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2018-02-05杨光曦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脑卒中应用研究

杨光曦

【摘 要】脑卒中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响。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康复治疗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主要对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疾病中的价值展开了综述。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脑卒中;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脑卒中在临床中又被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病变,进而造成全脑或者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该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该病的发生率有显著增高的迹象。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认知、言语以及运动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1]。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成为了治疗脑卒中不可缺少或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对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一、脑卒中

脑卒中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仅低于癌症的死亡率,每年的新增脑卒中病例超过200万,该病的致残率极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并对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该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五点:第一、年龄与家族史:存在高血压史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远比无高血压史的高;有资料显示:40岁之后,患者的年龄每增加5岁,脑卒中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倍。第二、肥胖、饮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会增加肾上腺的分泌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局部的血流流变学,进而引发脑卒中。吸烟会导致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较多的不良生活行为,例如嗜好烟酒、睡眠不足、饮食失衡、缺少运动等;饮食不节与肥胖也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2]。第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以及高血压均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疾病。第四、体内正常成分的代谢出现异常,例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血脂等。第五、打鼾、心理因素、口服避孕药、地理分布以及气候变化等均会引发脑卒中。

二、康复治疗技术

(一)运动再学习法:

是指恢复病变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认知心理学知识相结合,以患者主观能动性为基础,进行康复训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神经肌肉电刺激:

分经皮电刺激和功能性电刺激。经皮电刺激可缓解痉挛,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反射功能。功能性电刺激借助电流刺激使得肌肉收缩,模拟正常的运动功能或者极大运动,以此恢复肌肉功能,进而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肌肉的反射活动、耐力和收缩力[3]。

(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是指限制健侧肢体的活动,强制性的诱导患侧肢体活动,使得患肢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有效的避免形成习得性失用。

(四)反复抗阻力训练:

训练主要围绕伸缩等张肌力与手握力训练,反复的进行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三、康复治疗技术综合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例如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言语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技术综合疗法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Bobath手法是脑卒中患者常规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主要包括主动功能训练和被动功能训练,将信息传入关节处浅、深感受器,加快重组大脑皮质,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

(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联合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现已引起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头部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将生物电效应传递到大脑的皮质处,类似于脑神经细胞自发性的将神经变化传递到大脑的皮质处,刺激作用相同,该刺激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取患者上肢穴位:中渚、合谷、外关、肩髃等穴位;下肢取昆仑、解溪、阳陵泉、足三里、殷们、环跳。肌张力正常或者较低的患者:上肢取中渚、合谷、外关、曲池、肩髃等穴位;下肢取阳陵泉、解溪、昆仑、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4]。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联合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物理疗法联合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前屈等运动,肘关节进行伸展运动,前臂进行旋后运动,腕关节实施背伸尺侧、桡侧偏运动,收治进行屈伸训练,拇指进行外展训练。躯干则进行桥式运动或者收腹运动,下肢进行桥式运动,踝关节、膝关节进行体位平衡训练与屈伸运动,每个运动训练应持续7-8秒,目的是保持肢体有一定的肌张力,每次康复训练控制在1h,每天1次,每周训练5次[5]。物理疗法可采用脉冲中频治疗仪治疗,采用正弦波治疗,频率设置为4kHz,刺激患者的下肢屈肌群与上肢伸肌群,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

(四)心理康复疗法联合物理疗法:

脑卒中伴随偏瘫的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心理受到了较大的创伤,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大大增加了抑郁症的发生率,对康复治疗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多途径、多方法的与患者取得联系,了解其心理情绪变化,结合其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负性情绪,沟通、交流过程中,多将过去成功治疗的案例贯穿其中,增加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依从性,配合后续的康复治疗[6]。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技术,协同作用,发挥最佳的康复效果。

(五)现代科学技术联合物理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重组了患侧中枢神经的功能,也就是大脑的可塑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不论是疗程的长短、脉波的波幅、频率、电流类型、全身应用还是局部应用,均会延缓肌肉萎缩的进程,恢复运动、认知等功能[7]。当前临床中的干细胞移植,使得中枢神经组织的再生成为了可能,可直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总结: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康复治疗技术不再局限于提高、代偿功能,而是去解决患者的相关功能障碍,以痊愈和预防为主题;当前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有不断增加的迹象,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探索、研究,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减轻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赵先伟, 田庆涛, 杜怡峰,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7):740-742.

上官守琴, 杨志宏, 陈光辉,等.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20(5):285-287.

李擎, 乔蕾, 吴芳玲,等. 个体化主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炙复后期患者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11):1051-1054.

雷晓辉, 马奔, 黎耀峰.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10(6):547-548.

陆东英.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4):175-177.

关利利, 刘爱贤, 莫林宏,等.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5):572-574.

刘聪聪, 祝筠, 陈淑雷,等. 脑卒中远程康复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4, 28(4):385-387.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卒中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