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提升策略

2018-02-06韩斌

对外传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中国军方军队

韩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发展蓝图,也为中国军队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方向。中国军队正从寻求“自身安全”调整到倡导“共同安全”的积极防御战略,努力与各方携手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体现中国军队的大国担当。如何向世界展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军队,如何说服世界舆论——“中国军队的发展壮大,就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是摆在中国政府与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战略格局调整与中国军队新使命

人类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变化,为世界格局变动带来深刻影响。中国应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多边对话与合作,在互利互惠的条件下,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稳定。中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调整,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再到积极进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频发的制度性危机逐渐弱化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有优势,而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中国军队肩负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军事外交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国际军事合作日益活跃,军队新安全理念逐步深化,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明显提升,应对挑战与危机的能力进一步扩展,军援军控,以及海外维和救援、联演联训等活动越来越多,透明度增强,让世界眼中的中国军队不再神秘,军队对外传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中国军队体现出更加务实的态度,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推进军队改革,强化实战训练,加速现代化投入与建设,推进海外军事基地开拓,注重国际形象的树立,赢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国际舆论日益呈现多元化,为中国军队树立全新的时代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在美国全球领导力备受质疑的时代,世界似乎乐意见到一个更加愿意承担责任的中国。同时,西方媒体传统意识形态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改变他们对中国军队迅速崛起及其对地区安全与发展所发挥积极作用的偏见与质疑。西方舆论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战略调整依然高度关切,经常使用“展示武力”“军事威胁”“不确定性”等表述。中国媒体不断对外发声,客观介绍变化中的人民军队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对维和与国际联合训练等方面的突出贡献,着力提高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

二、塑造开放语境下的中国军队新形象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心,世界对于中国军队承担国际责任的质疑与期待并存,中国军队亟需调整开放语境下的传播战略与方法,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探讨理念创新

对外传播需要理念的创新突破,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大局。新时代对于中国军队的对外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回顾历史,军队对外传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最开始涉及到军队相关的信息,我们通常对外宣称:“这属于军事机密,无可奉告。”随着中国军队的发展,对外传播展现出逐步开放与更加自信,以及对新闻规律的愈发尊重,做到“不失声、不失控”。我们看到近几年,在涉及到国家核心安全利益问题上,中国军队对西方媒体和舆论采取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的态度,在国外高度关注的军事变革领域,前所未有地透明公开。例如,时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回应东海局势时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回应韩国部署萨德时称,“中国军队绝不是说说而已”;在涉及到军改问题上,杨宇军主动解密新调整组建的13个集团军番号等。

对中国军队的迅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加以围堵和遏制;同时,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凸显。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十里春风”的同时,也面临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挑战。新时代中国军队需要有新的传播理念,为军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支撑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价值。而对这支现代化军队的有效传播,成为新时期强军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平衡好多种关系

信心与傲慢。在对外传播中,中国军方需要注意平衡自信与傲慢之间的关系。对于国防部铿锵有力回击西方质疑中国军队的舆论,国内网民通常会予以盛赞,称这才是强大的中国。然而在国际传播中,这些言辞激烈的话语,无疑会加剧西方的偏见与误解,无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未来中国军队的对外传播需要在民族主义与传播专业主义之间寻找平衡点。

对内与对外。对外传播需要明确目标观众,区别国内、国际不同受众的文化差异与接受习惯,做到有的放矢。有些信息和表述方式仅仅适合国内观众,对于国际观众需要使用他们熟悉和易接受的方式。例如,关于强军思想,对内可以强调政治优势与精神力量,对外宜强调大国担当与国际责任等。同时,对外传播需要避免宣传的味道,跳出简单对内政策的对外传播,应贯彻国际化的传播理念。

正面与负面。中国军方应该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舆论批评。西方舆论习惯批评与质疑的操作模式,对于中国军队的指责,有时候源于其新闻理念而非针对中国军队。但西方媒体又秉承所谓的“平衡报道”,因而在报道中国军队发展的问题上,体现了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中国军方应熟悉西方媒体的操作模式,為西方媒体提供更多有建设性的信息,引导他们发声,不能简单照搬对内口径,完全屏蔽所谓负面消息。可以采用更加宽容的态度,树立开明、大度的大国风范。

(三)讲好强军故事

不能表达自己,就将被别人表达。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后,由于政策和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军方常常失声,之后又被动回应。政策方面的考虑,常常高于新闻专业性操作的准则。这种情况造成许多发生在中国的故事,都是由外国人首先讲述的。他们在缺乏中国军方提供准确消息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讲述,轻易地控制了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实践证明,中国军方越早发布信息,越容易产生影响力,越有利于树立公信力和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于一些看似敏感的问题,中国军方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一定程度上造成西方媒体讲述中国故事,习惯性地触碰中国的政策底线,并与穷兵黩武、军事扩张等陈词滥调联系起来。我们只有尽量按照新闻规律报道,不去回避所谓敏感的问题,才能尽可能向西方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

平衡的讲述,更加令人信服。任何故事都有黑白,取决于看问题的主体,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媒体平衡报道的手法,以“小骂大帮忙”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观点。例如,只有承认在具体问题上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西方观众才会更容易接受我们对事件的评判。

所有的中国故事,都没有简单的答案。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军队存在的诸多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中国问题了解得非常片面。在讲述强军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多介绍一些相关话题的复杂背景,而不是简单报道事件本身。例如,在讲述中国军费合理增长的原因时,可以指出局部军事装备陈旧、需要更新换代,以及部队官兵收入提高等因素,淡化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投入。

讲述好普通军人的故事,就是讲述好中国军队的大故事。西方人对于中国军队的偏见,很难通过中国军方的几场发布会就得到改变。但是西方观众并不拒绝普通人物的故事。讲好每一个普通人的小故事,就可以讲述好中国变化的大故事,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中国最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军事战略与海外驻军上,也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军人身上。

将中国军队放置在全球大格局里讲述。在中国发生的许多事情,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如果能够把中国现代化建设放在全球视野讲述,可以淡化西方的质疑,弱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性,突出全球发展的共性。比如,中国进行的军转民与军民融合战略,其实也是俄罗斯等国家正在进行的战略。如果可以结合全球军事发展的趋势谈中国军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西方媒体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军队的发展。

“借船出海”与借力传播。使用外国人和外国媒体宣传中国军队,是新时代的新特点。中国军方可以充分利用好“借船出海”的思路,开创军事传播新局面。同时,中国军方应该培养部分有实力的学者型人才,善于利用专家学者传递观点。国际舆论的竞争需要观点的对峙,军方的发言人代表军方政策,宜秉承冷静客观态度,发言内容需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而学者发声,符合国际传播的特点,更容易起到影响舆论的作用。学者不在于多,而在于具备国际传播的思维。学者观点不在于狠,而在于符合西方受众接受的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中国军方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延安城市国际形象构建:由外宣翻译误译谈起
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形象的相关性分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歼-20,航展最大的“腕”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被扣军机昨日飞离印度 中国军方批驳恶意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