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方程教学策略

2018-02-05曹中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方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曹中勇

[摘 要] 我们身边总是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这些问题可以借助方程等式来得出答案。数学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之一,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适当的策略,提高学生列方程求解的能力。在数学方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基础问题开始,让学生亲身接触到身边的数学问题,用心体验建立等式的经过,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方程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方程;教学策略

初中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区别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难度更大,知识点涉及的范围更广,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许多概念性知识点都较为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几何相关的知识点还需要教师绘制准确的图形。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初中教学在内容和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学生的未来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方程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中学数学方程教学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教师要认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初中方程教学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方法陈旧、讲课内容枯燥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优化、完善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提高方程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重视基础的落实

在初中方程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思考能力越强的学生,其在学习中越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较高,而思考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学习時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较为费劲,很容易就失去学习兴趣。方程教学中,定义、定理、公式、运算法则和各种基本规则等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内涵,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基本的工具,学生只须把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方程教学时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为后续数学方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习数学就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想要准确地解决问题,拥有最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让学生不间断地动手演练,因此课堂上一定要有必要的习题训练规范数学练习,教师要留给初中生演练时间,让他们有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还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讲一些多变的题型,让学生体会到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道一元一次方程“x+3=24”,要求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方程,学生回答:“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紧接着我就列出一个式子,要求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方程,一下子就把学生难住了,我让学生观察式子,提问:“其中有几个未知数?”学生回答:“有两个未知数。”“那一个未知数是一元,两个未知数是什么?”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推出答案,但不够大胆,于是我鼓励学生,不断地对其进行引导,最终学生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二、重视方程思想的传输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方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简单,往往是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例题训练。讲解例题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阅读一遍题目,然后就直接公布解题方法,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传输的重要性,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较低。方程思想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中隐藏的等量关系,然后将其转化为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的方程。在中学数学方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解题技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但方程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教师要善于将方程思想传送给自己的学生。

比如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出一道习题:鸡兔同笼,其中鸡与兔只数一样多,鸡与兔一共有48只脚,请问兔有几只,鸡有几只?对于这道题,如果学生只用算数方法来解,不仅理解起来有困难,而且还比较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这些数量在已知条件里有没有?如果没有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中等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分析问题,并根据得到的等量关系构建数学等式方程,求出未知量。

在初中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意识的培养。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在课堂中教师要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想引到数学方程里去。数学思想要领有时是几种数学理论相互关联的,它的渗透途径不是唯一的,而且数学思想的培养与传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新的数学方程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让初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养成独立摸索、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其对初中数学方程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他们可以比较轻松地学到并且运用数学方程常识。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课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让他们分别用算式和数学方程解决问题,课中对比算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难题的异同和难易程度,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方程解题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大对数学传统文化讲解的力度,比如介绍历史人物,让学生对数学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例如用数学方程解决现实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向学习者描述:最近,大家的数学学习进步很大,表现又非常好,为此,老师决定奖励女生人,男生人,女生的奖品是每人一支25元的钢笔,男生的奖品是每人一本18元的精装笔记本,老师一共给335元钱,假设钱刚好用完,我们委托班委到学校商店购买奖品,请问你们要买几份女生奖品,几份男生奖品?学生在学习方程的时候,不晓得哪个量用未知数表示才合适,因此经常找错目标,这可能让学生失去对数学方程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成绩急速下降。这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在旧知识中找到关联,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教师应该设置问题的情境教学,让沉寂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充满数字的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学生正是在欢乐中无意识地学会利用数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又提高对数学方程的兴趣。

四、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程复习的方法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不足、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复习活动时往往是统一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相同的复习题目。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个知识点的疑惑较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可能对其他知识点的需求更多。因此,有效的初中数学方程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安排学生自行进行复习。教师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方程相关的知识点中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再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复习学习活动,其间也需要教师采取有关的措施进行监督。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针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点的复习;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其重点复习难度较大的内容,鼓励其挑战自我,真正促进全体学生获得相应的进步。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学生参与教学环节,做自己课堂的主人是以后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多动脑多思考,更要传授数学方程知识、思想与方法,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挖掘数学文化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方程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为成.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35):126.

[2]普晓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以初中数学方程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20):38.

责任编辑 李杰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圆的方程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