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转型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8-02-03田学泽

经营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转型政策

田学泽

摘 要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农村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新型农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其转型变化成了一枝独秀。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在农村变化中的特点,论述了经济发展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村的进一步转型发展与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转型 政策 发展 网络 经济

一、运用经济发展的优势构建新型农村通信体系

(一)农村转型网站群

当今的农村想要迅速地从传统农村转变为新型农村,就必须建立与外界交流的网站群,要具備多种功能,即发布公告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农村发展科研功能、新型农村发展资源库功能、农村转型交流功能等。以便农村转型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及乡村成员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与对外交流合作。

(二)农村转型局域网上的资源库

农村转型资源库的建立主要是对相关农村转型资源的建设,本着适用的原则,建设优质的资源库,提倡农村转型资源建设百花齐放、彰显特色,加强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比如,基础层次的媒体素材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等,使用层次的资源学习库、农村转型资源图书馆、电视直播、公告信息等。

(三)远程教育是农村转型的首选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在短短的几秒间就可以流遍全球,借助网络技术,农村转型教学资源可以全球共享。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环境背景出现的远程教育将成为当前社会再次接受教育与发展的首选方式。一些经济欠发达、经济落后的地区同样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学习资源和优质服务,与此同时也大大地节省了资源和费用。

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在农村转型中的应用

(一)网络建设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气象

因特网、局域网、地域网和广域网的资源建设,使农村教育打破了地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使时间、空间成本最小化。其次,资源共享使得农村教育资源丰富多彩。计算机网络技术共享的资源包括计算机信息资源、软件资源、数据库资源以及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资源。网络上的海量资源解决了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寻求教育资源的问题,并且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计算机网络使教师实现了现代化办公,大大地提高了其办公效率。

(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呈现新面貌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稳步提升,而出现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是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悬殊。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二是城市与农村中金融投资机会存在巨大差异。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转型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也有了外来的投资者。农村居民在有机会获得劳动收入的同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金融投资,实现资产的增值,提高了收入水平。在向新型农村转型的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有能力建设农村,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果把收入水平的提高看作是“经济基础”,那么农村面貌的整改与建设以及居民生活内容的丰富就是居民的“上层建筑”。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农村转型工作没有终止,而农村的“上层建筑”将会越来越美。

(三)经济发展后的政府政策使农田再现青春

在农村实行税改前,农民种田要交统筹款、提留款,农民的收效甚微,一些农民外出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将原承包的土地转包给他人,税费等也就由新的承包人承担。可税改后,不仅税费大大减轻,而且种地农民还可拿到良种田和水稻田两种补贴,种地带来的显著利润让原承包户纷纷要求退还土地,受让人由于在土地上的投入和自己的经营计划不能实现等原因不愿退还,或转包后看到转承包人的收益丰厚,在原来的承包合同没有到期的情况下,以转包金过低或转包期限过长要求悔约,从而引发纠纷。此外,农民进入小城镇打工或落户,又导致大批农田无人耕种。后经耕种政策的再度改革,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了农民集体资产权益,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政府推出了农村承包土地的新政策。在新的政策下,“地主”(新政策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在各地纷纷积极投入生产,农村粮田再度焕发生机。

(四)新型农村下的医疗政策给农村居民带来新希望

在新型农村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重要举措。自从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农民的治病观念已经从有病怕治、有病不治,彻底转变为有病就治,有时还可以定期体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与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三、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带来的种种效益在传统农村向新型农村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指数、健康指数、幸福指数稳步提高,农村教育进入新天地,而新型农村的巨大变化也给经济的发展插上了一双无形的翅膀。

(作者单位为贵州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转型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