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化视角下的大课间跑操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2018-02-05李洋
李洋
我校积极落实阳光体育锻炼,每年冬季都举行长跑跑操活动。与很多学校一样,以往我校也采用传统的环形跑,由于没有跑操形式的变化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意引导,导致跑操过程中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队伍不整齐,且学生排队准备出操的过程较慢,浪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学生的锻炼时间和强度,从而导致学生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开启了大课间跑操的课程化研究和实践之路。
1. 课程理念的设计
1.1 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耐久跑的习惯
冬季大课间跑操是国家规定的一项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为提升学生耐力素质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经常性的耐久跑锻炼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出现抵抗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耐久跑锻炼,这种锻炼价值是不理想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实施大课间跑操课程时,要注重大课间跑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耐久跑锻炼,养成耐久跑的习惯。
1.2 以发展学生耐力素质为核心,注重跑操价值的体现
耐久跑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在追求学生耐力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耐久跑的延伸价值,如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能力。跑操的价值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跑操的效率,增强耐久跑的实效。
1.3 拓宽大课间跑操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课程整合。
跑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但比较单一。为实现课程目标,也可以将语文、数学或美术等学科与跑操课程进行整合,以丰富跑操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如在跑操线路的设计时,可以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主自主设计,自主实践。
2. 课程化实施策略
大课间跑操作为一项活动,意在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其活动的形式和目标比较单一。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合。因此将大课间跑操课程化后,有利于丰富和提升跑操的目标、拓展跑操的内容,使大课间按计划有序开展,使学生学习具有系统性和趣味性。
2.1 制定课程目标及达成策略
2.1.1 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养成耐久跑的习惯。
耐久跑就其项目特征而言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加之团队跑操增加了学生的约束感,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增强跑操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跑操的自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跑操兴趣是可持续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基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激发学生兴趣。
①创新跑操的线路,增强跑操的美感。
传统的环形跑会使学生保持耐久跑枯燥印象的惯性思维,而跑操线路的大胆创新设计,融入美感,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尝试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为此我校大课间跑操设计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8”字形和“心”形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②学生参与跑操线路的设计
学生自主设计跑操线路,并在跑操中进行实践。跑操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这种主体性的获得能激发他们的跑操兴趣。在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结合美术学科,可以在班级内分小组合作设计,然后形成班级的跑操线路设计图,再将各班的设计图评比后形成年级的跑操线路图。各班级设计的线路可以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进行实践。年级线路图形成后由体育老师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在大课间跑操中进行实施,线路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不断的完善。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
学生平时刻苦的练习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竞争的平台,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必须采取如比赛等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为此,我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跑操比赛。如进行线路设计大奖赛,各班设计的线路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进行展示,由体育老师进行评比。再如两周一次的班级赛,一月一次的年级赛,评比学生队伍的整齐性和精气神。另外在田径运动会和迎新趣味运动会中作为一个团体项目进行评比。这些比赛的设置可以不断刺激和强化学生的跑操热情。
2.1.2 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
增强学生耐力素质是跑操课程的核心目标,为此我校从素质跑操的时间和距离两个方面入手,以期提高跑操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来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
①尽可能缩短排队准备出操的时间
大课间活动只有30分钟的时间,因此必须提高学生排队准备的效率,减少浪费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运动量。我校规定五分钟所有班级必须达到指定场地,并将完成情况纳入评价考核,如果班级超出规定时间达到一定次数就不能评为跑操先进班级。
②合理设计路线以达到足够的运动量
我校场地小班级多,不进行合理的线路设计,很难保证学生的运动量。为此我校将跑操的区域分为跑道和草坪两个区域,跑道上进行简单的环形跑,而在草坪内学生需要依次跑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8”字形等图形;各年级则在这两块区域进行分组轮换跑动。
2.1.3 提高学生在跑操中的团队合作能力
