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促知
2018-02-03黄瑶
黄瑶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逐步占了主导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情感入手,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安排、激励机制以及教师自身方面来发挥情感教育对提高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英语教学离目标越来越近。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61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伴以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过分注意教学内容的认知信息的传递上,忽视甚至意识不到传递认知信息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存在与利用、发展,那么,教学的整体性就必然会受到破坏,学生的全面的目标也不会得到实现。因此,认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二、学生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受哪些因素影响
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情绪的高涨;枯燥无味的内容,则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
2.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令学生生厌,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中开小差,甚至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教学评价。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学生需要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自信水平,使其学习情绪高涨。
4. 教师自身。学生的学习情绪既可以因教师调节得当而高涨,也可因教师调节不当而低落。从教师的备课角度看,教师只有消化吸收教材内容,才可能与教材融为一体。课堂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讲课感情深刻,有独特新颖的见解,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1. 充分利用教材,发掘课本上具有活力的部分,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起来,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PEP教材上的Lets chant、 Lets sing和Story time 部分。在教学重点部分Lets learn 单词和Lets talk对话时,紧密结合歌谣、歌曲、表演等形式开展巩固活动,摆脱枯燥单一的读和写练习,学生学起来特别有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丰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某一方面产生强烈的欲望与情感时,激情就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为了激起求知欲望和激情,进行丰富、有趣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关于《My family》的一课,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动手画家庭成员,并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有学生还能把自己家里的小宠物列入图画中。例如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画的画,指着并介绍说: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There are four members in my family, my mother, my father, my teddy, and me. I love my family very much.这个同学的完整表达,马上赢得了教师和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这样一种让学生有准备、有机会的表现,达到极好的训练效果。积极的情感始终要有兴趣的维护,千篇一律,反反复复只会让学生觉得“没劲”,所以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和完成不同任务目的的调查表、采访、统计等等方法激发,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总能找到英语课堂的新鲜感。
3.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 特别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勤奋感。如“good”“Perfect”“fantastic”等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有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教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总之,教师应该善用评价使每个孩子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更愉快地学习。
4.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艺术
亲其道,才能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如在接触一个新的班级前,要在生活和课堂中走近学生。在教学方面,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理解教材,如此才能“入情”“入境”。进入课堂后,教师能立刻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牵动学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語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Jean Brewster,王晓阳等.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侯丽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英语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
[4] 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