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矿床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2018-02-05涂伟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涂伟

【摘 要】寻找矿产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矿产的集中产地就是矿床,矿床学是研究矿床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矿床学》课程是地质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质量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和学时、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可供参与《矿床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同仁们参考,期望有益于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矿床学;教学改革;主要方向

A discussion on the main direc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ations of the ore geology course

TU 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Abstract】Finding mine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goal for geological work. The concentrated production location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called deposits. Ore geology is a science in which the forming conditions, the geneses an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deposits are investigated. So the ore geology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geological specialties and hi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of the course, I have simply discussed the main direc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ations of the cours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contents and class hours, the methods and the appraisals.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work of the ore geology course. I hope this paper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he ore geology course.

【Key words】Ore geology; Educational reformations; Main directions

0 引言

矿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寻找矿产资源是地质工作者们的重要目标之一[1]。矿产的集中产地就是矿床,矿床学是研究矿床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1]。因此,《矿床学》课程是地质类专业(地质学、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该课程是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学位课和双学位课。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其教学质量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1 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1.1 内容

《矿床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成矿作用总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火山成因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可燃有机矿床、变质矿床、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等[1]。虽然该课程内容很多,但概括地说,该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矿床描述和矿床成因两个主要部分。

1.2 特点

该课程涉及到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學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地学基本功。矿床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矿床是非常复杂的地质体,有些矿床的成因是复杂的,这些都体现出该课程的复杂性[2]。另外,学习该课程,需要用到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1]。再者,该课程和矿产资源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该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例如,矿体、成矿热液的运移)涉及到立体几何,因此,该课程还具有空间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另外,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学习矿床的成因时,要求学生使用活动的、发展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2 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2.1 教学内容和学时方面

就该课程的两个主要部分来说,矿床成因远远比矿床描述重要得多,而且是前者决定了后者。如果学生把矿床成因搞清楚了,那么矿床描述方面的内容学起来就非常容易,可以融会贯通,不用死记硬背。因此,要确保给矿床成因方面的内容分配足够多的学时数(应该远多于矿床描述)。对于矿床成因来说,成矿物质的来源和富集成矿机制是核心内容,一定要详细讲述,与成矿过程相关的其他的变化(例如围岩蚀变)也很重要,这些内容也要讲述。以云英岩型钨锡矿床为例,一定要详细讲述钨和锡的来源以及它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富集成矿的,同时也要讲述云英岩化的过程。与矿床成因相比,矿床描述方面的内容就次要很多,同时也简单很多,教师不必在这方面内容上花费太多精力和学时数,有些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再者,《矿相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例如,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矿化期、矿化阶段、矿物的生成顺序)可以转移到《矿床学》课程中,因为这些内容也属于矿床描述或者矿床成因[3]。此外,教师应该注意把矿床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适当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endprint

另外,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应该安排足够多的实践学时数。在实践课上,应该安排矿床地质资料、手标本、薄片等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矿床进行野外实习,这样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矿床学》课程安排有课间野外实习[4]。

2.2 教学方法方面

鉴于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读数报告、汇报和讨论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本课程中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课下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并完成关于该内容的读数报告,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矿床的资料,让学生讨论这些矿床的成因以及类型。这些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鉴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等特点,教师应该注重习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例题,也可以留一些习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鉴于该课程具有空间性强等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例如,使用一些三维软件和动画软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和动态思维,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概念和原理。例如,可以使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一些矿床的三维模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

2.3 考核方面

对于这门课程来说,以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作为最终的总成绩是合理的。

对于平时成绩来说,除了以考勤、作业和读数报告作为评定依据之外,课堂上的表现也应该作为评定依据,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汇报或讨论的同学,应给予加分奖励。

在有的学校,《矿床学》期末考试试卷中的很多试题属于那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可以得分的试题,例如一些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等,这些试题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期末考试试题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试题应该足够多。另外,鉴于矿床成因的重要性,在该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中,矿床成因方面的试题要远多于矿床描述方面的试题。

3 总结

《矿床学》课程分为矿床成因和矿床描述两个主要部分,其中矿床成因部分更重要,应该为其分配足够多的学时数,把其中重要的内容讲清楚。《矿相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应该转移到《礦床学》课程中。该课程应该安排足够多的实践学时数,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学生到矿床进行野外实习。对于该课程来说,读数报告、汇报、讨论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应该注重习题、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考核方面,平时成绩应该有多个来源;期末考试试题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试题应该足够多,而且矿床成因方面的试题要远多于矿床描述方面的试题。

【参考文献】

[1]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2]翟裕生,王建平,彭润民,等.叠加成矿系统与多成因矿床研究[J].地学前缘,2009,16(6):282-290.

[3]尚浚.矿相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4]薛春纪,孙祥,王建平,等.“矿床学”课间野外教学实习及基地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5(4):35-3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