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探析

2018-02-03杜礼瑾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自媒体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措施。指出,各高校应创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站,要利用自媒体促进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创新,要加强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建设,要优化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信息监管体制。

【关键词】 自媒体;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越来越成为我国传播信息、接收信息的重要媒体。自媒体的发展给我国各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科技信息发展的前沿阵地,如何利用自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成为每个高校都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民族团结古往今来始终是我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多国,历时十八年,经过考察将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向汉武帝进行了详细地汇报,为汉朝捍卫国土,抵御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往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率先打开了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大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爱国的少数民族同胞为了祖国的事业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民族不团结,便会立刻遭到外来敌对势力的侵略,这是我们都要时刻谨记的历史教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权利,使得这9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的56个民族的人民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6.1沉船事件等无一不将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人们的心中。然而,近年来,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暴恐案件的接连发生,使得民族团结成为发人深省问题。如果民族没有团结,我国又将沦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小觑。

大学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是当今社会的栋梁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也有所上升。但正是因为大学生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群体又很容易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利用,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教育迫在眉睫。

一、自媒体的内涵和特征

1、自媒体的内涵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博客、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相似理论。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对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2、自媒体的特征

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之所以强调自媒体的作用是因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有着非常大的能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有着巨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取决于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传播内容的随意性和不可操纵性,交互传播快等特征。

(1)传播主体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大学生占据了使用手机人群的大部分比例,手机也不断成为人们接受信息和发送信息最快的媒体物质。早在2006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英文字母“You”和一台电脑。《时代》周刊解释道,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当时周刊上的那个“你”字,便是如今互联网上所有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我们正从传统媒体的“接收者”向自媒体时代的“创造者”转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上自己思想传播的主导。“媒体”成为个人的传播载体,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的思想,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播和接收的主力军,思想波动与自媒体的联系自然非常密切。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和思想参差不齐,就犹如一把双刃剑,能丰富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也能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从而危及我国的民族团结。所以,要想控制自媒体思想传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普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更需要的是净化大学生自身的思想。

(2)传播内容的随意性和不可操纵性。自媒体传播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将自己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向社会大众进行分享,体现了极大的随意性。相对于传统媒体,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核实和检验,没有任何门槛便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发送到互聯网上。如果自媒体也如传统媒体报纸、电视一般运作,每发布一个信息或者文字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照着应用自媒体人口的基数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只有依靠发布者和传播者的自觉意识来维系自媒体信息的“健康”。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状况

1、以手机为自媒体主要载体的民族团结教育现状

手机网络媒体正日益成为社会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自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新网民的稳健增长和原PC网民的转化加快共同带动了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一方面,移动设备上网的便捷性,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依然成为带动新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2016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301万人,占新增网民的61.0%。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丰富、与用户的工作、生活、消费、娱乐需求紧密贴合,推动了PC网民持续快速向移动端渗透。2016年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中有2355万人是由原有PC网民中转化而来,这一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了1202万。[1]endprint

由以上数据可知,手机传媒的贴身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得大学生校园信息传播呈现出“时间、空间及资讯的无间隙”传播的状态,大学生可以凭借手机网络随即搜寻任何所需的信息。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会迅速在群体中蔓延开,这深刻体现了网络信息在大学生当中传播的快速性,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带来挑战。

2、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易遭侵蚀

民族团结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洞察。早在1989年10月,习近平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就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问题进行过具体的思考,并撰写成《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文,在该文中,习近平阐述道,“民族问题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政局的不稳。搞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2]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思想稳定成型的最重要时期,提高大学民族团结意识,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提高我国民族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自媒体在大学生当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外来文化的侵略势力也正借着自媒体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和民族分裂,冲击着当下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话语地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而又复杂的挑战。然而,面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大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哪些外来文化或者外来敌对势力利用自媒体对其进行文化侵略。

现在网络出现一类人“键盘侠”,与其说他们是互联网上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介进行个人言论和观点的充分发表,不如说是偏激与傲慢的综合体,利用网络的无形性和传播的快速性来表现自己多么有思想境界,其实就是一些思想低俗,散播民族分裂思想,扰乱民心的“不法分子。”这些“键盘侠”往往利用网络舆论、微信公众号等来诋毁社会正能量。比如人们常说的“地狱黑”,这就是一种极其恶劣的民族分裂行为,从而达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目的。一些大学生就容易被这股恶势力带离轨道,从而跟风在网上与他们做一样没有头脑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互联网舆论上已经占据了很大空间。并且,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大部分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容易被民族分裂的不法分子所利用。由于自媒体的开放性及随意性,各高校无法面面俱到地控制大学生所接触的自媒体信息,这是个十分紧急又令人堪忧的民族难题,所以加快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措施

