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央文献的翻译传播反馈模式

2018-02-06朱雯瑛

今传媒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原文译文

朱雯瑛

一、引 言

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前提是翻译好中国声音,翻译好中国声音是为了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与翻译密不可分。而中央文献“是关于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最准确、最全面、最权威的阐释,对于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塑造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有针对性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误解误读,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影响力”[1]。中央文献的准确翻译与有效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国思想、精神与文化健康、快速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将中央文献的准确翻译与有效传播二者结合,形成体系,在大众传播学的视野下,探讨中央文献以及翻译的传播路径,并从此路径中寻求传播对翻译的反哺作用。本文旨在将传播学与翻译理论相结合,将中央文献这一特殊的政治文献的传播与翻译过程合二为一,构建一个完整的传播+翻译+反馈的自循环模式,并通过中央文献的日译文来验证这一模式。

二、翻译传播反馈模式

吕俊教授在其论文《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看,将翻译学纳入传播学的范围,在国内首次提出翻译传播学理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即是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信者之间一系列关系;是一个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2]。尤金·奈达在其翻译理论借用信息源点、信息内容、信息受体、信息背景、信码、感觉信道、工具信道、噪音[3]等传播学的术语解释翻译的基本要素,但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诺德在其理论中用传播学理论先驱拉斯韦尔的5W传播公式将源语文本分析中的各个因素用“WH-问题”来表示[4],但将其归于修辞学的范畴。德弗勒在拉斯韦尔与申农-韦弗等的线性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传播的反馈机制,这与功能主义对译文受众重视的观点一致。“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大众传媒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反馈源”[5]。受众研究对检验传播效果与译文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控制论、系统论的传播过程与翻译理论相结合,构建以下模式(如图1所示),寻求在各个传播环节,对译文进行反馈,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进而提高中央文献的对外传播效果。

在此模式中,政府及党中央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把关者。其制作并传播信息,控制传播的内容。中央文献即是此处的传播内容。

中央文献的信息通过政府及中央的自平台进行传播,包括会议、文件、官方网站等形式的直接传播,与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媒体吹风会等形式的间接传播。此时信息的表现形式为中文。由于中央编译局、外文局等机构的存在,信息进行首先内部传播,再通过译者译出,以外文的形式由自平台进行传播。于是译者在此模式中成为第一受传者,对原文信息进行解读翻译,编码制作出译文A,再成为译文A的制作者。外国受众(目标语读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等自平台直接获取译文A,成为原文信息的第二(最终)受传者。译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外国受众对译文的接受以及对原文信息的解读与理解。因此,可以通过受众调查进行译文研究,对译文的高质量制作起积极作用。

译文A经自平台,通过媒介进行再次传播时,有两条途径:一是由人民网海外版、北京周报海外版等中方媒介进行直接传播,一是经中方媒介,由外方媒介进行传播。此时,外方媒介成为译文A的第一受传者(受众),同时是原文信息的第二受传者,它将对译文A进行修改或无修改传播。那么,外方媒介的反应也便成为对译文A的反馈。

另一方面,信息以原文的形式由自平台公布,经由媒介进行传播时,亦是两条途径:一是由中方媒介译出,形成译文B,直接传至外国受众,或再通过外方媒介,进行修改或无修改传播;二是信息由外方媒介,或外方媒介间接通过中方媒介,进行受传,然后由日方媒介译出,形成译文C,传至外国受众。前者,外国受众和外方媒介对译文B的反应成为对译文B的反馈,进而对比形成对译文A的反馈;后者,译文C直接反映外方对原文信息的解读,其与译文A的相异成为对译文A的反馈,而外国受众对译文C的反应也有助于对译文A进行反馈。

“反馈可以检验传播效果”[6],译者“利用反馈作用,缓解源语信号和目标语信号的失真状态,以提升信息传播效果”[7]。受众对译文的反馈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使译文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从而更好地达到传播的目的。

