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2018-02-03范荣霞
范荣霞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关策略。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结合
一、引言
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并且能够强化财政管理的质量。目前,我国国有资产配置体系已经建成,并且在不断健全。事业单位需要更加规范地编制资产预算,利用标准化流程,进一步促进动态管理系统的深入推广,充分实现国有资产配置和共有机制的创新。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强化国有资产收入的监管力度,最终将资产管理和单位预算结合起来。这不仅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节约资金支出、高效配置国有资产的有效途径。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和谐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到一起,有利于资产的增量控制,并且能够调节资产的存量,进而在不同单位实现资产共享共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使资源配置均等化,进而更有效地解决资产配置差异化矛盾,进一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需求
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国有资产大多数来自财政预算资金。对单位资产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合理规范和安排财政预算资金。长久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脱节的问题。所以,要想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仅通过预算途径很难实现。对于资产管理来说,预算管理是前提条件。资产管理可以看作预算管理的延伸,将两者有效结合到一起非常有必要。因此,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不但能够大大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也能够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三)协调收入分配关系、打击腐败的必然要求
目前,一些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收入比较多,除此之外,还有资产投资和投资担保等多种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预算监控无法有效管理这些收益。一些资产往往成为行政单位的小金库,导致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能够科学地配置单位的资产,预防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部门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观念。因为存在这种观念,一些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资产管理出现分工和职责不明确等问题。除此之外,一些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较差、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缺乏资产管理认识直接制约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预算缺乏全局性和可行性指导
预算是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优化预算管理可以从预算的全局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但是,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际状况来分析,因为缺乏内部财务控制能力,许多单位习惯听从上级领导的指挥,存在严重的家长管理制度。没有全局把握预算经费,随意性比较强。一般情况下,预算经费使用之后不知道使用在什么地方,降低了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在预算计划实施方面,没有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先预算资金再分配。特别是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没有及时沟通和协调,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益。
(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第一,资产的购置程序不够规范。当前,我国行政事業单位在购置资产以前,对市场的相似产品行情了解不够透彻,可行性分析不足。许多资产购进计划都是领导一时兴起决定的,人为决定因素比较多。比如一些单位为了和其他单位攀比,为了追求更好的办公环境,急于更新固定资产,将在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闲置。
第二,资产的日常管理不科学。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存在职责模糊的问题,而且对资产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这就大大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使用效率。因为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所以在资产的使用、维修以及保管等方面存在漏洞。
(四)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不能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
在我国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当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主要的信息收集工具,这个系统是由财政部统一实施,它的主要作用是掌握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但是,当前由于这个系统中的数据更新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单位都不能够做到实时的动态上报。
四、有效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策略
(一)以管理的信息化为出发点,全面推进资产的动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个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健全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连接。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实现资产(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让资产信息实现在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共享。除此之外,要不断调整系统和开发软件,确保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挖掘信息系统的价值,为资产信息化提供有力保障,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定期检查和测试资产管理,对系统当中不完善的地方要提出科学的建议。比如完善目前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与部门之间的预算、政府集中采购、财务核算工作之间的衔接等,充分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
(二)着眼于规范化管理,规范资产预算编制流程
当前,在我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的时候必须实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财务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说,对资产从申请购置开始的时候,需要先填写请购单,并且对审批、调整、保管以及分析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进而实现对资产的实时动态管理。为了实现对资产的实时动态管理,完善对资产的采购、入库、入账、计提折旧以及报废等环节的管理。而这些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资产预算管理规范化。
(三)创新资产配置和监控机制,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建立起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将资产动态管理的数据看作编制资产购置预算的基础数据。根据有关的标准,将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相互联系。它的基本原则是限高补低,平衡配置。
第二,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率。在资产的动态管理基础之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限制资产及大型的设备监理共享、共建制度,防止重复购置及浪费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充分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实现财政对资产的全程控制。
(作者单位为运城市临猗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罗红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9).
[2] 张丽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3).
[3] 徐文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