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
2018-02-06陆攀
陆 攀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①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由于我国产业分工的发展变化,当前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参见李玉赋:《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截止2016年,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人左右。[1]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2017年4月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并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改革举措的首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在新时代“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见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
一、新时代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动员和组织广大产业工人为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目标任务的精神旗帜。在这面精神旗帜的引领下,革命战争时期,产业工人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各种形式投身和支持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广大产业工人以领导阶级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迸发出强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热情,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功立业。改革开放以后,产业工人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要力量。产业工人的与时俱进,离不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引领,更离不开党对产业工人卓有成效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面理想信念的旗帜更是团结和凝聚广大产业工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进入新时代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持续不断地对产业工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意义尤其重大。
(一)是永葆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需要
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并顺应社会潮流一直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他们与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而且还表现为他们在思想理论上有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这深刻说明了科学理论对工人阶级政党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以科学理论武装自身是工人阶级政党具有先进性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问世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当今先进的科学理论,它所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当今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只有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武装和教育新时代产业工人,才能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先进性品质,使工人阶级永葆先进性,并打牢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确保我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主要地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4]理想信念问题是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列宁曾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向新时代产业工人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以及坚持走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世界意义,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并把这种信念升华为他们共同的政治信仰,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夯实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需要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产业工人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梦”赋予了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亿万职工庄严的历史使命。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6]从“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7]在圆梦的路上,离不开2亿左右产业工人的奋斗。因此,加强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旗帜和精神动力的积极作用,才能团结和激励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奋发有为状态,推动民族复兴时代的早日到来。
(四)是产业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可以为人们提供前进动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有理想守信念”是对产业工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也是产业工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产业工人只有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爱党报国的政治信念,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多元社会思潮中不迷失人生方向,才能把个人梦更好地融入中国梦,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创新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唯有这样,中国产业工人的人生才能出彩,个人梦想才能成真。
二、现阶段,对中国产业工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阻力和不利因素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就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层面上增强了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与时俱进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又在理论层面上增强了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但是,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更要分析不利因素,并正确应对,才能使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这些不利因素既有宏观方面的背景因素,也有特殊因素。
(一)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仍然处于历史低潮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断言资产阶级“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8]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70多年来,资本主义没有灭亡,也没有走向垂死,反而获得了一些新发展。以苏东剧变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遭受重创。目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仅存5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此相应,国际工人运动也处于低潮。“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注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强化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大力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天然合理性、合法性和优越性,并通过各种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模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界限,模糊作为传统革命主体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性,使他们成为受物化奴役的“单向度”的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那种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大规模罢工已渐行渐远。这些现象仍然会冲击新时代产业工人“两个必然”的信念。
(二)产业工人地位弱化
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确定的。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但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身份制与单位制的逐步解体,传统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有所下滑。当前产业工人地位的弱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治地位体现不够明显。目前,工人参加国家治理和各个层面政治建设途径单一,党代会、人大、政协中工人代表、委员数量不多。以近三次党代会为例,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工人党员51名,占比2.3%;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工人党员169名(包括农民工党员26名),占比7.4%;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工人党员虽然增加到198名(包括农民工党员27名),但占比也仅为8.7%。部分党政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工人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一些企业缺乏工人参与民主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考核标准和检查措施;部分企业职代会中半数以上代表是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呼声难以充分表达。
第二,经济社会地位有所下降。总体看,工人收入虽逐年上升,但目前仍处于低位。一部分产业工人受到失业、缺失机会或技能、缺乏社会保障、法定权利被侵害等问题的困扰。
第三,主人翁意识淡化。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重白领轻蓝领”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尊重劳动、崇尚技能、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弱化,一些产业工人缺乏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工人的职业吸引力不强。
总之,当前产业工人地位的弱化,造成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容易形成意识形态虚假的感觉,从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陈旧
目前,企业基层党组织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教育及引领有所加强,但仍存在着教育方法手段单一、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一些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不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简单,仍采用传统的读简报、学习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召开会议、布置工作等上传下达方式。一些单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存在的思想疑惑没有及时地解疑释惑,把着力点主要放在“说教”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理想信念教育很难入脑入心。
三、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针对当前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从强化理论武装,加大权益维护,创新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以增强其有效性。
