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运行对高校教职工的影响研究

2018-02-0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校区教职工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引言

随着我国全社会整体经济实力的上升,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快速增长,原有的招生规模无法满足适龄青年的入学要求。在高等学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校园资源紧张的问题很快凸现出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征校园土地的工作。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高校原来所处的区域由城市边缘地带演变为城市的中心,周边拥挤,征地费用和拆迁费用居高不下。为了降低大学的建设成本,通行的办法是由地方政府在目前的郊区范围为大学提供新的校区用地。这样,许多大学拥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多校区办学使一所大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尤其是新建筑、新设备和新设施的投入使用,使得办学空间快速扩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应对规模扩张和保证办学质量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大学几乎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单一校区进入了多校区时期,一些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开始出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多校区运行对高校教职工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困扰[1]。

本项研究针对高校教职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的总体压力、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状况进行研究,对于减少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的职业倦怠、总体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有重要指导意义[2~3]。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从四川省7所高校(3所重点本科院校、2所普通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26份,有效问卷681份,有效问卷率为85.1%。被试的人口学信息见表1。

表1 人口统计学信息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四川高校教职工心理压力调查》,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详细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学校、部门、性别、年龄及参加工作年份、婚姻状况、职称、最高学历及月收入、工作时间等相关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由四个题目组成,四级评分法按1~4分评估,量表的总分范围为4~16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倦怠水平越高;(2)压力状况描述,由12个题目组成,四级评分法按1~4分评估,量表总分范围为12~48,得分越高说明压力越大;(3)工作满意度调查,由7个题目组成,五级评分法按1~5分评估,量表总分范围为7~35,得分越高说明工作满意度越高;以上问卷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第三部分是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更加关注的问题举例。

(三)调查及统计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者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给教职工,要求被调查者短时间内完成,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4]。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教职工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研究

通过对高校教职工年龄、工作年限、月工资、路途消耗时间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检验(见表2)发现:高校教职工的年龄、工作年限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月收入水平和路途消耗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的月收入水平要显著高于非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其在路途上耗费的时间也要显著多于非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

表2 高校教职工年龄、工作年限、月工资、路途消耗时间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

(二)高校教职工的总体压力、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高校教职工总体压力、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检验(见表3)发现:高校教职工的总体压力水平和职业倦怠水平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具有中等程度的总体压力和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非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

表3 高校教职工的总体压力、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分析

(三)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关注问题分析

通过对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所关注问题的排序(见表4),我们可以发现: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交通补贴问题,其次是午休问题、误餐补贴、班车接送问题,最后是孩子上学、考核方式、集中排课和集中办公问题。

表4 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关注问题排序

三、讨论与结论

(一)多校区运行高校教职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

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与非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学历、职称、学校层次、月收入水平、路途消耗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多校区运行的教职工具有更高的学历水平、职称水平、所工作的学校层次也越高、月收入水平也明显高于非多校区运行的教职工,当然,路途消耗的时间也较长。这是因为,高校校区的扩建是依据学校的生源、政府的支持,而重点本科院校的生源较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更好,同时又会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所以,就有要建设更多校区的必要。而重点本科院校在吸收人才时,很注重学历,当然,教职工的月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因此,也不难理解多校区运行的教职工具有更高的学历、职称和月收入。

(二)高校教职工的总体压力、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的差异探讨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校教职工的总体压力水平、职业倦怠水平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工作满意度在是否多校区运行上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非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多校区运行的高校教职工来说,他们除了要在上班途中消耗掉大量时间,又要完成与非多校区运行教职工相同的工作量,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可能就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5~6]。

四、思考和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多校区运行教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交通补贴、午休问题、误餐补贴、班车接送问题、孩子入托或上学问题、考核方式、集中排课和集中办公问题。因此,我们在制定应对措施的时候应注重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7]。

首先,应解决多校区运行教职工的交通问题。交通问题对多校区运行教职工来说是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影响他们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将这一问题作为急需解决的第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如提高交通补贴、提高班车发车频次等。

其次,应解决多校区运行教职工的午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给教职工提供免费午休房。对于中午不能回家的教职工来说,让其感到最惬意的就是中午可以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因此,学校应加强教职工宿舍的建设,给忙碌于多校区运行的教职工提供休息的地方。

第三,应解决多校区运行教职工孩子的就学问题。对于奔波于多校区的教职工,特别是有小孩的教职工来说,上班路途中已经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可能让他们很难解决接送孩子上学的问题,因此,学校应给予这部分教职工特殊的照顾,给这些教职工配备专门班车,或让其孩子到学校的附属学校读书。

第四,应解决多校区运行教职工的办公问题。多校区运行对于部分教职工来说,最麻烦的就是不同的时间工作于不同的地点;对于学校来说,要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办公室增多、校车运行成本增加);对于学生来说,要清楚某一部门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变动情况,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学校应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怎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人性化,具体措施如精简部门、使一些部门办公集体化、时间标准化等[8]。

[1] 李静.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12(4): 26-30.

[2] 王国香, 刘长江, 伍新春, 等. 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2): 139-142.

[3] 刘惠, 李媛. 高校行政人员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0(6): 77-79.

[4] 郑建林. 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1): 24-25.

[5] 袁锦芳. 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5): 547-549.

[6] 郭随平. 提升高校多校区管理效能的认识与思考[J].江苏高教, 2013(2): 37-38.

[7] 何婉文, 李俊丰. 浅谈多校区办学背景下的学生管理以及新校区适应问题[J]. 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13(1): 76.

[8]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5): 567-57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校区教职工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