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绿色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2018-02-03朱萌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互联网

朱萌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建设性道路,是一种全新的产业革命。这种绿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科技发展为核心,并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因此,互联网绿色发展模式同样也是中国产业革命的契机,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产业转型的关键。如今,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从而实现制造业的绿色、环保、智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产业的共识。本文也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探索不同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需的生态文明诉求,合理把握现代智能,及网络化特点。总结出制造业和互联网技术在融合过程中的主导趋势,以及行动措施。分析在制造业的发展及各领域生态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作用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制造业;绿色发展模式

如今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数字化的时代。作为新时期的重要标榜,互联网技术,已经涉猎到了许多不同的行业技术创新。开放与互动的创新理念,为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生存空间,提出了全新的互动模式。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节能环保的意识,奠定了全新的素质内涵。作为文化与营销的载体,互联网正不断地渗透进传统制造行业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并为之重组及优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取代传统重消耗、重污染的智能化绿色产业體系,促进着绿色制造业的和谐发展。本文便以我国江苏省为例,分析绿色制造业的互联网结合,探索未来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和走向。

一、绿色结合的产业模式发展态势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科技的进程,必须靠先进的思想和创新的理念来驱动。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将会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种理念所体现出的价值,我们更是随处都可以看到。小到小商品制造业的生产,大到传统工业我们都能够看到绿色化的生产模式创新。随着产业界如今出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新产品,新型的市场也带动了长尾的需求,及对生产能力的对接。从而为制造业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核心技术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所配备的技术和设施,将直接决定能否立足于世界竞争中,获得更高的认同。我国随着多年的绿色产业结合,已经初步具备了协同互动的产业能力。从我国的基础网络建设来看,我国信息部,已连续三年实施了关于宽带中国行的项目,带动了我国网络基础建设,加快了我国4G商用的部署工作。民间网络质量明显改善,互联网商用进程得以稳步推进。

在多方的协同与共享推进下,我国的互联网,深刻的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形势,并催生了众多的业界心态。从大领域来看,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应用。正从产业的下游上升至上游阶层、从消费到生产、从被动到主动。这一逆向思维的变换,使得我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与互联网开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制造业

如工程制造、钢铁、石化与家电等传统制造领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把握了转型机遇。从产业的管理到企业的组织生产,最后到业务的延伸,完成了企业由内向外的模式转化。大大推动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关键因素互动与协作。实现了垂直集成,向扁平协同的运维转变。

制造业有三种典型的变革模式。分别为搭建行业网络化制造协同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服务能力、利用互联网打通全价值链。这三种不同的变革模式,既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差异需求,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无效操作和无效生产。如江苏三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

(二)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发展基础,串联了许多企业的商业通用属性与共享属性。借助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完成了新产品、新格局的模式快速渗透。互联网企业的渗透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借助于流量的资源优势,完成采购与营销的外围服务环节。并借助于知识的积累,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潜在客户。从设计与服务等角度缓解,延伸到制造业领域知识的融合,成为制造生态重要载体。例如苏宁云商、福佑卡车、思必驰等。第二种,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并直接涉猎到制造生产领域。这一方式,主要表现在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软件设计,以此搭建云平台,挖掘潜藏客户数据。这种形式为互联网企业打造智能终端生态产品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云问科技、康能生物等。

(三)服务型生产企业

软件服务、工业物流、系统集成等来自不同领域的生产服务企业积极顺应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发展需要,成了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建立在企业在此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累积与沉淀,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面向于工业服务的IT企业。这种企业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能够大幅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第二种互联网通信运营商创新。第三种新型服务生产企业,主要面向工业企业的长尾市场,从而提供给企业更加精细的服务。

二、互联网与绿色发展制造业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难以有效渗透到制造业的核心生产环节

不同的企业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同,因而所需供应对接的标准也就不同。这是造成互联网与绿色制造业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主要侧重于消费型需求。也就是更加重视的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而制造业的中心则在于资源与技术的整合与研发。这种技术生产需求间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工业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如若无法对此进行及时的优化,那么必然会导致生产加工领域的难以触碰,企业的互联网创新精力,更多的集中且浪费在研发设计,及营销环境优化。

