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自我

2018-02-04郑真真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反思

郑真真

摘  要:村上春树和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同是四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战后的一代,两者同样没有经历过战争。而战争过后,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和涌现的各种思潮,两人都将注意力投入到了关注人自身的问题上,更确切地说,则是对自身身份的确立的问题上,虽然两者生活在不同国度,经历亦不相同,但比较分析《海边的卡夫卡》和《暗店街》,发现在后现代主义的今天,这两部书都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本文将着重从人物形象,主题寓意来分析比较两者如何实现对自我的定位与找寻。

关键词:寻找自我;反思;村上春树;莫迪亚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1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2002年出版的作品,而《暗店街》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小说,两个国籍不同,经历不同,发表时间不同的小说却在主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和主题寓意来分析两者怎样寻找自我,找寻的结果又将把主人公引向何处。

一、人物形象的比较

《海边的卡夫卡》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沉迷于阅读的有自己见解的少年。这少年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在作者的塑造之中,一个倔强的少年一声不吭的在行走,不知道去向何处,他也别无它法,只能选择出走,出走意味着逃避,在逃避的过程中,少年也一直在找寻与世界妥协与相处的方法。既然所有的事与物都虚无缥缈,究竟为何要挣扎求生?少年的路并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充满着未知,但同时也意味着希望与前景。

这种矛盾,又看似看透一切的人物形象也同样出现在《暗店街》中,主人公是一位罹患了失忆症的私家侦探,年过半百,没有身份,没有现在,遗失了所有的一切,因此主人公的存在失去一个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前提。主人公不断地通过残留的物件去追寻自己的真实过往,名人社交薄,南方的小木屋,老照片,杂志封面图,而一个个不确定的事物带来的则是身份的不断变换,是侦探,还是外交官?一切都处于虚无中。一切恶的存在是如此的短暂,短暂到人就像人从未存在过,或者是人的身份不确定,虚无缥缈。

与田村卡夫卡的形象不同的是,居伊是人在老年,通过回望过去,不断的回溯过去,去寻找自己的身份,这身份也同时不断地在被“创造”,对他而言重要的逝去的时间,过往,经历,都被时间所掩埋。而对田村卡夫卡来说,重要的是未来,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两着却有着相似点,那便是不论以哪种方式,都需要确定自己的身份,世界虚无,荒谬,重要的是找寻与这世界的和解方式。

两部小说的诸多出场人物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痛苦地挣扎于受到某种因素损害的缺憾人生之中,希望找到自我,与自我救赎的途径。

二、主題指向

寻找自我,是一个深邃的悲剧性的课题,它不仅摆在两者小说中那些具体人物的面前,而且也摆在所有的现代人的面前。

作为作家,村上春树和莫迪亚诺所思考的问题已不在限于文学本身。借构历史的做法却无意带给人们过于恐惧的心态,这种相同的手法同时也出现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与村上春树相同,莫并没有经历二战,也并没有经历过德军占领时期,但却把《暗店街》故事时间定格在巴黎被占领时期。正如米勒指出,“纳粹极权统治在德国的成功、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化乃至世界历史中的一个决定性的转变。”[1]

小说中,无论是莫迪亚诺还是村上春树,尽管借助了“二战”题材,但其根本指向却并非要揭露战争的罪恶与人性的泯灭,而是为了提示在此命运下尝试确立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

所以村上春树描绘的人物也是不停地在行走,期望找到另一个存在的彼岸世界。然而世界的尽头在那,少年最终找到了彼岸世界,进入,却最终没有留下来,文中只借叫乌鸦的少年说,“你做了正确的……事毕竟你是现实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2]少年说到“可是我还是没弄明白活着的意义”小说最后结尾写到,一觉醒来,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也暗示了逃避无用,要面对这世界的虚无和荒诞。《暗店街》最后结尾也说到“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3]”或许生命的短暂性导致了人身份的不确定性。或许只有直接面对身份与精神的遗忘、面对虚无主义的深渊,才能在寻根的过程中克服与超越虚无主义。

三、结语

现代文明的确在理性的光辉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代化进程也使人们对人类自身充满信心。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造成的危机逐渐显现,人们开始对理性进行思索。要面对这痛苦虚无又荒诞的世界,关照其他并无他用,最主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怎样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身份尤其重要,人不能浑浑噩噩活着,清醒的生存意味着痛苦,因为必须要真实地面对世界。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方面探究了两部作品的文学主题和深层寓意,印证了深刻的文学主题。

参考文献:

[1]米勒:《重申解构主义》,郭英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2]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王文荣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反思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