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优质校品牌建设路径思考

2018-02-05赵红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高职

赵红英

[摘 要] 高职优质校的建设是落实教育部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改革,彰显高职优质校品牌和特色,是各优质校建设学校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高职优质校品牌建设应遵循办学定位精准、治理水平先进、专业建设卓越、师生素养优良、社会服务高效的理念和途径。高职优质校建设应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治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职;优质校;品牌建设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指出,计划到2018年支持地方建设200所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简称优质校)。如何深化改革,彰显优质校品牌和特色,摆在了高职的面前。

一、高职优质校建设的新机遇

2006—2015年期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示范校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及服务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亮点。2015年,教育部《行动计划》提出建设200所优质校的目标,为高职树立了改革发展的新标杆。示范校建立了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的意识,面向职场的教学模式逐步成熟,产学研合作日益深化,“双师”团队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后的国家骨干校建设,重点创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国家骨干校的改革实践,倒逼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条例、实训基地管理等配套政策,使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产教融合不断深化。骨干校在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教学成果、技能大赛、资源库建设等各项人才培养关键指标上,交出了令社会满意的答卷。

示范校重点抓“工学结合”及专业建设,骨干校重点抓“校企合作”及创新体制机制,优质校建设着重抓“产教融合”及整体质量提升。工学结合主要是在教学层面,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办学层面,而产教融合主要是在管理层面。启动高职优质校建设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延续“扶优扶强”的政策,对于改革意识强、建设基础好的院校重点投入,可以率先突破;二是传导“不进则退”的压力,示范校、骨干校不能永远贴上“标签”,其他学校也有建設优质校的机会;三是可以起到“举旗”的作用,进一步凝心聚力,抓好职业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建设“双一流”。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战略,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的新需求,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对高职院校质量和内涵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优势也在不断提升。自从2006年实施“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以来,有力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以及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贡献度。在世界上,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中国特色。教育部在大力推动省级统筹的高职优质校建设的基础上,延续示范校的成功做法,对应普通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积极谋划高职的“双高”建设,目标就是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高水平的专业,并且以此为引领,在思想、理念上全面带动高职的新发展。高职发展的整体环境将越来越好。职业性、实践性赋予了高职院校的独特价值,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并必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凸显它的价值。目前,一批普通本科高校正将人才培养重心转向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印证高职的重要性。要建成高职优质校,就要把学校做精、专业做深,尤其是要把握好新时期高职创新发展的五个方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高职优质校建设的途径

(一)定位精准

高职要建设优质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这样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标准——“发展性是根本,复合性是特征,创新性是标高”。比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航空产业,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专业群,形成了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了学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办学实力得到了提升,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再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地处县级行政区域的高职院校,却依靠当地作为世界小商品批发中心的优势,闯出了一条办学新路。尤其义乌如今已成为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圣地”,契合国家“互联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因此无论是创业教育、创意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学校特色在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入义乌产业和市场的进程中进一步彰显和深化。

(二)建立高效的办学体制

建立权力运行科学、组织架构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实现高职教育优质化的基础。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根据管理运行机制和治理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监督权力(参与管理权力)共同构建起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而各种权力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和运行状况对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效率和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与政府主体之间的权责分配与制度安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包括: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学科招生比例;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等职能部门和配备人员。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释放办学活力、做服务发展的引领者的理念,依托4个优势专业群建立了“专业镇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镇政府、行业企业及境外机构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的混合所有制产权制度。“专业镇产业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以各种基金会为平台,吸收企业投资,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培训学院,以《产业学院章程》明晰投资主体的权益关系。“专业镇产业学院”实行董事会(理事会)治理制度和“管、办、评”分离的管理模式,以《产业学院董事会章程》明确各方权、责、利,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产业学院院长。endprint

(三)走内涵发展道路

建设高职优质校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根本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的專业人才,致力于关注人的本质、价值、能力等,使培养的学生在胜任专业岗位的同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职业技能的发展型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指出,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才培养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技能的过程,而且是解放学生个性和帮助学生心理成熟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优质校建设应树立三个本位:(1)社会本位:教育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依照社会需求制订教育目标,并据此设计组织教学。(2)学术本位:要注重知识的传承、创新和学术研究。(3)学生本位:教育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个性解放和个人成长的经验。

