儒学便作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在文明的交流中远播至海外。从中国周边的东亚诸国,到丝绸之路沿线的欧亚大陆,无不有儒学的影响。在十八世纪“中国热”的欧洲,儒家思想为启蒙先驱们奉为圭臬。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三百年前的殖民地时期,亦有有识之士欣赏中国文化,推崇儒家思想。

在当代,随着中国的发展,儒学的传播和影响日益扩大,海外的儒学研究不仅限于对经典的翻译与考据,而是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与应用。儒学的崇尚道德、开放包容,引来世界的关注及认同。对于中国,当下是推动儒学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契机。在文化之间的比较与交流中,探讨儒学在海外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儒学的广泛传播、构设中国话语体系,由内而外建设文化自信。

基于以上预设,2017年10月14日-15日,由国际儒联国际联络委员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首届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學现代学院举办。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在主持开幕式时谈到,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今日又承担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使命,将为提升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为西方学习和运用。儒学传播至美国,甚至改变一些美国领导人的建国方略,正说明儒学在今日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再度振兴儒学,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著名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安乐哲先生提出,人类在今天面临诸多困惑,如人口爆炸、环境破坏等,文化资源或为应对方式。应把儒学作为全世界的文化资源,共同面对全人类的未来。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长、董事长刘家全提出,美国作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必然受到其他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把儒学作为全世界的资源是此次研讨会的预设前提,如今世界各民族文化频繁交流,儒家文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们以比较哲学、跨文化理论、传播学等研究方向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儒学在美国研究的渊源、发展现状,儒学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一、儒学在美国传播的渊源与发展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先生的发言主要介绍了儒学在美国传播的渊源与发展,详细叙述了儒学在美国的今昔地位与影响。他谈到,自美国开国之初领导阶层器重孔子有关“为政以德”“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适应了这个新兴国度的需要。儒学进入美国学界与美国的先验哲学和波士顿学派有关,先验哲学的中心思想建立在反对基督教“原罪”信仰之上,与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相契合。民间则有“儒协会(Ruist Association)”认同儒家思想。儒学在二十世纪初于美国崛起,得到民间基金和政府的资助。费正清、顾立雅也培养了许多人才,将儒家思想与孔子所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助于人们了解。二战后,美国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案》,其拨款资助了各大学建立东亚研究中心,将传统的“儒学”研究扩大为东方区域研究。亚洲学会的建立专注研究中国历史传统,鼓励了很多学者进行儒学研究。近年来,中国国家汉办建立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如今已有103所,极大地扩展了儒学在美国的影响。

儒学在美国今昔地位的差异说明了儒学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今孔子学院在美国面临的问题,积极应对才能更好地推进儒学在美国的影响。

二、儒学在美国研究的发展现状

从美国儒学研究的现状方面,安乐哲先生的发言介绍了中美文化之间存在旷日持久的不对称关系。由于传教士翻译时对基督教义的侧重,儒学相关书籍常被视为猎奇的“东方宗教”,再加上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发展,现代化被简单等同为“西方化”,将儒学作为“保守陈旧”的东方思想拒之门外,这也就造成了儒学在美国缺少需求市场。安乐哲认为,儒家思想的价值不仅为经古不变的经句,“人能弘道”“本立而道生”这些精神应和了西方哲学对“过程”的追求。相比于西方宗教之间的纷争,儒学的传统是包容的,西方对儒学没有兴趣,是西方的损失。儒家哲学的内涵价值及教育制度,对新世界文化秩序,堪为重大利好,西方需要克服今天对“儒学”的误解。重点在于,用中国话说中国的伦理。儒学在关系结构中确立的人的观念,可以成为西方个人主义的强有力替代。儒家伦理基于“礼”,根植于对家国关系的珍重,讲的是双赢,而不是自由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及分裂性的“你输我赢”游戏模式。儒家思想让我们意识到,要走出单独个体追求私利的“有限游戏”的阴影,转变到侧重强化关系、实现双赢的“无限游戏”上来。他的演讲振奋人心,充分说明了儒学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应把儒学作为全世界的文化资源,共同面对全人类的未来。

三、儒学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高级研究员孟迪斯,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殿卿和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王小良围绕儒学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讲述了儒学在美国传播的历史,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孟迪斯从中国和美国两个共和国的思想文化共通性质出发,探讨儒家思想对美国开国总统的影响。美国的政治思想来源与中国文化有相同的地方。杰弗逊想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而儒学作为一道桥梁,将中国与建立中的美国联系在一起。孟迪斯将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的孔子”,富兰克林在1737年就开始谈论孔子,按孔子的德政思想模式在美国建立一个快乐繁荣的帝国。他称中国为一个古老的、高度文明的国度。在建国之前,儒学思想已经在美国精英的范围中传开。1749年,富兰克林谈到了儒学的道德、教化对国家的影响,树立自己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他说只有有美德的人才拥有自由,把道德与自由联系在一起,这是从孔子思想中得到的启示。endprint

