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变化分析

2018-02-06何蕾郑永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起搏器电极阈值

何蕾+郑永宏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32例接受主动电极植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5)。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组术中、术后7天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3月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不同部位主动固定电极参数无明显差异,起搏阈值、感知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关键词】起搏器;电极;阈值;阻抗;间隔部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6..02

在临床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中,因主动电极的螺旋装置能够将电极固定在心脏的任何部位,与传统的被动电极相较,具有较为良好的优势,故而近年来主动电极植入比例明显升高。目前我科室已经全部使用主动电极。术后详细记录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参数,以此将电极与心内膜的衔接情况全面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可应用X线透视的方式明确电极的位置,对其重要指标进行全面的判断。但是,受患者因素的影响,起搏器各项参数如何变化,有何规律,偶尔会出现报道。本文根据术后患者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电极参数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部位参数有无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对2013年到2016年之间我院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相关患者进行分析,选取32例患者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平均年龄(70.5±5.51)岁,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平均年龄(70.4±5.21)岁,将电极固定在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平均年龄为(70.6±5.62)。在两组患者实际对比的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现象,但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特点,如表1所示。使用圣犹达公司2088TC型电极16例,流出道组8例,心尖部8例,美敦力公司ICQ09B型电极16例,流出道组8例,心尖部8例。两组使用电极型号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三个月左右的术后电极参数,主要为:电极阻抗参数、起搏阈值参数、感知参数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确电极参数的动态性变化情况,根据相关参数影响情况,合理开展分析工作。且在术中参数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美敦力5318型起搏器测试仪对其进行处理,更好的对其进行控制。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均行SPSS 17.0软件处理,其中2组电极阻抗变化对比、起搏阈值以及感知变化比较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对2组电极阻抗情况进行比较

在对流出道组和心尖部组术后7天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术后的电极阻抗参数呈现下将趋势,如表2所示,在术后三个月之后,参数明显下降,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在两组患者相同时间阻抗参数对比的情况下,可以明显观察其中存在的差异,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2 2组起搏阈值变化的比较

在对术后3个月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起搏阈值参数明显升高,在与术后七天左右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心尖部组术中与手术之后7天、3个月起搏阈值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准确的结果,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3所示。

2.3 2组感知变化的比较

流出道组术中、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感知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组术中、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感知进行全面的比较,并没有发现出现明显变化情况,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在对相同时间感知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4所示。

3 讨 论

随着我国起搏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心尖部起搏技术,主要因为此类技术的操作较为便利,参数比较稳定,较长时间以来得到大家普遍认同,但由于心尖部起搏改变了正常的激动顺序,增加了左室心功能不全及房颤的风險。而右室间隔部起搏由于贴近正常激动顺序,能减少左心功能不全的几率,故而近年来该部位起搏比例逐渐上升[3]。但是,目前在使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只能通过随机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不能更好的提供持续性临床收益,关于两个部位起搏优劣的争论此起彼伏。

在对起搏器进行植入处理之后,可以利用电极阈值参数、感知参数、阻抗参数等,全面反应相关电极的稳定性指标,根据实际变化情况,掌握起搏器、电极、心肌相互之间的衔接现状,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理论角度出发,在对主动电极进行植入处理之后,由于电极会出现炎症反应现象,因此,阻抗能力会出现一定的改变[4]。本研究显示术后电极阻抗较术中有所降低,术后3个月亦有所降低。可能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炎症反应时间较长,局部心肌疏松,电极与心肌接触面积较小,电极表面激素释放延缓有关。

术中起搏阈值对于选择起搏部位十分重要,由于电极旋入后局部损伤,因此,在对电极进行植入之后,应当根据阈值的变化情况,合理开展分析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在电极的使用方面,已经开始弥补传统工作的不足,无论在急性期及慢性期,阈值都相对保持稳定。本研究显示间隔部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有升高趋势,但心尖部组术中术后保持稳定,这可能与心尖部较间隔部更加牢固有关[5-6]。总而言之,两组术后阈值变化幅度都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dprint

电极起搏阻抗术中起搏电极表示电极刺激过程中的驱动阻抗,起搏电极大小可对起搏电极、起搏器、心肌组织连接情况等进行反映,从理论上来说置入电极之后电极附近发生纤维化或者炎症性水肿,改变电极阻抗值。有研究显示,置入心室激素电极之后对电极阻抗术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可保持稳定。

感知功能是起搏器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起搏器对自身信号或通过其对接收到的其他电信号的检测和识别功能[7-9]。

术中选择的位置一般都是感知较好的部位,术后只要电极牢固,参数一般无明显改变。本研究显示,术后7天、三个月参数无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与瞿珍清,尹春,余新东等研究结果一致。

但是,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病例数较少,不能对男女患者比例进行合理的匹配,导致出现局限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相关问题,合理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进一步讨论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彭 湖,陈柏荣,汤娇娇,等.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电极参数比较[J].中華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6):3117-3119.

[2] 李大品,张 翼,郭 莹,等.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77-78.

[3] 张 航,胡作英,肖平喜,等.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3):280-282.

[4] 李 健,史 扬,王玉堂,等.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主动固定电极参数可变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47-1049.

[5] 殷泉忠,崔俊友,易桂斌,等.主动电极行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5(14):1663-1665.

[6] 刘延筑,李 羚,毛 华,等.主动固定电极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744-3746.

[7] 翟 菁,陶四明,白 洁,等.长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27-930.

[8] 张 璐,李 强,邓爱云,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中位间隔起搏电极位置的观察价值[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42(2):129-130.

[9] 瞿珍清,尹 春,余新东,等.右心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的对比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90-92.

本文编辑:王 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起搏器电极阈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