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刺绣艺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迁

2018-02-06吕明华

今传媒 2018年1期
关键词:苗绣刺绣苗族

吕明华

一、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

(一 )文情怀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经历了远古的无字时代,聪慧的苗族人民将千百年来口头传颂的民族歌谣和神话传说用刺绣手法记录下来,用苗绣代替文字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具有故事性的图案。

传统的苗绣,创作灵感多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苗绣妇女用五彩斑斓的丝线,代替笔墨,将其记录下来。利用图案的叙事性,将民族的历史传奇,先辈的丰功伟绩以及自己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记录下来。因此苗绣不仅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苗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记载着苗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悠远的历史。苗绣处处体现着苗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对祖先或神灵的崇敬,苗族人民相信“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通,这种苗族人民一直信奉并践行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特别注重的。

苗族刺绣基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苗绣图案反映着苗族人民的精神情感和民族文化底蕴。苗族妇女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对现实事物的想象和表达,将客观事实存在的植物、动物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夸张、抽象和联想,表达了民族与自然的和谐一体思想观念,传承着苗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苗绣最大的艺术魅力就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深厚的民族历史,被称赞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二 )托物寄情

1.自然崇拜苗族人民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诉求的

苗族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世间存在的自然事物比如说石头、树木、水雾等都是具有灵性,并且尊重和崇拜他们,所以在苗绣的图案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水纹、雾纹、或者一些植物的纹样。例如说苗绣中常见的水涡纹,如图1所示。

图1 贵州省台讲市苗族水涡纹枫树纹背带部分—苗绣的自然崇拜

苗族认为因为蝴蝶妈妈和水泡谈恋爱才生下了人类的始祖让人类得以繁衍,而且水也是生命之源,所以水涡纹在苗绣图案中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的民族传承,是苗族人民对于自然事物神性的崇拜。

2.神灵崇拜

苗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民族的曲折艰难的发展进程中依靠着苗族先人的顽强的精神和不屈不饶的毅力捍卫着民族的文化,使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苗族人民对祖先抱持着满心的感激和怀念。所以在苗绣的图案中不乏对神话故事中的神灵和历史传奇中民族英雄形象的描绘,比如说上古九黎氏部落的首领蚩尤,苗族人民将蚩尤视为苗族的祖先是因为传说当时蚩尤带领的部落稻作发达,为中国的华夏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种植谷物有培育秧苗,移栽秧苗,收获壮苗的劳作,所以后来就将蚩尤的后人称为苗族,蚩尤也就成为了苗族的始祖。

又例如苗绣中最常出现的蝴蝶形象,在刺绣图案的构想过程中通过托物寄情的手法,将苗族人民对人类始祖的怀念,对生命繁衍的尊重和崇拜以及希望民族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倾注在刺绣作品中。苗族人民将蝴蝶视为人类的祖先,是因为在苗族人民口中代代相传的一个民族传说:地球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类,是一棵枫树的树心里生出了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和水泡相爱,生下了十二颗蛋,蝴蝶不会孵化就找来了鹡宇鸟,经过了十二年的孵化分别生出了龙、雷公、虎、蛇、水牛、蜈蚣……最后一个就是姜央,人类的始祖,后来姜央和妹妹结婚,人类才开始繁衍。所以苗族人民称蝴蝶为蝴蝶妈妈,在苗绣中运用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和刺绣技艺对蝴蝶形象进行创作想象,几乎将大自然中一切对于美的构想都用在装饰蝴蝶上,并将有蝴蝶图案的苗族刺绣镶嵌在日常服饰和装饰中,寄托了苗族人民对于蝴蝶妈妈的怀念和感激,也反映了苗族对于人类祖先的尊重。因为蝴蝶的谐音“福”,因此也有对子孙繁衍的美好憧憬。如图2所示。

图2 马尾绣法的蝴蝶妈妈,摘自解读苗绣/阿多著—苗绣的神灵崇拜

在苗族的刺绣图案中处处都可看到苗族人民对于神灵、祖先、自然等的尊敬和崇拜,还有很多对于生命、繁衍的崇拜和崇敬。在这些苗绣创作中多追求神态而抽象形态,使苗绣图案赋予超自然的神性且更加富有灵动感。苗绣所传达出来的顽强不扰,和谐善良,对自然抱以尊敬的崇高民族价值观,不只是苗族历史沉淀的宝物,对于全社会乃至世界的人们都有意义非凡的借鉴价值。