优质校建设的专业标准需要转型升级。《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行动计划》提出:“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扩大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专业标准国际范式核心理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①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②聚焦学生的表现和评价;③兼顾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秀的样本。2.以成果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①以知识讲授为中心转移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②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③培养过程中的全程跟踪评价与过程性评价。3.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①常态化评估是改进的基础;②要建立一个类似PDCA的闭环反馈体系;③建立一个不断吸纳行业、企业建议的开放体系。正确解读人才培养规格,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是进一步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前提。因此,优质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强调技术:提倡学生不仅懂得如何操作,而且跟踪技术和工艺的持续改良和革新,能够提交系统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2)培养技能:高等职业教育所谓的“职业性”应以“培养能力”为主要核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关注创新: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技术开发及管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毕业生具备技术革新的理念和转化技术的能力,能敏锐地观察现有及潜在的技术难题,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4)兼顾人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与“社会人”。

(四)提高师生素养

高职优质校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教师素养优良表现在: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对专业领域及教学的认识比较深;充分了解学生背景,能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职业态度,以及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强,并能利用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式;能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了解产教结合发展途径与方式;善于融入团队,可以较好地开展教学合作与交流。

据调查,高职用人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需要具备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理解他人、时间管理、解决复杂问题等关键能力。因此,高职应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的过程。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五)走社会服务之路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查尔斯·范海斯校长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认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就是把大学的资源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如今,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并列为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因此,高职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杰出人才;加强传统实用技术的传承,提高应用能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技术应用成果与社会服务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高职要建设优质校,应以研发平台为依托,以“双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鼓励教师进研发平台、下企业挂职做研发项目,加大高学历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的引进力度,迎接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许多企业参与了国际竞争和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全球化企业主要特征体现在:(1)产品定位于全球市场;(2)产品销往全球;(3)采用全球通用技术标准;(4)生产要素全球流动;(5)面向全球招聘员工;(6)面临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等。因此高职优质校建设必须面向全球化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教育部颁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扩大双方人才交流,共同开创美好明天;提出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促进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扩大教育交流的规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聚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我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高职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高国际影响力。

2016年10月召开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峰会,与会代表联合发出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确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主动“走出去”,在其境外投资国开展职业教育工作。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开展面向东南亚国家的职业课程培训、资格认证及国际技能竞赛。《2016年中国高职质量年报》新增设了国际影响力指标,在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院校中,有16所中西部院校,显示出中西部院校在办学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的力度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共有6所行业企业办院校入选,占50强榜单的12%,说明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在拓展国际化办学路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endprint

三、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实现产教融合

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启动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十三五”时期预算投入50亿元支持100所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围绕浙江打造“万亿金融产业”、杭州“打造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城市”,拓展大金融視野、创新互联网金融思维,建设6个重点优势骨干专业,通过“政、校、行、企”合作,进行“订单式”高素质职业化专业人才培养,以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打造推动浙江金融发展的高端智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打造“宁职品牌”,不断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面向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港口服务、文化产业、环保产业,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文化传媒类、电商物流类、绿色化工类五大专业群,推动由“对接和服务”产业向“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区域产业优势是高职优质校办学的基础,义乌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环境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办学带来新的活力。无论是工科专业,还是商科专业,都要结合义乌的产业环境发展战略;无论是创业教育、创意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学校的三大办学特色在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入义乌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中进一步彰显和深化。另外,义乌具有非常灵活的产业支持政策和大力度的人才激励政策,这些都成为与学校办学密切相关的可以依托、利用的优势。

综上所述,优质高校建设应该以《行动计划》为引领,将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培养质量、积累技术技能、扩大开放办学列为高职创新发展的核心工作。高职优质校建设应践行“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办学宗旨,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切实抓好优势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提高治理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注重投入产出效益;提升能力,增强活力,走产教融合之路;注重品质引领,以卓越成效彰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强大魅力和生命力,增强高职教育的模式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寿斌.扶优扶强,优质校建设集结号吹响[N].中国教育报,2016-11-22.

[2]翟帆.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新标杆”[N].中国教育报,2016-11-08.

[3]卢小平.国家骨干校建设回顾与展望[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2).

[4]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4]刘博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04-28.

责任编辑 万永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注重党员“三三”品牌建设 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