王殿卿也对儒家思想对美国开国元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他谈到在启蒙运动时期,如莱布尼茨、伏尔泰等启蒙运动先驱都知道孔子,并且用孔子思想推动他们的主张。可以说,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发展过程中,孔子的道德哲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法国思想,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王殿卿在前几年从王小良教授处得知,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49年7月6日写给当时著名的传教士乔治·怀特菲尔德的信中,提到将孔子思想应用于美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极加赞美,并且用于治国之道。富兰克林在61岁到了法国,并与魁奈进行过交流,后又任法国大使。他的思想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影响是非常自然的。

王小良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他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对历史进行细致的梳理,展示不可摇撼的重要史实,揭示了中华文明对美国建立与发展的影响。儒家思想为美洲殖民地独立提供强有力支持。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等开国之父推崇儒家道德哲学,并以此建立新生国度的道德秩序。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观念直至今日依然是美国人的“golden rule”。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亦不乏有识之士学习并认同儒学。在美国建国后,富兰克林反对辛辛那提委员会所希望建立的世袭制度,他认为儒家“任人唯贤”的思想和中国的科举制度值得美国借鉴。在经歷了“腐败世纪”后,富兰克林的思想得以实践,美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成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儒学不仅推动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还帮助美国建立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战胜经济危机,如此诸多影响已成史实,学界亦有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研究领域,但在中美两国社会中却还鲜为人知,这需要相关研究的拓展、正本清源的学术体系去开阔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打破固有的观念,重新审视自身文化。

四、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儒学海外研究

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田辰山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对儒学在海外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他分别阐释了利玛窦一多二元与安乐哲一多不分这两种阐释中国的哲学思想。一多二元是利玛窦的哲学观,是非此即彼的,以个体为本,以上帝为本。他把“天”译为“heaven”,将中国思想附会于宗教意图。一多不分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宇宙观,人在关系之中,命运相连,注重“过程”。安乐哲通过比照中国和西方两个不同的“阐释文化语境”,以关系为本,过程哲学为本,让中国哲学说自己的话。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个语言即是一个世界,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而在中西不同的理解中,道德观念亦不同。西方哲学观点认为,道德是外在于人的,中国则认为道德是由己而出的,由我及人。善是由人与人的关系调节出来的,不绝对讲人性善恶。由此可以看出,中西之间的有效对话重点在于语言,我们应该用中国话语说中国故事。文化之间要交流互鉴,互相学习。

五、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秘书长管永前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管永前的演讲基于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通过个案以观中国学者的儒学研究在海外的影响。他通过OCLC数据库分析,海外儒学研究著作自2000年以来,数量日趋宏大,说明近年来的海外儒学研究蓬勃。《宋明理学史》作为一部开荒之作,自问世以来影响极大,它的海外传播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在美国主要被知名大学图书馆收藏,说明处于学术主流地位;另外,这本书在美国的馆藏量占据美国各州的近半数,表明传播影响力的广泛性;再次,从社会影响看,《宋明理学史》已开始进入美国部分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说明有走近美国大众的趋势。这样的海外传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远没有发挥出来。中国学术“走出去”,需要搭建深层次思想对话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语言是基础,文化是外围,学术思想是核心。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是中国学术“走出去”,建立与世界的平等对话。

张茂泽主要探讨的是儒家的传播思想。他认为,儒学思想的传播要注重与非儒学思想的碰撞融合,关注其在海外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要研究传播史,还要研究儒学发展的历史。儒学史研究同样是对哲学义理的阐发,以义理对照现实解决人生困惑。研究儒学传播的实践活动,需要理论指导,实践与思想才能相辅相成。孔子是文化传播的大家,儒家传播思想的特质是人学思想的引申,“修己以安人”,构成天人合一的桥梁。这就是传播的理论基础,是人性的传播。传播需要使命感、责任感、弘道精神。传播是人性修养、教化的自觉活动。儒家思想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我们要关注传播主体,重视传播主体的修养。传播内容是从人性出发的信息,传播理想是天下归仁。

美国对各种文化都有汲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值得我们思考。面对今天多元化的世界,包容的中国文化能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孔子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以人为中心,以和为中心的思想都应该应用于今天。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当抓紧机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省和文化创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化的基础,而文化的建设,重点在于儒家文化。推动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以中国话语传播中国文化,是中国之于世界的责任与使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担负着联通世界的中流砥柱作用,因此中国文化要让世界了解,并为世界所共享。

此次“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立足学界所未踏足之地,汇聚学术领域精英、搭建学术对话平台,不仅具有时代意义,更为儒学海外研究开启了新局面。儒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亦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有更多的研究深入相关领域,加强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坚实步伐,以文化自信带动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流与互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学孔子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Why Learn Chinese?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