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的定位和特点*
2018-02-06林辉
林 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新征程的开始,对全国工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工会干部培训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培训必须加强和创新,与时俱进,在改革潮流中把握“准、高、实”的定位,切实把握方向、提升品质、深化内涵、完成变革。
一、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的定位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是工会干部培训的根本前提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要站位准,要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优良传统,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培训工作,牢牢把握干部培训的正确政治方向。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习总书记多次发表相关重要讲话和指示。2015年初,中共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提出意见,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年7月,党的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重大意义、方向目标和基本要求。会上,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群团工作显著成绩,同时指出必须注重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脱离群众的问题。[1]可以说,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党对工会组织的要求不相符,与工会组织自身的定位不相符,与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符。
如果不有效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不但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更可能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工会干部培训要围绕增强工会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新时代培训工作。
(二)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工会干部培训的基本方向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要站位高,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的特征和新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当前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在全面把握群团改革的背景下,围绕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这一目标而努力。
2015年11月9日,《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正式通过,群团组织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展开。两年来,群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成绩值得肯定,一些创新的举措和相关经验做法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2017年8月22日,习总书记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努力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当前,各级工会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干部培训提出了转变原有传统培训模式的需求。干部培训要把握时代主题,围绕大局,以服务为中心,从转变工会干部理念到指导工会工作实践,为深化工会改革提供人才保障,为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提供智力支持,为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贡献。
(三)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工会干部培训的明确目标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要站位实,要立足工会工作实际和工会干部岗位需求,要讲究实效性和针对性,要以增强干部群众工作本领为主要内容,拓宽思维和思路,全方位提升培训的品质和水平。
2013年4月28日,习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就强调,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2]无论“职工之家”还是“娘家人”,都是从职工群众的角度分别提出对工会和工会干部的要求,从根本上就是要增强工会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做广大职工群众的坚强后盾,从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出发,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因此,工会干部培训要把握这一核心内容,牢固树立工会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理念,要引导工会干部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工会干部培训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把解决当前工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干部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本领,真正将全心全意为职工和基层服务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职工群众才会真正视工会干部为可以信赖的“娘家人”,工会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才能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的特点
基于对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定位的理解,笔者认为当前工会干部培训逐渐呈现出以下“三个统一”的特点:
(一)体现创新性、规范性和纪律性的统一
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及其深入渗透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催生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互联网与人几乎“形影不离”,“指尖”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传统培训造成变革性的冲击,进而提出变革、创新的要求。这种冲击才刚刚开始,在可见的未来将表现得更为明显。移动互联网时代,学员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培训内容。工会干部培训要顺应新时代要求,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改善和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要集中大量优秀的师资、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以及高品质的服务供选择,在满足工会组织刚性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干部自主选择的意愿,满足不同学员多元化的培训需求;要加大在线培训平台建设力度,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既满足学员集体学习的需求,又能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
同时,要把全面加强从严治党的精神落实到干部培训实践中,在改革创新中,始终坚持规范性和纪律性。十九大报告明确,今后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对干部素质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3]工会干部培训要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规党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积极引导工会干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激发工会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事活力,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在引导职工中指方向、作示范,在联系职工中接地气、增感情,在服务职工中转作风、提实效;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可以信赖的“娘家人”,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会干部队伍。干部培训管理部门和承办单位,还要在干部培训的过程中,严守纪律,严守底线,按规范办事,按制度办事,做好管理和培训工作。
