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多规合一”的信息化支撑研究与实现

2018-02-05程哲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多规合一运维管理

程哲

【摘 要】“多规合一”是目前国内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的热点与焦点。本文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视角出发,阐述了镇江市政府对“多规合一”的总体需求与“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定位,同时阐明了科学、高效的“多规合一”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最后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原则,从技术层面探讨了镇江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整个研究与实现过程,归纳总结了“多规合一”信息化支撑的建设思路和建设重点,并提出了未来镇江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正在进行“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的其他城市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冲突检测与协调;项目合规性审查;多规合一成果应用;运维管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0 引言

“十二五”以来,国家顶层战略深化日趋重视“三规合一”、“多规融合”等规划协调路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2014年12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从党和国家的高度把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了顶层改革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明确要求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1 镇江市战略定位与总体需求

1.1 镇江市战略定位

镇江位于江苏省域西南,长江沿江城市,紧邻南京与常州,与扬州隔江相望,全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除了已编制的一系列指引全市发展的规划,还有许多其他不同部门层面的规划,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全市“一盘棋”发展和协调各部门实施工作,并将国家及江苏省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融入行动计划中,镇江进行了一张蓝图的多规合一尝试,目的就是将已有的各类规划、部门规划及空间规划融入、形成“全市一张蓝图”,有效推进全镇江市的建设工作。

1.2 总体需求

镇江市政府高度重视“多规合一”工作,组织成立由市规划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配合成立“多规合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工作,镇江市政府总体目标是,希望建立健全多规衔接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实现发改、国土、规划多部门规划成果的统一管理、深度分析和全面融合,支撑多政务部门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审批,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政务部门的决策评估提供丰富的支撑信息,从而推动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创新,打造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 镇江市MIP总体建设思路

2.1 总体设计思路

镇江市MIP的总体思路是:收集各类基础数据,完成“多规合一”成果图并实现信息化支撑下的成果應用。具体来说,平台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需要实现数据整合、资源共享。首先要整合各部门已有规划成果数据,通过坐标转换、标准制定、利用统一的平台对各类规划信息进行展示,实现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共用。(2)需要支撑多规叠合分析、辅助冲突协调。提供“多规”叠合分析、冲突协调等功能,辅助编制人员对冲突图斑进行快速查找、定位、修改等操作,保障“多规合一”成果数据的质量。(3)需要实现合规性审查,创新管理。为各部门及规委会项目审查等工作提供项目审查、项目管理等应用,提供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保护耕地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

2.2 平台架构设计

镇江市MIP的建设是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数据基础,通过数据汇集,利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企业服务总线技术等进行平台建设。整个MIP架构设计的核心是把镇江市各职能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在统一的地理空间管理架构上,核心层包括应用层、消息层、基础服务层、数据存储层和基础设施层。MIP架构中,除了核心层外,还有两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统一的规划标准体系规范、统一管理体系和安全机制。

2.3 建设内容

镇江市MIP的建设,包含了数据标准、运行保障机制、应用系统、接口开发等内容。(1)数据标准。平台建设之前,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建设。结合镇江实际,制定了一套数据提交、建库以及管理发布的标准规范。(2)运行保障机制。“多规合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难度高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广泛参与和群体智慧。在信息化支撑下,“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保障机制。因此,建立了相应管理机制以及多部门联动机制,以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果推广。(3)MIP应用系统。MIP是多规合信息信息平台,是由一系列功能可定制、可拆合的、可拓展的应用系统构成。为了达到市政府的要求,镇江市MIP目前主要包括多规冲突协调专家系统、“多规合一”成果应用系统(一期)和运维管理系统。

3 MIP应用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3.1 多规冲突协调专家系统

“多规合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进行各类规划的叠加分析,找出冲突图斑并进行协调,以形成最终的多规融合图。《多规冲突协调专家系统》向规划编制人员,提供以各类规划叠加分析为核心的多规协调技术支撑。核心功能包括数据质检、冲突检测、冲突协调、任务管理和配置管理模块。

系统根据“多规数据检测提交标准”,对提交检测的各类规划成果数据进行质检;通过建立“多规冲突检测规则”,将各类规划进行叠加分析,形成叠加图斑(冲突图斑和一致图斑)。编制人员可快速查找和定位冲突图斑,利用工具对图斑进行协调和管理,实现多规协调工作的高效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多规合一”整体工作效率。

