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启示

2018-02-05陆娟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日语

【摘 要】近年来,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就业形势整体呈下滑趋势并日趋严峻,为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使毕业生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独立学院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趋向,充分、合理利用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适时调整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拓宽培养途径,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

0 绪论

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曾一度处于就业排行榜的前列,就业岗位专业相关度也比较好,但近年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东南亚各国兴起等诸多因素影响,日企逐渐撤离中国市场,在华日企规模出现缩小倾向,对日语人才需求逐年萎缩,同时用人单位用人标准提高,需要的不再是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而是既会日语又有一定知识面且有较强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上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国内高校不断增设日语专业,而社会培训机构日语学习者也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导致日语专业就业形势整体呈下滑趋势并日趋严峻[1]。在这样的状况下,由于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定性、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但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优劣、能否适应社会需求等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就日语专业来说,因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的负面影响,几年前起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热度”开始下降,很多大一新生反映自己是因调剂原因就读日语专业,而且,越来越多在籍学生厌倦学习日语,甚至选择转专业、休学。基于此,笔者拟以所在学院日语专业毕业生和日语人才用人单位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掌握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及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对日语专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实现毕业生顺利毕业、满意就业,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为了解学生就业岗位人才需求,笔者调查了我校2017届日语专业毕业生就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除出国留学、考研升学外,毕业生主要就职方向是企业,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主要任职于服务业、贸易业、制造业、教育业等各个领域,主要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翻译,涉及到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酒店和餐饮服务、跟单员、营销、导游、办公文员、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由于本届日语专业生源全部来自本省,而江苏省及周边的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日企比较集中且发展良好,毕业生就业地理位置比较集中,以苏、锡、常、南京、上海及南通本地居多,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苏北等地就业人数较少。从专业对口情况来看,因很多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不少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只能暂时放弃所学专业,只有部分毕业生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复合应用型人才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创造的利润也高于单一技能的人才,因此,从访谈中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良好的日语听、说、读、写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进行日汉互译,此外还掌握其它专业领域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然而据用人单位反映,应届毕业生在专业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部分毕业生日语基本功不够扎实,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比较欠缺,对经贸、管理、财会、旅游、教育教学等其他学科领域岗位知识也缺乏认知,工作效果要比预期差,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随着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使毕业生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必须主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合理利用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适时调整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拓宽培养途径,开创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将日语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主动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

2.1 调整培养模式

据了解,虽然目前国内相当多的独立学院设置了日语专业,但这些院校的学生一般很少有其他专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由于知识面极其狭窄,已经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社会需要的是以日语为载体,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经贸、管理、财会、旅游、教育教学等相结合而培养的拥有“日语+专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立足当地,围绕当前地区经济发展趋向,对用人单位进行追踪调查,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要哪些具体岗位的日语人才,掌握不同岗位人才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要求[3],结合自身条件和潜力,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定位,避免盲从、趋同现象,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完善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能熟练运用日语从事经贸、管理、财会、旅游、教育教学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2 优化课程体系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不少独立学院日语专业没有根据现代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课程设置过于偏重语言类,企业业务相关课程比重较低,课程体系口径狭窄,选修科目又很少,学生只能集体选修有限的同一门课程,很少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毕业生知识面狭窄,缺乏日语以外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弱,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要求。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面向就业市场的需求,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今后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科融合、专业综合性强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日语语言学基础课程有必要的课时量,培养学生扎实的日语基本功的基础上,尽量开设面向用人单位一线日语人才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的特殊课程,培养以日语为工具开展企业所需工作的具备一项或多项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将加強日语语言实践能力放在首位,适当合并、缩减部分语言理论型课程,适度增加应用型知识课程[4],或是在语言理论型课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日语与各应用型技能的自然融合[5],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一致。例如,日语古典语法、俳句等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甚至根本应用不上的知识在其它课程教学过程中补充渗透就足以了[6]。endprint

2.3 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学习机会,能为学校提供实习就业单位、提高就业率,也能为用人单位提供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目前虽然不少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已进行了初步的校企合作,但是,学校与企业缺乏紧密联系,不少合作形式甚于内容,学生见习、实习经验过少,缺乏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为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的需要,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接洽用人单位,综合考虑,选取最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用人单位作为合作对象,密切学生与岗位的关系,鼓励学生在接受日常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之余,利用寒暑假走进这些用人单位见习或短期实习,接触具体岗位,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了解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主动适应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修养,培养自身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7]。同时,学校应鼓励并大力支持日语专业教师走出校园,深入用人单位短期培训和锻炼,强化企业实践经验,以便实行有针对性的日语教学,还可以聘请涉日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进校担任兼职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来讲授专业知识和传授应用技能[8]。

2.4 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独立学院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益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使得很多学生适应不了工作岗位更达不到岗位的需求标准。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日语朗读、配音、演讲、翻译、写作、口语、情景剧、商务谈判、日本社会与文化知识大赛,组织茶艺、花道、书法表演,或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日语协会、日语角、专题发表会等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年龄、性格、思维特点,灵活选择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各种新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穿插教学,尽可能把枯燥的日语知识化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内容;必须改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积极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课程网站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别出心裁的教学创意改革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9]。

2.5 拓宽培养途径

学生能否满意就业,学生自身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学生自身应加倍努力,迎头追赶,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己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日语专业学生应在重视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等日语相关考试的同时,利用课堂的专业学习及课余的多渠道广泛学习和努力实践学习经贸、营销、管理、财会、旅游、教育教学、法律、计算机等其他知识,在精通日语基础上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筹码,如可以按照将来的就业期望参加自考本科第二学历教育,获得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可以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非外语学科专业,取得辅修证书;可以跨专业选修其它课程,掌握除日语以外的其他技能;可以参加翻译证、教师证、导游证等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可以通过学校与日本友好校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前往日本进一步深造,突出“日语+专业”的特色,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10]。

【参考文献】

[1]曲佰玲.江苏省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变化趋势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6(9):94-95.

[2]陈钟善.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84.

[3]刘双喜.津唐秦地区日语人才就业市场需求调研及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策略[J].唐山学院学报,2015(1):105-108.

[4]李筱平.关于企业所需日语专业人才能力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6):93.

[5]李慧.从当前就业压力看高校日语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5(12):161.

[6]衣美华.就业寒流下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4):44.

[7]黄涛.从就业压力看高职日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150-151.

[8]朱英双.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J].辽宁高职学报,2010(9):12.

[9]陸娟.外语专业商务礼仪教学必要性及教学改革具体操作设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30.

[10]陆娟.独立学院“日语+X”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思考[J].科技视界,2012(11):70.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就业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