(二)体现专业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工会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干部培训提出了专业性的实践要求。2017年,随着全国工会改革的纵深发展,改革实践也由点到面逐渐铺开,改革工作不断细化、深化,工会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突破;地市级、县区级以及乡镇街道等各层级工会干部在实施过程中对改革工作部署和主要精神的理解,要统一认识,转变想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的工会干部培训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提高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因此,工会干部培训既要加强专业性,提高干部专业的理论水平,又要联系工会工作实际,能够指导改革实践。干部培训既要充分发挥落实和推进工会改革部署重要渠道的作用,抓住改革的契机,转变工会干部思想,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还要注重增强干部履职能力和战斗能力,要引导工会干部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责任担当、勇于自我革新,通过干部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推动工会改革落地生根。
新时代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对于在培训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既要在理论层面上加强研究和思考,又要在实践上积极探索,稳步前进,逐步推进工会事业发展。
(三)体现系统性、层级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工会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团组织,全国工会专兼职干部人数规模相当庞大,干部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工会干部培训首先要突出系统性,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从全局的角度对工会干部培训作系统设计,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部署。
其次,要体现层级性,要与相应层级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相配套,各层级对所辖区域的干部培训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总账、手中有明细,上下能衔接,左右能联动,各自有侧重。当前,工会干部队伍年龄跨度较大,年轻化程度有很大提高,知识化专业化人才不断涌现,文化和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工会干部的岗位要求、能力素质要求和个人需求差异很大,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干部培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干部培训工作要充分分析和研究当前干部的年龄结构、培训需求以及素质现状,努力做到分层分类,因材施教、因岗施教。例如在课程安排上,对县市主席班,侧重宏观课程,注重领导力提高;对基层主席班,侧重实操课程,注重业务能力提升;对企业,强调权益保障;对机关,重在服务发展;对新老工会干部,分别侧重工会基础理论和工作创新。[4]
最后,还要根据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形势,在干部培训的顶层设计上留有足够的空间,兼顾计划性和灵活性,要发掘培训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和完善培训规划;在形式上,多走多看,不拘泥于课堂,理论培训联系实践,业务培训解决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拓宽和拓展培训思维思路。
三、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的着眼点
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要把握政治性、坚持先进性、立足群众性,在保证规范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引导工会干部打开眼界、打开思路、打开胸襟,着眼于改善和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搭建平台,构建培训大体系
尽管各级工会组织都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盲点:一是全总、省总、市总甚至基层各级组织间干部交流、培训工作的联动和衔接较少;二是部分省总及市总没有按照全总培训规划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没有及时制订当地培训规划,统筹工作不够;三是缺乏培训信息的大数据管理,由于基层人少,同一干部身兼数职,一些干部短期内接受培训的任务很重,应接不暇,而有些干部却常年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会干部培训的轮训体系,形成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落实各级工会培训主体责任,搭建平台,构筑工会干部培训的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以及各层级之间的交流机制。
在纵向上,全总要制定一定时期内的工会干部培训的总战略任务,各省、市、自治区总工会要在全总战略任务之下制定管辖范围内各层级的干部培训规划,各地市、县区总工会要在上级部门的培训规划之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基层组织要结合上级要求和自身工作需要制定培训方案,上下级之间层层相扣,同级之间加强信息交流,鼓励联合办班,集约化办班。
在横向上,培训规划要着眼于引导工会干部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立足本地或本行业发展特点,把握一线职工群众的核心利益诉求,开展干部培训。要加强和完善多层级的工会干部准入机制,对不同层级的工会干部提出不同的准入标准,并针对层级和岗位特点进行精细化培训设计。
(二)优化布局,促进培训全覆盖
根据全总《2016-2020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将全国专兼职工会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在目前培训阵地布局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全总主体班的主要依托,各省干部学校是省总的主要培训阵地,各地市的干部学校或者职工学校承载地市工会干部的培训任务。但事实上,全国各省份干校的培训承载量差异很大,个别干校每年培训上万人,大部分干校每年完成省总主体班次的培训任务,培训人数不超过两千人;各地市的干部学校力量更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专职师资,只是协助市总承担部分培训管理任务,这与实现轮训一遍的目标是有较大差距的。
因此,在培训布局上,一方面,要整体架构,点面结合。全总依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部分省级干校,办好全国重点班次;各省干校要形成总部、核心辐射点、基层教学点等多级构架体系,延伸培训触角,致力全覆盖。总部落实省总干部培训规划,重在统筹规划,主抓重点班次;核心辐射点重在服务区域、服务地市,结合地区经济特色和工会工作亮点;基层教学点重在服务一线、服务基层,致力专兼职工会干部全覆盖。每一层级在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上各有侧重,分层分类,同时又以基层教学点为据点、核心辐射点为支撑、总部为中心,形成点面结合的干部培训网络,利用各级工会教育资源,实现地区、基地间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拓宽培训渠道,多元竞争。除继续加强工会培训主阵地建设外,不断拓展培训渠道,努力形成以各级干校为主体,党校、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竞争开放、充满活力的培训格局。[5]
在对象上,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随着工会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兼职工会干部培训是当前工会干部培训的薄弱领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覆盖。凡是有职工群众的地方,凡是工会工作必须落实的地方,如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楼宇商圈、企业等,干部培训就必须要覆盖。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全员培训、全面培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各种平台和手段,尝试“指尖上”的培训,提供便捷服务,努力实现基层一线工会工作者全覆盖。
在形式上,要服务优先,送教上门。工会干部培训可以集中学习,可以以会代训,也可以送教上门,把培训送到有需求的企业、社区,送到有工会工作者的一线,为工会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基层工会的组建和活力的激发、一线职工群众权益的维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业务支撑。
(三)突出内涵建设,提升培训品质
品质是干部培训的生命。内涵建设,重点是抓课程库和师资库建设,以更严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科学的方法,开发一批精品课程,打造一些教学名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1. 树立品质意识