3.2 “多规合一”成果应用系统(一期)

面向各职能部门,提供多规成果的资源应用,实现权限分级管理、项目与多规成果的冲突分析、辅助选址高级应用,从而为规划委员会,为建设项目计划的生成、管理和实施,从项目意向、预选址方案、部门协调到项目决策确认的全过程提供信息支撑。endprint

多规合一成果应用系统(一期)根据国土、规划各部门人员应用需求,将多规数据以及多规合一成果数据进行汇集,并通过专题目录形式进行展现,方便应用人员进行多规成果浏览和查询。同时,系统提供项目合规性检查、项目管理等功能,为规划委员以及各部门审批人员的项目审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辅助审批人员作出快速、科学的判断,提升各部门审批的科学性和审批效率。

系统以汇集的各類规划及项目数据为基础,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梳理形成各类台账,辅助应用人员掌握各类规划以及项目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3.3 运维管理系统

运维管理系统为管理员提供一系列界面友好的可视化工具,可方便、快捷地完成人员、机构、业务、地图类型、各项基础要素等的组织、管理、日常维护、配置和修改。管理员可以在不依赖开发单位、无需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通过简单操作完成MIP内部各应用系统的统一配置、扩展和维护工作,保证前端用户对MIP的正常访问。

4 核心技术路线

MIP的整个架构设计基于SOA框架实现,采用了多规内容冲突探查与联动更新技术实现多规的冲突检测与协调。考虑源数据的特殊性,CAD格式和GIS格式之间数据的集成与存取,采用了AutoCAD与ArcGIS无缝集成和通存通取技术。

(1)SOA架构实现MIP的标准开放和高稳定可用

本次镇江市MIP建设过程中,采用SOA架构,通过协作编排,充分复用已有的服务,从而实现在服务松耦合基础上的复用;同时,以业务驱动IT以粗粒度的业务服务为基础对业务建模,产生更加简洁的业务和系统视图。以服务为基础,通过显式地定义、描述、实现和管理业务层次的粗粒度服务(包括业务流程),提供多规合一业务模型和相关IT实现之间更好的“可追溯性”,减少它们之间的差距,使得业务的变化更容易传递到IT。

(2)多规内容冲突探查与联动更新技术

城市“多规合一”目的是消除规划之间的差异,但考虑到多规数据涉及不同部门、不同标准和不同主题,同时空间尺度和坐标系统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因此,本次MIP建设过程中,基于可接受的多规统一执行标准,采用多规数据冲突探查技术,快速、有效地找到多种规划内容间既有的冲突和矛盾;同时,研究了基于“一张图”的多规数据联动机制,发改、国土、和规划等各部门成果一旦发生或产生时,及时提醒其它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审查,实现良好的联动。

(3)基于内存数据库的高速数据存取技术

除了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外,基于分布式的内存数据库技术还可以实时反映数据的更新变化。在不同应用系统进行协同时,某个应用对数据的修改,需要马上被另一个应用所感知。以往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技术难以实现实时性,内存数据库则可以马上得到反映。另外,由于采用集群技术,将多台机器的内存整合为一个逻辑上的大内存,数据在不同节点上实现相互备份,其中某台机器出现宕机时,数据的完整性不受影响,驻留在内存中的数据不会丢失。

(4)AutoCAD与ArcGIS无缝集成和通存通取技术

通过实现AutoCAD与ArcGIS的无缝集成和数据通存通取,满足AutoCAD环境下的图形编辑、更新、绘图等功能操作和SDE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的需求,从而完全解决CAD数据与GIS数据的异构化问题,使规划领域的数据生产、数据管理、应用分析和辅助决策更加通畅,节省数据转换的成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5 结语

信息化道路漫长而艰辛,但成果却总是喜人的。镇江市以多规合一为总体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次镇江MIP的建设是多规合一工作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于信息化手段提升效能的一次成功尝试,已经实践的诸多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MIP的地区/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后续,会继续研究、开发MIP的更多应用系统,尝试探索MIP与其他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多部门的并联审批。

【参考文献】

[1]李晓江,尹强,张娟,等.中国城镇化道路、模式与政策[J].城市规划汇刊,2014(2):1-14.

[2]蔡玉梅,陈明,宋海荣.国内外空间规划运行体系研究述评[J].规划师,2014(03):83-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规合一运维管理
“多规合一”,在“争论”中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