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设计模式探究

2018-02-05李秀艳张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人体解剖学微课程

李秀艳 张娟

【摘 要】微课程是以通过在线和移动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为目的的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实际教学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传播速度快、自主学习为主等。目前,微课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对于人体解剖学,微课程的涉及还是很少的。本文通过对微课程发展概述,分析了微课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探索了微课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微课程;人体解剖学;教学;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R43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时间、系统的进行学习也变得不现实,很多知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的,比如:工作、报纸、聊天、新闻等,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微课程正好适应了当前学习形式的发展,它们的核心是“简短精炼”,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适合当前人们的快节奏。

一、微课程的介绍

第一,微课程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当前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以此为背景,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最早见于1960年,是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院提出的,目的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建设迷你课程,对正式的课程教学做有益的补充;微课程的正式启动是在1998年,新加坡首先启动了微型课程项目(Micro-lesson),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微型课堂进行教学;2008年,“Micro-lecture”的概念被提出,提出者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他强调的是将60分钟内学习内容压缩为1-3分钟的学习视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重点。我国有的专家将其翻译成“微课程”,从此,才打开了我国对微课程的诠释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微课程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课程是不同于它们的,但却又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优势在于①内容简短精炼,相对来说,微课程的问题集中,主题明确;②移动性强,随时随地可以学习;③时间短,一般一个教学视频不会超过10分钟,主题鲜明,学生吸收较快,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高;④即时性强、传播速度快[1]。

第三,微课程应用的必要性:在教育初期阶段特别强调“加法”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做法在之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改变了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时代的发展和改革,资源建设和实际应用不相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资源虽然多,但是教学者往往找不到教学的重点。而很多医学类的高等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将传统的理论课程的课时缩短,学生们在课后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浏览学习。很多教师录制的视频往往时间特别长,内容特别多,主题不明确,学生往往很难找到重点,因此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录制的课程利用率很低。微课程弥补了传统视频教学课程的不足,时间短,内容精简,主题明确,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可以轻易的抓到重点,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2]。

二、微课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设计模式

第一,微课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对于学医者来说,人体解剖学是基础课程,对于刚结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突然转变为很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难以转变过来,专业知识很多,学习时间很短,因此,想要快速的学好一门功课,必须要抓住重点。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难以完全理解。之前的教学视频又缺乏针对性,微课程正好可以弥补上述的缺点,增加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微课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程来说更精简,内容更有针对性,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目标、内容和评价”三方面。人体解剖学的所有课程都是由一层一层的章节、模块组成的,微课程就可以以每一个模块为单元建立,每个微课程之间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将每个大的章节分成很多小的模块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首先是目标,微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让学生了解应该学习什么,什么是重点,比如说在学习“肝”的时候,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描述出肝的形状、位置等,微目标在确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来确定。然后是微课程的内容选择,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来确定,依据教学内容来说,可分为4个类型来分析:①方法型教学。这种类型注重的是教学方法,利用知识点的联系和规律进行学习。就拿内脏学章节来说,内脏通过管道与外界连接,但又存在着共性,把内脏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来学习,而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又各自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一大章分为几个小章节,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②习题型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很多知识的误区,在做题的時候很容易出现错误,可以将错误率高的习题归纳制作成微课程,这种类型的微课程导向性较强,便于学生的自我学习。③症状型。从临床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入手,根据实际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内囊损伤的临床可以制作成微课程,通过病人的症状分析内囊的位置,以及内囊内不同位置的纤维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最后是微课程的评价,微课程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遇到的难点可能不一样,微课程的制作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对微课程的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微课程以其精简的特色会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学生可以在正式学习的同时通过微课程巩固复习,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微课程在医学中的应用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更新,以满足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冯成安, 叶频, 邹智荣,等. 基于人体解剖学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 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4):321-324.

龚萍. 微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6(10):25-28.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人体解剖学微课程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融贯式服务设计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的连续音频信号采集系统
浅析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