(三 )苗族刺绣的功能性

传统苗绣图案多镶嵌在民族服饰和日常用品上,具有美化装饰服饰的作用。其次,由于苗族历史久远,有多次的人口迁徙,部族较为复杂。所以苗绣除了装饰功能之外,还有着记载苗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以及区分各个部族身份,辨别社会角色的特殊功能。在这个部族复杂、人口广泛的民族里,奉行着“不同服饰不婚”的婚姻习俗。因此附着在苗族服饰上的苗绣图案成为了苗族人民区别氏族的重要依据。根据苗绣图案的纹样、颜色以及刺绣手法等辨别出自己的支系,只有服饰相同的才能够结婚。同时,苗绣图案颜色的不同也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说图案色彩鲜艳,服饰上的镶有大量的刺绣绣片的就是未婚青年女子;而苗绣绣片图案色彩淡雅,且镶嵌数量较少则是中年女子;而老年妇女的服饰上绣片更少且颜色相较更为暗沉。

(四 )苗绣纹样特点

苗绣图案主要是对大自然中实在形象的抽象表达和几何化创作。构图饱满紧凑,流畅又张弛有度。苗绣纹样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枝纹和坨纹,枝纹多为一个简单的独立纹样,主要用来填补图案的空缺位置,例如一只蝴蝶,一朵花,使画面和谐,平稳,紧凑。苗绣背儿带中,处于边缘的蝴蝶、桃子、花朵以及水涡纹等。坨纹多处于图案的中间位置,苗绣背儿带中,图案中间被许多个独立的枝纹包围的圆形独立纹样。坨纹与周围没有连接,是一个较大的独立纹样,建立在枝纹的基础上,有多个枝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纹样相对复杂。如图3所示。

图3 苗绣背儿带,摘自解读苗绣/阿多著—坨纹和枝纹

二、苗绣艺术的现代发展

传统苗族刺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苗族独特的艺术瑰宝,体现着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历史发展历程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苗族刺绣作为体现苗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包含着苗族人民对爱情、友谊、吉祥等的美好愿望,也体现着对大自然、生命等的歌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苗绣也经历着变迁。

(一 )社会发展给苗绣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苗绣对于苗族人民的意义也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苗绣是由母系传承下来的,对当时的妇女来说,苗绣是她们生活劳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评判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当时的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比人,花比花”,句子里的“花比花”指的就是苗族妇女的刺绣技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刺绣不再是一个女人生活的中心,也不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对于现代苗族的人们来说,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苗绣的技艺少有人再从小学起。苗绣的精神内涵渐渐淡化,更多的是旅游业兴起给苗绣带来的经济利益。使得在追求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中对于苗绣需求越来越少,加上苗绣的制作过程繁琐,耗时过长且技艺要求高,现代机绣的普及更是减少了手工刺绣的需求量,这都给现代苗绣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

苗绣不再是代代相传、口口相授的独特手工艺,取而代之的是苗绣传承人的匮乏。苗绣传统的传承方式是以母女相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学习苗绣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并且学习过程久,愿意花上几年几十年研习苗绣技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导致现在人才紧缺问题,苗绣技艺面临失传。其次,现有的苗绣艺人多是传统的苗绣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生活圈渐渐与社会时代脱节,虽然刺绣技艺高超却不具备与当今时代相符的审美。久而久之,使得苗绣图案脱离大众审美,若只是单一的将传统苗绣图案镶嵌在日常用品上,并不能为苗绣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长远广泛的传承。最重要的是,苗绣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可复制的大批量生产产品,丧失了苗绣本身的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更好的方法来传承和保护苗绣,不仅是传承苗绣的技法,更为重要的是苗绣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 )代社会中苗绣的发展出路

2006年苗绣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了苗绣拥有者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苗绣的价值,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珍贵。苗绣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苗绣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苗绣,了解苗绣的文化内涵并被其深深的打动。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品质和情趣的有了更高的追求使人们开始注重物品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苗绣艺术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图4 EVE de CINA女装于2015/16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

在社会的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原本在深山里闭塞的苗族开始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多种艺术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并把苗绣的艺术魅力推向更高的高度。2015年,苗绣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如图4、图5所示。

图5 EVE de CINA男装于2015/16秋冬于中国国际时装周

EVE de CINA服装系列结合苗族刺绣手艺人高超的手工技艺,融入当代设计,将苗族妇女的日常的服饰变成了高级定制的手工服饰,为苗绣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赋予了苗绣新的生命力。

三、总 结

苗绣承载着苗族的厚重历史文化,和博大的精神价值。它是苗族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用刺绣进行了艺术的抽象和大胆的创作,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不是简单的复制品可以传达的。在现代苗绣的传承发展中,应当将苗绣图案的组成方式进行创新,了解对其精神文化内涵,将传承技艺与创新同时进行,才能更好地推动苗绣的发展,守护和传承苗绣精神。

猜你喜欢

苗绣刺绣苗族
凯里学院美术作品选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苗绣
清新唯美的刺绣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