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018-02-05伍弟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对策口语表达能力国学经典

伍弟红

[摘 要] 幼儿由于词汇量少、语句匮乏等原因,不敢与人交流,缺乏语言表达主动和自信。诵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行为,是对语言直接的感知和体验,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国学经典词汇精练、语韵唯美、意境优雅,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幼儿诵读的最佳典籍。从诵读国学经典对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现状,以及具体实践对策。帮助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自信;实践对策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口语,就是口头语言。它是靠声音传递的口说耳听的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见,学前阶段既是幼儿口头语言形成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幼儿建立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时期,学前幼儿的口语发展水平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口语表达是双向交流的,有许多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由于词汇量少、语句匮乏、害羞等原因,在与人交流时严重缺乏自信心、缺乏主动性、不会说、不懂得说、不想说、不敢说,如果不在这个敏感的年龄段把这些不良心理纠正过来,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语言表达障碍。

诵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行为,是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我们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语句短、简单而韵律感强,且具有大量优美的词汇的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典籍,开展持续稳定的“集体的、故事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一方面,当幼儿从最基础的“张开嘴巴”读出来时,幼儿将克服原始的害羞、口吃等心理障碍,再在教师、家长及同伴的赞赏、肯定与鼓励下逐渐提高诵读自信,慢慢变成主动读、喜欢读,大声读,当“开口”成为习惯时,幼儿自然而然变得愿意说、主动说、喜欢交流,达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轻松愉悦的诵读活动对幼儿语气、语调、语速训练,可以为幼儿时期所固有的口齿模糊、发音不清的生理现象,提供正确的发音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范准确的发音;还有就是诵读活动中丰富的表情、手势、动作可以提升幼儿口语表达的表意手段;最后在诵读活动中无意识积累的大量高质量的、丰富的口语词汇,堆积在幼儿的脑海中不断发酵,当幼儿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便会喷涌而出,遇上需要运用的时候便会 “敢开口”“大声说”到“脱口而出”,幼儿变得“善于表达”“能说会道”,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的自信和能力。

二、国学经典诵读现状

目前国内对诵读国学经典以中小学开展研究的比较多,幼儿园相对比较少,而且广东省以外的比较多,它们大多以“现代私塾”方式存在。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也在关注国学经典对于教育的影响和幼儿成长的影响。台湾王财贵教授在世界华人地区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他提出教学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念”,让儿童多读经典,多背经典,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目前,在很多地区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这是福建闽清城关幼儿园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报道: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既有唐诗《春晓》《床前明月光》等,也有童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选段,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和《论语》,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口语表达得到进步,有的竟然能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国学经典一直是我园的特色教学,我们把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幼儿变得熟悉、喜欢经典文化,乐于朗诵经典读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由于研究力度不足,我们没有系统地把经典诵读对幼儿口语表达的质量、能力提升的成效,以及幼儿文学底蕴培养的良好成果很好地呈现出来。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游戏化教学

在诵读活动中,教师打破沉闷、枯燥的传统诵读形式,以分层次的吟唱,配以旋律优美温婉的古典音乐、富于变幻的队形,结合肢体语言、情景表演等,将“唱”“诵”“读”“跳”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打破了沉闷、枯燥的学习形式,让国学经典朗诵变得活泼而充满动感,幼儿兴趣浓厚,无比投入,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我们以故事、游戏为主线,“寓诵读活动于故事、游戏中”“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树立“让幼儿在玩耍中学国学、在快乐中诵经典”的指导思想,坚守“幼儿园国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的实施原则。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成为幼儿喜欢、感兴趣的有声语言,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丰富的口语词汇,培养幼儿文学底蕴。

(二)用发散思维开展重音不重形的教学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让儿童融入到清幽寂远的场景,配以古典韵律和深情委婉的男声吟诵,迅速引起儿童欣赏“倾听”的兴趣。我们细化要求重点是儿童对国学内容的“倾听”,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所听到的。学龄前的孩子对“字”是没有概念的,我们提倡“重音不重形”, 重点是启发、支持儿童大胆想象,鼓励儿童对与此“音”相关联的事物特别是与经典相关的事物进行发散性、拓展性思维并进行讲述。在“重音不重形”原则的指引下,培养儿童积极专注“倾听”,感知、体验、理解“语音”,并通过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打开记忆的大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特别是国学经典与“此音”相关联的事物,勇敢地说出来。幼儿从简单的组词、说句,逐渐提高到创编故事,老师对其作出鼓励和支持的积极回应,大力促进幼儿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本项目的开展实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成果显著:一是爱说普通话;二是丰富了语言的词汇量;三是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幼儿变得想说、敢说、爱说;四是通过拓展性思维教学模式,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五是通过有规律的诵读,熟悉经典文化,培养了幼儿的语感,为将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三)将口语表达能力融入日常生活中

幼儿园各班级创设了语言区和图书区,创设“故事大讲台”“小喇叭广播站”平台,把口语表达能力融入一日活动中,为在口语表达方面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信心、不敢说、羞于表达的幼儿提供空间,通过“娃娃家”“理发店”“超市”“水果商场”等游戏,让幼儿在嬉闹玩耍中想说就说,想交流就交流,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每天早谈的国学经典吟唱、午饭前的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午睡前的古诗学习、放学前15分钟的国学经典新知识学习等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孩子听读,熟悉了,就会自觉地把所学习的东西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例如“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冠必正,紐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等等。在这样一个古典文化氛围里,幼儿园的孩子虽然不懂什么“凡出言,信为先,话说多,不如少”或者“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等等,但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会对孩子健全人格逐步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学经典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可以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国古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增加了幼儿对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陶冶幼儿良好性情,帮助孩子找到文化之根;另一方面让幼儿从小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的诗词美、语言美,融入游戏化、故事化、情景化的多种教学形式,培养了幼儿想读书的愿望和兴趣,丰富幼儿词汇量,极大地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 吴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对策口语表达能力国学经典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社区实践分析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职新生英语口语策略教学探索
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