提升培训品质,首先就要统一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理念,拓宽视野,从观念上改变工作意识和态度,以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大到追求培训师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品质,小到追求培训期间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细节的品质。将品质意识融入各级培训院校内部文化和工作理念,上下齐心提升培训过程方方面面的品质,包括个性化定制、精细化服务和人性化管理。
2. 加强课程模块化建设
目前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方面。理论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案例式、讲授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方式,重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主要有:
①政治素养课,主要包括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等,把增强干部政治使命意识摆在首位。这是当前工会培训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②工会业务课,主要包括工会理论、工运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工会工作实务以及相关法律等,把重点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上,把培训内容与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职工队伍新情况和新要求结合起来。
③工会特色课,主要包括工会改革、工作创新、各地特色与亮点等内容,把培训内容与当前推进工会改革创新的新举措、新实践结合起来,这是工会和职工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工会干部培训的重心所在。
④干部修养课,主要包括素质拓展、职场礼仪、心理调适、传统文化以及职业发展等,着眼于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和整个队伍建设。[6]
实践教学重在通过观摩、互动、研讨、模拟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员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培训的体验性和实用性。实践模块主要有:
①现场教学课,是指在有工作特色和亮点的基层组织、单位进行现场教学,这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②现身说法课,是指聘请基层优秀工会干部作经验介绍与交流;
③互动研讨课,是指教师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和引导学员交流研讨。[7]
3.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
工会干部要学会跳出工会看工会,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理论要有深度,实践要有高度,经验要有厚度。因此,要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元化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是完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基层调研等途径,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培养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二是加大兼职教师选聘力度,借助全社会师资力量,充分吸纳高校、党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既有理论素养又善于表达的党政干部、既敢于创新又善于总结的优秀基层干部等,并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成为熟悉工会业务的专家型或能手型兼职教师。三是继续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和业务指导制。积极推动全总、省总领导根据需要不定期到工会院校授课听课,处级及以上干部定期到工会院校授课,到基层联系点指导工作,形成教干部、干部教的良好氛围。
4.完善更新和创新机制
这里的更新,既包括内容上的更新,例如将改革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入培训课程,开发和建设新的课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教材,以指导工会干部更好地应对工作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也包括形式上的创新,例如围绕培训专题打造和开发课程包。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根据重点工作和培训对象的需求,目前开发打造了“工匠研修”、“网上工会建设”、“县市工会改革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等特色课程包,深受基层工会欢迎,为各地工会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还包括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要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拓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访谈式教学等多种培训形式,要立足实践又高于实践,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帮助学员掌握工会工作方法、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等,提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5. 健全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一是围绕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健全完善培训质量管理评估、学习培训考核等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内控建设,以制度约束人,按规章办事,从内部监督上提升培训品质。二是通过积极开展机关干部业务指导活动,全总、省总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示范教学基地评比活动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工会干部、工会院校积极投身干部培训事业。三要建立和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将工会干部调训率、参训率和与当地工会工作年度考核相挂钩,将个人培训情况与干部任用、考核相挂钩。
(四)整合资源,推动培训信息化
构筑“互联网+”培训体系,推动“互联网+”与工会干部培训有机结合,积极打造三张网。
一是教学管理网,加强大数据应用,通过教务管理、学员管理、班主任管理、基地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建立学员数据库,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个性化跟踪服务,精准化培训设计;建立课程数据库和师资数据库,对课程和教师信息实时更新,动态化管理;规范教学基地管理,对教学基地进行数字化远程管理和实时业务指导;丰富教学评估方式,提高统计效率和分析效果,推进教学评价科学化、真实化。[8]
二是在线学习网,积极建设干部网络学院,把网络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逐步加强视频课程、在线课程、微课程等建设,打造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开发微课程,推进“指尖上”的培训。微课程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精致教学设计,一般几分钟就能解决一个知识点的问题。例如浙江省总工会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为方便职工群众理解,制作了两分钟的生动形象微视频,效果非常好。
三是培训业务网,培训的师资、模块、标准要“上网”,教学基地要“上网”,培训的过程也可以“上网”,利用网络展示培训成果,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干部培训工作网络化、系统化。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N].中国政府网.2015-7-9
[2]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4-2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网[R].2017-10-18
[4]江苏省总组织部与省总干校联合课题组.江苏省工会干部培训情况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4):77-80
[5]何布峰.中国工会的干部培训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5):12-17
[6]何布峰.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8):5-9
[7]刘素华.浅议工会干部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9):33-37
[8]赵鹏飞.构建“互联网+工会干部培训”机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