(二)缺少规划的核心技术,制约了绿色生态文明的发展建设

目前制造业体系中大量核心关键技术如工业操作系统、工业级芯片、传感器网络、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等受限于国外厂商控制,因而成品率与指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一味地沿用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无法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意识的生成。同时也无法满足不同网络品牌厂商的生产能力需求,导致企业内部的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三)双方存在共识性差异

受专业壁垒与行业差异的影响,传统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认知高度不同的情况。大部分制造业对于互联网的创新都存在偏差,对齐的理解,也仅存于工具应用。缺少自主研发意识,及自我变革的精神勇气。而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在涉及制造领域时,多出现深挖进度不够,仅能够做到营销与服务起步的环节。大部分创新内容,多为概念式结构,只能吸引眼球,却无法完成最终成效。这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严重的障碍隔膜。

三、绿色制造业发展建设性策略

(一)立足当下把握机遇,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此外,庞大的市场需求,也造就了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唯有平衡生态文明与工业生产体系,才可以打破严峻的环境资源束缚,抓住历史变革机遇,协同组织生产,获得国际发展新機遇。此外,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网络智能化发展机遇,加快网络绿色制造业的重组与融合,借鉴工业4.0的理念。在高污染、高能耗领域加快推进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先进制造系统与理念的普及推进,抓住时局发展机遇,完成生产与消费、互联网与制造的串联。在解决市场供需矛盾的同时,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突破融合壁垒,弥补技术与管理上的对策不足

互联网技术、工业行业以及节能环保等技术、理念制度上的隔膜差异,加快体系的完善及对接构建,从而积极完成不同领域间的去差异化。实现多层次产业与管理市场间的动态融合,加快文明建设升级,提高与促使企业提质增效联动发展。此外还要建立品牌与企业认证机制。在实行低碳高效的组织模式优化中,完成对信息共享与安全生产的提高。最后,健全等级保护域信息共享、信息协同标准,推动产业结合及共享,加强国家与行业之间的标准统一,从而努力构建可行性、可用性更高的认证工作。

(三)分层推进体系框架建设

由于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建设,所涉及的领域及行业较多。因而必须结合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企业的实况,制定符合企业执行标准的目标策略。采取分层推进的方式,完成在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业绿色建设。首先要注意的是,应鼓励完成度较高的企业,先行进入高端智能设备的生产领域。并加快与完善相配套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设备研发进度。完善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条件。如千米网络,作为江苏省中小电商运营企业代表,便为当地中小企业的运营,提供了许多的帮助。涉及了众多领域行业的动态发展。在完成互联网对接的过程中,便采取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实现了本地生活、游戏服务、手机产品及农资行业的多元化建设。

(四)完善发展管理机制

在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发展试点。通过试点示范,摸索多方合作机制的工作经验,并在协同的过程中,展开共同推进。首先是试点的示范机制。在不同领域和企业中,发挥试点示范的意义,摸索平台技术与产业建设模式,总结经验并予以推广。其次,建立多方协同参与机制。通过完成传统工业与互联网及环保行业的协同互助,实现多企业的有效共同及对接。从而实现合作互赢,共同促进绿色生产理念建设的企业发展长效机制。

结语

从绿色技术的扩散与研发进度角度来看,江苏制造业在此过程中,打破了重重障碍,成功的为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造了新的利润空间。尽管在初期遇到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换成本高等限制,然而江苏制造业,依旧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对绿色理念的创新。当然,为了绿色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完善管理制度及市场培育协作机制的同时,注重对绿色技术的管理和研发。本文所分析的内容,不仅涉及了对绿色理念机制的制度锁定与市场锁定等机理,同时还包括技术的锁定和三者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绿色制造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与解锁模式。笔者认为,协调好三者的机理关系,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军.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锁定形成机理及解锁模式[J].软科学,2016,30(11):15-18.

[2]许芳芳.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385.

[3]单忠德.绿色制造助推绿色发展[J].政策瞭望,2015(11):53-54.

[4]秦业,张群,杜娟.“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绿色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08):70-74.

猜你喜欢

制造业互联网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