三、翻译传播反馈模式下的中央文献日译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央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政府的施政方向与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播与翻译进行研究,对中央文献整体的传播翻译研究有启示意义。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先由国家总理李克强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登载报告全文,作为最权威的网站播报。会前,中央编译局制作译文,译文A在会上得以传播。与会的中外媒体同时获取原文与译文A,并进行了译文修改或无修改传播,对原文进行摘译、释译等,制作译文B与译文C,进行对译文A的媒介反馈。目标语读者的日本受众通过译文A、B、C获得原文信息,并对译文做出反应,进行对译文A的受众反馈。

本文以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为语料,提取其中的词汇与句子共423例进行反馈分析。原文对应的译本A(以下称TTA)为中央编译局译本,经调查,确立大和总研的摘译本(以下称TTC)为媒介译本,并辅以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等译本(以下称TTR)为支撑。通过译本对比的方式,比较译文的异同,较全面地考察日本媒体对TTA的接受情况。其中311例各译本完全一致,可表明日方媒介接受 TTA的译法,本文不再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余下112例(其中词汇45例、句子67例)中,有TTA与TTR相同,而异于TTC;TTC与TTR相同,而异于TTA;TTA、TTC、TTR均相异。进而辅以日文雅虎精准查找(截止到2017年9月20日),确认其使用频度。频度差异大的,取高者;频度差异小的,进行外国受众反馈调查。本次调查的方式是微信访谈。参与调查的日本人共 18名(其中女性 1名),以日语为母语,年龄为25-35,均有一年以上在华留学或工作经历,对中国国情有一定了解。学历分布是硕士17人,博士在读1人。职业分布是大学教师1人、记者1人、企业人员16人。访谈内容是:(1)是否阅读过以上(译文)内容;(2)TTA与TTC、(TTR),哪个表达更自然,并说出理由;(3)若TTA与TTC、(TTR)都不自然的情况下,(在采访者释意后)提出更好的表达。

(一 )关于词汇的调查结果分析

词例考察结果显示,TTA的使用频度远高于TTC/TTR的占36%,远低于TTC/TTR的占36%,相近的占28%。

2015年11月10日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TTA为“供給側構造改革”,其在日文雅虎精准的使用数为1710件,多使用于产经新闻等新闻媒体以及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等研究性机构;TTC“サプライサイド構造改革”为520件,多使用为瑞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野村总研等研究性机构,而时间多为2017年两会前。可见,“供給側構造改革”这一译法较2016年的TTA“供給側の構造的改革”(21件)更能被媒介(受众)所接受。“养老保险制度”的译法一直以来较有争议,历来的TTA都原汁原味地将其保留为“養老保険制度”(15500件),普通日本受众多表示不能理解此为何意,建议改为TTC所使用的“年金保険制度”(51500件)。虽然TTA占极大的弱势,但其使用者为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等日本全国性新闻媒体及日本总研等研究性机构或大学,内容直指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而TTC多用指日本的保险制度,说明日本媒介已经基本接受TTA的译法。要让日本民众了解两者的不同,还需时日,并且也需要国家加强宣传力度。

“三去一降一补”的说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7年是第一次出现,TTA将其处理为“三つの解消、一つの低減、一つの補強”(10 件),将“去”“降” “补”的意思释出,数字“三”“一”“一”的所指并不明确。TTC“過剰生産能力削減・住宅在庫削減・脱レバレッジ・企業のコスト低下・脆弱部分の補強”(2件)将其意全部释出,TTR(使用者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等)“「三去一降一補」(過剰生産能力の解消、不動産在庫の解消、金融リスクの防止・解消、企業のコスト削減、有効な供給の拡大”(303件),保留“三去一降一补”的原有写法,后续具体解释。从使用频度来看,TTR更能为日本媒介所接受。“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在TTA中为“住宅価格が高騰しがちな都市”(0件),接受度极小,而TTC的“住宅価格の上昇圧力が大きい都市”虽然也只有 6件,其使用者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国家公共广播机构的日本放送协会等,在媒介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该词的译法采取TTC更为妥当。