跑操是一项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实践活动内容,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可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什么是团队合作需要学生在实际跑操过程中去体会和感悟。为了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团队合作的概念,我们与语文课程的写作进行了整合,要求学生在参与一段时间的跑操课程后以“我们班的跑操”为题进行写作比赛,以此初步了解跑操中的团队合作。同时在适当时机让学生观看班级跑操前后的对比视频,使学生认识到跑操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②团队合作需要以能力为基础,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耐力测试,使体育老师了解学生的耐力水平,也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团队合作需要以能力为基础,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耐力测试,使体育老师了解学生的耐力水平,也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③团队合作更需要方法。体育老师会跟学生讲解各种图形跑时保持队伍整齐的方法,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2.2 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实施策略
2.2.1 课程内容的设置:
传统的跑操内容和形式很单一,学生往往对跑操不感兴趣,甚至恐惧跑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在跑操课程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了跑操课程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跑操课程的兴趣:首先我们从跑操本身出发,通过改变跑操的运动量和跑操的线路,实现跑操队伍整齐性和健身性,同时也激发学生兴趣。其次通过举行系列化跑操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保持对跑操的兴趣和练习积极性。另外,整合语文、数学等学科,围绕跑操课程,从多维度激发学生对跑操的认识和兴趣。
表1 文三小学跑操课程内容
2.2.2 课程内容实施策略:
①循序渐进实施:
在初始阶段的圆形跑操线路简单,同时减少跑操的圈数,意在重点强化学生跑操队伍的整齐性。发展阶段跑操线路的设计,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举行设计比赛,获奖作品可以进行年级跑操的实践尝试,这样的自主设计、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跑操的多方位认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展阶段的花式跑操,丰富了跑操的线路,增加了跑操的圈数,通过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跑操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②发展性实施:
跑操课程主要是在大课间学生进行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跑操练习,发展学生的耐力等素质。在学生反复练习的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班级风采的平台,以实现练习—展示—练习的良性发展。为此,我校开展每月的跑操比赛、不同层次的长跑比赛、跑操作文竞赛、跑操线路设计比赛等一系列比赛,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展示平台。
③课程整合化实施:
在跑操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围绕跑操课程的目标,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以丰富跑操课程的内容。为此,我校以跑操课程目标为出发点,结合了语文、数学等学科内容,对跑操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
④大课间与体育课的融合:
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往往也会安排慢跑作为准备活动,因此可以将体育课的这一部分与跑操课程进行整合。体育老师可以利用开始部分的这五分钟进行强化队伍整齐性训练,也可以练习、展示和评比班级的跑操线路。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体育课慢跑学生懒散无趣的状况,同时可以为跑操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 课程化实施效果
3.1 学生的耐力素质显著提升
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是跑操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跑操课程化实施前,对学生400米跑项目进行了测试并记录,在课程化实施一学期后,期末再次对学生400米跑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成绩。通过前后数据对比发现,学生的耐力素质出现了显著提升。优秀率从38.2%提升至51.8%,提升了13.6%;不及格率从7.5%下降到了2.2%。(见表二)
表2 跑操课程实施前后400米成绩对比
3.2 学生对跑操的兴趣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学生对跑操的兴趣是支撑学生坚持锻炼的主要动力。在课程化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变化,在课程化实施前后分别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发现,跑操课程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跑操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主动性。从表三可以看出,喜欢跑操的学生数大幅提升了28.6%,不喜欢跑操的学生数大幅下降了20.1%。(见表三)
表3 你喜欢大课间跑操吗?
3.3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显著提升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发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希望自己班级在跑操比赛中获胜的学生比例提高了8.3%,不希望的比例下降了3%。表示愿意为班级获胜而努力的学生比例从32.1%提高到了60.7%。(见表四、五)
表4 你希望班级在跑操比赛中获胜吗?
表5 你会为班级在跑操比赛中获胜而努力吗?
4. 结论
4.1 大课间跑操的课程化实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改变了以往跑操散乱、低效和学生厌恶的状况,显著激发了学生跑操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升耐力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跑操习惯。
4.2 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等的合理设计是保证课程顺利和有效实施的基础,细致扎实的开展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
4.3 大课间跑操课程极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1]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 柴娇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 2006.
[3] 孙月舟李朝福阳光体育与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4期 113-114.
[4]杨芳,高海利阳光体育运动的局限与超越—由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误区引发的思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4卷第2期155-157.
[5] 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1卷第6期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