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2018-02-05聂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提升培养

聂娇

[摘 要]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并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使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文学著作,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把生命教育與语文教学有效地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并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提升

生命是人的载体,也是人的根本,而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通过接受教育,人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语文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可以将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实践性统一起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生命教育理念的应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阅读教学不再照本宣科,并增加其质量和内涵,让学生去参悟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热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明显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定位不准确,很多学生纯属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多时候也只是将各种知识符号传授给学生,学生再在考试的时候将这些符号、标签表达出来,根本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内涵。在这种固有的学习模式下,考试就成为考察学生记忆力的方式,根本没有实现对学生的考查,从根本上失去了对生命个体的关怀,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极其欠缺。

(二)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教学进度,一味地赶进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基础,使得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机械、呆板,忽视了生命的鲜活性。在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只会成为学习的机器,教师只是单纯机械化地延续知识,并没有真正成为知识的传递者,他们只是将知识传送出来,而学生并未接收进去,从而并未起到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封闭的阅读教学限制了学生生命的进展

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这种想象力,而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扼杀。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生命意识,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和学生家长更多的时候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关注学生的成绩多于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限制了学生生命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意识在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应用

注重生命个体的不同特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针对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生命教育意识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可以突破“围城”,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一)设定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彰显对生命的重视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具有完整内涵的“人”,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教学目的进行设计。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交际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是要读完一篇课文,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会分析问题,从课文中引申出其他的含义。在思考的时候其实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情感的影响使学生领悟生命

生命是存在于生活实践中的,在很多生活细节中都可以感悟到生命。学生缺乏的是去感悟生命的机会,而不是感悟生命的能力。为了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应该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阅读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情感式教育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参与,参与式教学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而是改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真正参与到阅读课堂中,才能真正去领悟阅读文章中的情感,从文章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主题都是涉及生命本质的,例如在对描写“亲情”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掌握主题——亲情。亲情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不能割舍的一种情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的,例如屠格涅夫笔下充满“母性”情感的麻雀、朱自清笔下凝重而酸涩的“父亲”的背影,这些都是亲情的体现。为了引导学生对亲情这种情感进行体会,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自己,想象自己和父母在一起时的温馨画面,想象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嬉戏时的欢乐,想象自己分别和父亲与母亲单独相处时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思考,学生可以加强对亲情的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总是给予自己无尽的关怀,但其实无论是严厉的父爱还是温暖的母爱,都是亲情。阅读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就是要纠正学生对“亲情”的格式化认知,从而加深对生命中这种沉重的情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命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美,也欣赏生命中的残缺。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花草树木、人、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生命。例如在对写景的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学生要学会去欣赏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色,无论是满目疮痍的地球,还是鸟语花香的国度,都是生命的体现,学生要对不同的景色进行理解,对不同的生命状态进行体会。例如小草顽强不屈地从石缝中生长,体现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生命精神,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让学生能够建构起对生命的敬畏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欣赏程度。

(四)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重要性

人生在世,最宝贵的便是生命。对每一个人而言,生命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而且是无价之宝。所以,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使学生养成爱护生命的思想和意识。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热爱生命》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与饿狼进行激烈斗争,从而用尽全力而战胜狼的故事。这就告诉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生命,无论历经怎么样的磨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因为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是一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感知生命的重要性,使其激发热爱生命的意识,从而通过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并从中找到自己人生正确的方向,演绎生命的精彩,书写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提升培养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