如“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一词的 TTA“(企業に対する)企業所得税半減徴収優遇”(1件),TTC“(企業への)所得税を半減する優遇”(3件)、TTR“所得税半減優遇”(8件)的使用频度相关不大。经受众反馈调查可知,三者都能传达所述之意,但更能接受由日本财务省等权威国家机构所使用的 TTR。“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传播 (说服) 效果越大。而信源可信度包含两个要素: 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专业权威性”[8]。权威机构对译文的反馈更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二 )关于句子的调查结果分析

句子考察结果显示,TTA的使用频度远高于TTC/TTR的占37.5%,远低于TTC/TTR的占37.5%,相近的占25%。

在“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一句的译文处理上,TTA为“国有企業の体質改善と質・効率向上を持続的に推し進め”(41200件),TTC为“国有企業のスリム化・健全化、質・効率の向上を引き続き推進し”(645件)。在使用频度上,TTA占据优势。另外,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信息,“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重点从五个方面来抓:一是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二是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人员。三是整合集中资源,做强做优主业。四是以创新促健体,发展新经济。五是推进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而据原日本经济企画厅的年度经济报告(平成11年)中说明,“企業の体質改善”是指在企业雇用、资产设备、债务等过剩时采取措施,意思与“瘦身健体”基本一致。因此对于同样经历过企业内部结构改革的日本受众而言,TTA更能被接受。

中文表达中善用排比句,如“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TTA处理为“権利の平等、機会の平等、規則の平等”(5件)、TTC为“権利が平等で、機会が平等で、ルールが平等であること”(1件)、TTR为“権利・機会・規則の平等”(5件),使用频度几乎相同。16名受访者选择TTA,2名选择TTR,其意见为TTC过于冗长,不符合政治文献表达。若是在公司文件中使用,可以用TTR,但在政治文献中应选用TTA,虽然表达生硬,但用词上更为慎重,亦能避免歧义。也有受访者认为日本国民的三大义务为“教育の義務、勤労の義務、納税の義務”,从此类句式的角度而言,TTA更为适当。

在“双创”的基础上,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创业创新创富”,TTA与 TTC的译法呈现了结构上的相异,TTA“人々が起業やイノベーションによって富を築く”(1件)是一个通过前两项来达成第三项的关系,而TTC“人びとの起業・イノベーション・富裕化”(2件)是三者并列的关系。据新华网等媒体的新闻,“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机制;以创办新企业、催生新产业、激发新动力为取向的创业机制;完善金融市场、投资市场,引导财富进入创业创新领域,进而创造经济增量的创富机制。”可知此“三创”是并列的关系。英文的TTA“start businesses, make innovations,and create wealth”、朝鲜语的 TTA“창업,창신,재부창조”,俄语的 TTA“поощрять людей к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кой и 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к повышению своего благосостояния”都一致将三者译为并列关系。如若这是译者理解上出现的译法差异,则需要一个内部的统一权威解读,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确保国家政策方针的更有效传播。

图1 翻译传播反馈模式

四、结 语

本文将传播学控制论、系统论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受众论相结合,构建了大众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央文献的翻译研究模式。中央文献从政府·党中央发出,经自平台传播至外界,在传播的各阶段生成不同译本,并在传播的各环节中通过受众对译文进行了反馈。受众对译文的反馈,反作用于译文,促进译文的优质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央文献的传播。本文尝试在此模式之下,探讨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播与日译。调查研究显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中央编译局译本可读性较强,大多数表述得到媒介,特别是权威机构的接受,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如实传递中央文献原文信息,不断提高译文可读性,制作高质量论文的同时,也应加强传播力度,将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好、更响亮。

猜你喜欢

传播学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让句子动起来
I Like Thinking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尝粪忧心
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