(一)强化理论武装,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认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9]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思想迷障下,就要发挥理想信念教育解疑释惑的功能,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从理论上弄清大是大非,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普及。要多编写、出版面向产业工人的通俗理论读物,通过理论进工厂、进班组,理论宣讲、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产业工人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要宣传普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以全局、发展等辩证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失误,不要被一时现象所迷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社会主义。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虽然还处于低谷,但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必将带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通过这样的学习教育,坚定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此外,还要加强马克思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的宣传教育,从理论源头增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新时代产业工人在低潮中奋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向前。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宣传教育。要联系中国社会现实和发展变化,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产业工人弄清这些理论是直面中国问题、唯一能拯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理论,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科学理论指南。当前,要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其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更是指引新时代产业工人不断奋勇前进取得新业绩、创造新辉煌的一面思想理论旗帜。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目标引领和激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描绘的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路径图,必将激励新时代产业工人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力。要教育引导产业工人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所彰显的真理力量和实践智慧,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守理想信念,牢记使命任务,奋力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属于产业工人阶级的壮丽篇章。当前还要联系产业工人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了解党和国家对产业工人的期望以及对其地位作用的肯定,感受党和国家对产业工人的关怀和信任,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第三,加强国际工运史和中国工运史的学习教育。19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自此找到了指导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也是一部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要教育引导产业工人深入了解工人阶级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作用,增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阶级意识和自豪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建设史和发展史也是一部包括产业工人阶级在内的工人阶级的奋斗史和贡献史。要教育引导产业工人深入了解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了解工人阶级的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性。当前,更要加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教育。通过国际工运史和中国工运史的学习教育,增强产业工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二)加大权益维护,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利益认同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对产业工人的利益维护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宣传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才能增强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11]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产业工人地位弱化现象,维护产业工人应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巩固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
第一,通过健全制度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扩大政治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没有忽视对产业工人的关注,特别提到要注重从产业工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12]提高工人党员比例。要提高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大、政协、群团组织中的代表比例。要坚持和完善一些早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等。探索实行一些新制度,如在群团组织挂职、兼职制度等。通过有效管用的制度,保证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扩大产业工人社会主义政治认同。
第二,维护产业工人经济文化权益,夯实民心基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在新时代,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产业工人应有的经济文化等各项权益,打牢理想信念教育的物质利益基础。要切实保障产业工人的劳动经济权益,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要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要维护产业工人精神文化权益,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第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身份认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代虽然在发展,但这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全社会劳动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实干和创新。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强音,增强工人的职业吸引力,增强产业工人的身份认同。
(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气息
传统方法不可或缺,但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要利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好“e时代”条件下的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互联网使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改造升级”。
第一,运用大数据,建立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运用云计算技术,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工人思想状况,为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和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
第二,顺应产业工人学习向网络拓展的趋势,加强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建设,优化数字学习环境,满足产业工人个性化学习需求。要及时把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融入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建设中,实现技能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三,运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使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做好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调查发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日渐成为各级工会在官方网站之外服务职工群众的新载体”,[14]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通过“两微一端”做好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通过“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建设网上“职工之家”,进行网上互动交流、诉求表达,实现网上维权帮扶、理论政策服务,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第五,突出网上思想引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思想理论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的重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传播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载体。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善用网络平台,要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和内容的网页、网站建设,抢占“信息制高点”,牢牢把握网上理想信念教育主导话语权,实现网上和网下、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
(四)注重形成合力,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效率
中国共产党是由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在一起的强大政党。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发展壮大,这本身就增强了产业工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同时,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也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不断取得更大成绩。要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组织力量的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使不同类型企业职工都能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使理想信念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也不缺失。大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建立起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传播链条。坚持党建带工建,加强和创新工会工作,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做到哪里有产业工人,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工会作为提升职工素质“大学校”的教育职能,做好对职工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宣传媒介组织在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制度、联席(联系)会议制度,整合和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增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效率。
[1] [2]李玉赋.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
[3] [5]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6]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新华社.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23/c1024-23306318.html,2013-10-2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姚仰生.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