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研究

2018-02-05黄振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规划管理体系信息化

黄振

【摘 要】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离不开系统化体系。本文对基于规划管理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做了详细的概述,分析了构建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希望以此能够加快信息化变革,为规划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规划管理;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

0 引言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的职能所在,其宗旨在于通过对建设项目用地的范围、使用性质、建设指标进行制定、审查,确保在城市建设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最终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过程中,做好测绘是首要的工作。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就是对地形进行准确的掌握,对建设的结果进行及时的监控,以实现动态化的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认识和分析,能够把握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基于规划管理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概述

信息化测绘工作,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的基础,运用多种学科而形成的体系。它能够有效的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获取和更新,形成一体化的管理和处理,最终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使得测绘的信息和产品社会化,为社会各界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地理信息服务。信息化测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集技术十分广泛,处理信息手段丰富多样,能够运用安全的网络设施,为人们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保障服务。通常情况下,支撑技术主要是航天航空遥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探测技术等等。

地理测绘的本质其实就是地理信息服务。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在此基础上对地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加快提高测绘技术,完善相应的技术手段,不断地为地理信息测绘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2 构建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的意义

2.1 加快城市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

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遥感数据,通过一些系统化的软件可以有效的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产生数字化的图像,这样能够加快城市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平台中,可以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法生成一些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并从摄像中自动化的提取相应的信息,直接入库,形成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框架。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县一些基础测绘仍旧存在很多的不足,现在所用的一些地形图比较老旧,基本沿用的是90年代以来的成果,这些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测绘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

信息化测绘体系,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能够准确描述自然地理以及其属性信息的数据体系,其中,包含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市地下空间数公共服务设施等等。通过合理的划分内部核心数据、社会服务数据等,从而能够建立起空间数据交换中心,最终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目前,我县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电力、通讯、工程等基础的测绘信息,形成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对管线信息的全面管理,为交通、规划等部门提供了多领域的服务。

2.3 可以加大产出,体现强大经济效益

经过一次性投入所建立起来的地图数据库,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地形图,而且也可以根据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层输出各种的城市专题地图。此外,在建数据库的初期,由于已经采取了分层的方式,将不同性质的数据都已经进行了划分,这样,就可以通过单幅或者多幅图片对信息测绘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指标量算。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输入,在数据输出过程中,相关的空间定位仍旧和原始图是保持一致的,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城市应急防灾系统规划。总体来说,信息化测绘体系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为规划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便于测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开展。

3 构建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

3.1 建设思路

规划管理总体上包括了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实施管理以及规划监督等多个部分,这就需要运用动态化、全面以及多层次的测绘产品为整个过程监管和决策提供完备的空间信息保障。通过建设以项目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的实现了不同测绘成果之间的成果,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定性、定量的指标服务。根据信息化测绘的建设目标,深入的分析我县的测绘发展现状,提出了信息化测绘体系,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勘测服务向保障服务的转变。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1)围绕城市规划管理建前审批、批后管理,建后监督等环节,对测绘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建设成工程测量、竣工测量紧密衔接一体化的作业体系;

(2)以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数据定位系统,从而为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审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以三维建模为基础,可以适当的建立以影像信息为平台的辅助决策系统,从而為方案审批和规划检查提供相应的支持。

(4)在定位测量、定量分析以及模拟表现的基础上,以网络为主要的平台,全面的推进审批工作信息公开,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从而推动规划得到很好的实施。

3.2 体系框架

在对规划管理和空间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理顺规划测试和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将数字城市、信息测绘的理论和规划管理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综合性的空间信息服务建设之路。根据我县目前测绘工作的特点,可以将信息化测绘体系分为数据标准、数据资源以及数据服务等等五个部分。

3.2.1 基础建设是基础

目前,我县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全覆盖的GPS控制网,能够为信息化测绘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建立起三维的信息化测绘中心。endprint

3.2.2 标准体系是指导

在实际的测绘过程中,有必要将测绘生产、数据处理以及信息服务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建立起标准化的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了测绘生产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等。

3.2.3 技术是核心

信息测绘工作最主要在于技术手段创新。通过采用快捷、智能化的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升级和改造,从而开发出符合信息测绘生产流程的生产工具。

3.2.4 数据产品是成果

信息化测绘工作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加快组织生产,形成一个覆盖率高的测绘产品体系。

3.2.5 服务是深层次目标

从规划管理出发,可以大力的推广空间信息化的应用,充分的利用相关的优势,获取动态跟踪优势,以辅助决策信息有效的得以挖掘。

3.3 服务内容和方式

规划编制相关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重要的内容,它能够为测绘服务和信息服务提供有效系统的管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为规划编制提供了丰富的城市建设数据。当前,规划勘测单位已经通过一些城市数字影像图、历史数据档案等等,为城市实施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空间支持和相应的经济社会技术指标。此外,规划编制管理还涉及到了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用分析、规划审批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一张系统的图系统来实现管理。通过使用图系统,有助于规划编制标准的顺利执行,及时发挥成果库的作用,促进信息服务全过程公开透明,加快规划审批的透明。

【参考文献】

[1]姚承宽,刘欣,秦彦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解析[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8,25(04):55-58.

[2]黄张裕,徐佳,刘志强.面向信息化测绘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4,23(04):76-80.

[3]林芃,程立君,赵向阳.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实践[J].城市勘测,2013(02):5-9.

[4]徐德明.着力构建数字中国推动测绘信息化建设[J].中國测绘,2009(02):10-13.

[5]李学军,洪立波.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城市勘测,2010(04):5-11.

[6]白建荣,孙承志.信息化航测生产技术体系和业务系统构建研究[J].测绘科学,2010,35(06):197-199+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划管理体系信息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工厂内部园艺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