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凹陷及轻度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应用
2018-02-02张卓然
张卓然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治疗各种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隧道、多层次、多点位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填充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36例。结果:本组36例,经过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手术,面部凹陷部位自然饱满,线条流畅,随访12~18个月,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自体脂肪颗粒;面部凹陷;颜面萎缩症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7-0022-03
颜面部软组织凹陷畸形包括先天和后天两种原因,无论是先天的半侧颜面发育不足或半侧颜面萎缩,还是后天各种原因引起的面部软组织缺损,均表现为颜面部的皮肤和软组织局部出现凹陷畸形,双侧面部严重不对称。其中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主要是一侧面部皮肤和软组织进行性萎缩,可累及肌肉、软骨及相关骨结构,萎缩常从头面部某一点开始,先出现脂肪萎缩,随后皮肤开始萎缩,早期治疗病情控制后仍会造成颜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采用皮瓣或肌瓣移植,创伤大,瘢痕大,术后外形臃肿;采用人工材料填充面部凹陷,会出现假体排斥及假体移位,填充部位有异物,手感欠佳。自20世纪80年代Illouz应用脂肪抽吸技术进行脂肪颗粒局部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以来,它已迅速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充填材料。
近年来,随着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技术不断完善提高,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0年10月-2015年10月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方法治疗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患者36例,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18~40岁。其中6例为稳定期轻度半侧颜面萎缩症;30例为面部凹陷,其中颧颊部凹陷10例,颞部凹陷12例,鼻唇沟6例。每例脂肪移植1~5次,每次间隔3~6个月。供区脂肪选择自身大腿外侧。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排除禁忌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拍照,用记号笔标记面部凹陷缺损范围,应用印模材料硅橡胶于面部凹陷处塑形,同时将健侧部位塑形,注意对称性。塑形成功后,应用量杯法测量面部凹陷的缺损体积,保留制作模型,便于二次手术的比对。术前充分准备,针对患者面部凹陷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分析患者面部情况,了解患者需求、期望值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部位,用记号笔标记填充部位及抽取脂肪部位,对填充部位深浅度区分标记,大体估计需要抽取脂肪的体积,应超出填充体积15ml左右。
1.2.2脂肪颗粒的制备:供区一般选择大腿外侧脂肪。碘伏常规消毒,吸脂部位常规局部肿胀麻醉(肿胀麻醉液为2%利多卡因15ml+生理盐水500ml+0.1%肾上腺素0.5ml),麻醉时应充分浸润,麻醉范围应超出标记线1cm。选择大小适宜的吸脂针,连接20ml螺旋注射器,负压控制在20ml注射器5ml左右真空,止血钳固定,由深层向浅层逐层呈扇形反复抽吸,操作轻柔,尽量保证脂肪的完整,减少损伤,抽取足量脂肪颗粒。冲洗,去杂质,提纯,静置后备用。
1.2.3脂肪颗粒移植:根据标记好的区域,碘伏常规消毒,填充区域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外缘相对隐蔽处做一小切口,1mm注射器连接外径2mm钝头注射针,如果面积较大,较深的部位也可用12号腰穿针,刺入远端皮下回抽无血,边退针边注入脂肪颗粒,多隧道、多层次、多点位呈扇形注射,注意注射力度,均匀填充凹陷区域,注意边缘衔接部位,力求自然。注射时注意谨慎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面部神经及血管。凹陷区域脂肪颗粒的注射量一般应以超出实际缺损体积的20%~30%为宜。半侧颜面萎缩患者,对其填充量控制在15~20ml;当皮肤的张力不是很大时,需增加注射量。
1.2.4术后处理:填充部位轻微加压包扎3d,切口处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口服抗生素3d。供区常规加压包扎5~7d,穿弹力服1个月,防止皮下血肿,预防瘢痕增生。
2结果
本组36例,面部填充每个部位3~20ml/次,每次手术间隔3~6个月,手术次数l~5次。患者经过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手术,面部凹陷部位自然饱满,线条流畅,随访12~18个月,未见皮下包块、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典型病例见图1~4。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逐渐出现老化体征和组织松垂凹陷的现象,额部、眉弓部位、下睑、颞部、颊部、鼻唇沟及下颌部等部位会出现凹陷等衰老变化。目前进行微整形的人数越来越多,面部衰老表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不断研究探索的新课题,经过大量临床病例证实,在丰富血液供应条件下移植的自体脂肪是可以存活的。近几年,由于脂肪移植技术的提高及推广,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填充,其在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填充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推崇。使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能得到很好的矫治,皮下软组织的填充尤其是自体脂肪颗粒的填充已经逐渐成为这部分人群的主要治疗手段。
自体脂肪颗粒是一种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其具有取材方便,组织损伤小,恢复较快等优点。脂肪颗粒的制备及移植技术是影响移植后脂肪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大腿外侧脂肪细胞数目多、脂肪干细胞含量高、纤维少、脂蛋白酶活性高、排列致密,属于相对的无血管区,其成活率最高。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脂肪颗粒的吸收也可影响其成活率,动物实验证实移植后颗粒脂肪的吸收率约为40%~50%,脂肪的吸收与手术操作技术有关。本次研究中,笔者科室应用专用3mm内径双孔吸脂针或12号腰穿针接20ml螺旋注射器抽取脂肪颗粒,对于负压控制也规定在20ml注射器5ml左右真空,对脂肪颗粒进行保护,减少了对脂肪颗粒的破坏。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长时间、高速离心可以造成脂肪细胞的大量损伤,笔者科室在常温环境中将制备好的脂肪液静置来纯化脂肪,最大程度上保护脂肪细胞,避免离心造成的损伤。同时控制单位面积注射量,减少局部压力,更有利于毛细血管的生长,大大的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成活率,降低了吸收率。在脂肪颗粒移植过程中,采用多层次、多隧道、多点位呈扇形注射,保证单位面积脂肪颗粒最大化的血液供应。注射后轻柔按摩塑形,填充后轻度加压包扎,使手术效果更完美。本次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两种患者在脂肪填充深度,数量及治疗次数上均有所不同。面部凹陷患者凹陷面积较小,仅为浅层脂肪组织的缺失,单次注射的脂肪量较少,一般每个部位填充3~15ml/次,注射层次较浅,治疗次数也较少,为1~2次;而半侧颜面萎缩症的患者,面部凹陷的范围大,凹陷程度深,单次注射脂肪量也较多,一般每个部位填充15~20ml/次,注射层次较深,治疗次数也因患者自身要求较多,为3~5次。
Kaufman等提出应用三维容积成像可提供脂肪移植注射量的预后成活数据,对凹陷部位的缺损单位面积脂肪注射量进行预测,不需要盲目地为提高手术疗效开创新空间,具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在客观依据的基础上,使医生更精准、更完美地完成手术。
随着新型材料、生物力学、生物技术以及细胞、分子水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开展,干细胞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生命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治疗的前沿技术,称之为再生医学。脂肪干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脂肪的构建与移植的深入探索,逐渐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脂肪干细胞(adiposed derived stemcell,ADSCs)能够在体外稳定增值且衰亡率低,同时具有取材容易、少量组织即可获取大量干细胞、适宜大规模培养、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且其来源广泛,体内储备量大,适宜自体移植,是目前皮肤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但是长期临床效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实,有待于進一步研究。ADSCs与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若能完全达到人体正常皮肤功能状态,将给自体脂肪细胞移植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伴随着脂肪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脂肪移植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微整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