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8-02-03邹惠卿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既可重拾旧知,又能复而有得,在温故中达到知新。上复习课时经常听一线的老师说:“教师说得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是因为很多复习课出现了“题海战术”“爆炒冷饭”等现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下面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谈谈上复习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
数学基础知识是指一些在头脑记忆中留下的数学正确结论,包含一切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公式和定理等,它是学生赖以正确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首要条件。基础知识的过关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根基,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给予更多基本知识的关注,夯实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时,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一个圆,让学生上台用手比划圆的周长与面积分别在哪里?紧接着教师设疑:圆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请根据表格的提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汇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有一部分学生把求周长和面积的两个问题混淆了。通过此环节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長和面积的意义,为解决有关周长与面积的实际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才能提高数学复习的整体效益。
二、 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在复习时,教师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时,在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这一环节时,教师提问:谁还记得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一句温馨提醒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学生汇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推导过程。公式推导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的最佳时机,教师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化圆为方、转化等数学思想,使这些数学思想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 注重相关知识的整合
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不是把旧知识单一复习、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要善于把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性、多变性、包容性,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时,在复习旧知之后精选了这样的一道例题让学生尝试完成:
小华的爸爸要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求出这张长方形纸片的利用率吗?
上面这道题看起来是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针对性、思考性、综合性都比较强。这道题既考查了在长方形内怎样剪一个最大的圆的方法,又巩固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点,还拓展到解决百分率应用题,关键还渗透到“当除不尽时,商可以保留三位小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教师选择这样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达到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会一片的目标。
四、 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提出:“义务教育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思是对数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进行深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认识、完善、提高也是必然趋势。
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时在拓展应用环节安排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小华的爷爷用长12.56米的篱笆靠墙围了一个半圆形鸡舍,鸡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答后汇报:C:12.56×2=25.12(米)
R:25.12÷3.14÷2=4(米)
S:3.14×42=50.24(平方米)
S半:50.24÷2=25.12(平方米)
学生汇报后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解决这道题时可以从问题入手,求鸡舍的面积实际就是求半圆的面积,关键要求出圆的面积。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要求半径找周长,12.56米是圆周长的一半,那么圆的周长是25.12米。这种从所求问题到已知条件的分析法是小学阶段解决应用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不同解法进行反思:本题还可以根据πR=12.56求出圆的半径:12.56÷3.14=4(米),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解题策略。
总之,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片,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建构中得到持续的生成、伸展和生长,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每位教师都潜心钻研、精心组织,将复习课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作者简介:
邹惠卿,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