1、各高校应创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站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将民族团结教育提到重要位置。利用大学生对手机微信利用的高频性,建立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民族英雄事迹或者是祸害民族的卖国贼的悲惨后果,添加相关生动的历史照片或者配音,以警示民族团结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与学生之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互动,以便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3]

同时,各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网站为宣传媒介,在网站首页建立民族团结教育专栏,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征稿活动或者相关能提高大学生关注民族团结注意力的活动。利用高校各学院的特点,在各个学院网站的醒目位置添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图片和文字,并且设置民族团结教育的专栏,提高该专栏的利用率,不能空置专栏,要充分利用专栏,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以便高校能够掌握学生最新的心理状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民族分裂分子的不法行为对大学生进行侵蚀。

2、各高校要利用自媒体促进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创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作为华夏民族儿女,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可淡忘和漠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中华传统文化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利用自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可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教育精髓,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也应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提高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知度。然而大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还不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缺乏抵御外来文化入侵势力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观念。因此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应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各高校已出现缺失的状态,许多大学生对外国文化十分青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却可有可无,这对于民族团结来说有着莫大的潜在危机。各高校肩负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和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因此,各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增加大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或者以月为单位组织各学院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提高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大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让大学生这个群体真真正正地认识到我们自己国家深厚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以自己为华夏儿女而骄傲自豪!

另一方面,各高校开设心理课程的能力目前十分有限,并且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这一块重视程度还不高。然而民族团结教育正是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对象和目标的。大学生作为我国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其思想、心理转变的最关键时期就是在大学期间。学校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动向,积极开设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心理教育課程,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心理教育课程的微信群或者微博公众号,鼓励大学生在微信群里发言或者微博公众号上留言或者转发微博,时刻关注大学生的言论和心理变化。以学院为单位,以每月为周期,对本院学生定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教育课程,强化民族团结在大学生意识中的地位。endprint

在民族团结月或者相关民族英雄纪念日之际,高校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的力度,吸引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注意力,或者举办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以及相关的著名教授讲座,增强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心理认知度。

3、各高校要加强对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建设

在自媒体时代,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极其富有挑战性。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需要一定的队伍人员来推进,如此,对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人员的要求便越来越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自媒体时代下推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保障。因此,在自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力军。在推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各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宣传,但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提高共青团组织人员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认知度。并且各高校要积极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进行团的工作,保证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切实把团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增强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推动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得以有效实施。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利用自媒体互动性较强的特点,时刻掌握学院、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言论,对其加以引导和进行相应的价值导向,让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利用自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充分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认知度。因此,各高校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选拔和培养上要更加严格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着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如此,才能保证高校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

4、各高校应在自媒体环境下优化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信息监管体制

各高校对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教育不仅要从思想上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自媒体信息源头的监管和规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不断交锋的时代,极少数的大学生能准确辨别文化的纯洁性。然而自媒体有着普泛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外来文化的入侵形式变幻无穷,对大学生的思想入侵无处不在,一句话、一个事件都能带动舆论的走向,从而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达到民族分裂的目的,可见各高校在自媒体信息监管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首先,各高校可以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提高校园网络筛选敏感词汇、敏感信息的力度,尽量净化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源头。外来敌对势力通常不会以明显的形式和话语来进行侵略,他们往往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各高校不可小觑也不能放松警惕,规范网络监管部门的机制,健全校园网络监管制度,达到优化自媒体信息源头的目的。

其次,提高大学生自身辨别优劣文化的能力。自媒体本身就是具有不可控制的特征,单靠高校网络监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得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抵御能力。大学生利用自媒体接收和发送各种信息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对于各种信息的筛选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为有限,因此高校应提高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高校加强对学生价值观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大学生对民族团结认知的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对文化入侵势力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达到稳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使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接收和传播信息时具有一定的自我筛选能力,不仅能避免外来敌对势力的侵蚀,也能保证自己传播信息的纯洁性。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对大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增强我国抵御外敌入侵的力量。欲使一个国家灭亡,就先侵蚀其新生力量的思想。现如今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十分激烈,文化入侵也频频发生,我们不可小觑对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培养。在自媒体时代,文化入侵相当严重,捍卫民族团结尤为重要,我们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教育,利用自媒体,结合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对各高校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理念的深化,从而捍卫国家的尊严,维护民族的利益,增强抵御外敌思想入侵的能力。

【注 释】

[1] 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手机网民规模(三).

[2] 焦敏.“中国梦”视域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76-180.

[3] 王乃祥,巴桑,尚宝.新媒体环境下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2)15-17.

【参考文献】

[1] 吳智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发展进路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9)74-77.

【作者简介】

杜礼瑾,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