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CEP对中国制造业经济影响的评估
——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

2018-02-02朱文佳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关税进口制造业

魏 方,朱文佳

(1.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 研究生院,格勒诺布尔 38000)

一、引 言

近年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根据WTO的统计,截至2017年11月16日,向WTO通报生效的RTA(包括非活跃的RTA)高达659个,通报生效且真正发挥作用的RTA为445个[1]。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积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3T”*“3T”即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定)及TISA(全球服务贸易协定)。,以寻求更大程度的区域经贸合作。已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所设定的服务业负面清单开放模式、外资管理的全面国民待遇规则、可选择仲裁程序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关于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新标准在推进世界区域经贸合作纵深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是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特别是在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退出TPP之后,RCEP的国际关注度不断高涨。2012年12月至今,RCEP成员国共举行了17轮谈判,议题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竞争政策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多个领域,各方逐渐达成共识,尤其在传统货物贸易壁垒减让方面已有实质性进步。

中国在区域经贸合作上成绩斐然。自1990年以来,中国广泛参加各类区域合作组织性质的论坛会议,至今已签署14个FTA,覆盖22个国家或地区;正在谈判的FTA有9个,辐射范围扩展到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区。作为亚太地区的核心大国,中国一直积极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加强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往来,RCEP是中国推动亚太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战略,在激励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文献综述

学界一直重视对区域经贸合作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早期成果主要是针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形成动因、发展现状、整合困境、战略选择和经济效应的定性分析,近期更多文献开始使用GTAP模型或引力模型定量分析FTA关税减让等贸易壁垒带给成员国经济增长、国民福利、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国内外学者关于RCEP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领域:

第一类文献重点探讨RCEP的关税减让问题。Fukunaga和Isono[2]认为以东盟为中心的五个“10+1”FTA 在时间安排、关税减让水平和发展进程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整合难度大;王玉主[3]认为只有少数东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能达到95%的关税减让要求,因此RCEP可能将实现“接受最低承诺(Race-To-The-Bottom)”;郑学党和庄芮[4]认为应当对发展水平低的成员国优先给予产品早期关税减让,同时由于RCEP具有协议的高水准与落实的渐进性并重的特点,因此将会安排渐进性措施;张彬和张菲[5]认为日本农产品的高保护关税、印度的低开放水平、16年之久的关税减让时间跨度、零关税税目和敏感产品清单的巨大差异使得关税减让谈判进展受阻。

第二类文献主要定性分析RCEP产生背景、谈判进程和中国利益等问题。袁波和王蕊[6]认为RCEP将会增加区域内部的凝聚力,为中国创造和谐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张建平[7]认为RCEP有利于平衡TPP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冲击,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和地位;张梅[8]认为RCEP成员国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国内政治压力和改革难度将可能导致各国在关注焦点上的分歧,增加谈判难度,同时也可能给亚太地区局势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对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刘威和陈继勇[9]认为TPP和RCEP在亚太经济一体化中的竞争性将使中美亚“三元”贸易中的跨境生产网络难以持续,为此中国应当坚持深化参与RCEP谈判。

第三类文献集中对RCEP的经济效应展开定量评估。Itakura[10]使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比研究RCEP和东盟区域内其他FTA的经济效应,发现RCEP带给东盟国家的经济效应最大;Petri等[11]使用同样方法发现RCEP将使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分别增长1.4%、1.8%和3.9%; Cheong和Tongzon[12]对比分析TPP和RCEP的经济效应后发现中国加入RCEP将扩大各成员国的收益;汤婧[13]采用GTAP7.0数据库的模拟结果显示,RCEP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实行将对中国GDP、福利增长产生正向效应;刘冰和陈淑梅[14]认为RCEP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将放大区域内零关税对成员国的GDP、福利、贸易规模的正向效应;孟猛和郑昭阳[15]运用CGE模型计算发现TPP未建成而RCEP建成将显著提高中日韩三国的福利水平;史本叶和王玉莹[16]认为建成RCEP可以有效应对TPP 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汤婧[13]、陈淑梅和倪菊华[17]、高敬云和陈淑梅[18]以及刘艺卓和赵一夫[19]还立足产业层面分析RCEP对中国特定行业产出和进出口的经济影响,为制定更灵活有效的产业开放和升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选取在RCEP谈判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细分制造业部门的行业异质性,运用最新版的GTAP数据库定量评估建成RCEP对中国细分制造业部门产出、出口规模、进口规模和产品附加值的影响方向及程度,补充产业层面上关于中国加入RCEP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在RCEP框架下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更具行业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模拟方案设定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GTAP)是由美国普渡(Purdue)大学教授Hertel于1993年开发的一套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多国(地区)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软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被用于事前定量模拟预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其成员国乃至非成员国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与此同时,GTAP模型在关于补贴、能源、环境等政策的经济效应模拟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被广泛地用于分析上述经济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福利水平、进出口规模、贸易条件等的宏观影响以及部门产出、进出口、附加值等的微观影响,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本文使用2016年4月最新更新的GTAP9.0版本数据库,覆盖了140个国家(地区)和57个部门分类,以2011年美元价值为计算基础。

关于GTAP模型中的国家(地区)分组,考虑到RCEP是目前亚太区域经贸合作中重要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有可能成为迈进中国倡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建设的可行路径[20],因此我们将所涉及的140个国家(或地区)分为13个组别,即中国*本文指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东盟七国*该组成员是既属于RCEP又属于FTAAP的东盟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越南。、东盟三国*该组成员是仅属于RCEP的东盟国家,包括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北美自贸区、俄罗斯、FTAAP其他成员*包括智利、秘鲁、中华台北和中国香港,GTAP 9.0数据库中无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数据,由于其贸易总量偏小,对模拟结果影响不大,因此忽略不计。、欧盟和其他。

GTAP9.0数据库采用了CPC*CPC: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联合专利分类体系。和ISIC*ISIC: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两类标准划定57个部门,其中1—13项和19—26项为CPC编码,14—18项和27—57项为ISIC Rev.3编码*具体见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databases/contribute/concordinfo.asp。。本文根据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及其与ISIC、CPC标准对照关系并结合研究需要,将GTAP模型中所涉制造业整合为10个组别(除其他行业),具体如表1所示。由于部分制造业在亚太地区属于敏感行业*本文界定的敏感制造业是指平均进口关税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具有中高关税减让阻力的制造业部门,进口关税数据来自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tariffs_e/tao_help_e.htm及GTAP 9.0数据库。,进口关税减让的阻力较大,需要较长周期,短期内极有可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本文在设计模型方案时考虑了制造业细分组别关税减让表现的异质性,以更加贴近现实,界定表1中编号1—3、7—9为敏感制造业,编号4—6、10为一般制造业,编号11为其他行业。

表1 GTAP模型中的部门分组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GTAP 9.0数据库整理。

RCEP各成员国发展程度不一,且制造业各细分部门关税减让难度各异,那么在RCEP协议签署后即实现所有制造业进口关税降为零不切实际,RCEP谈判最终极有可能达成阶梯式关税减让方案。本文据此设计了三种评估RCEP对中国制造业经济影响的模拟方案。

方案1:RCEP各成员间一般制造业进口关税减让50%,敏感制造业和其他行业进口关税不变。

方案2:RCEP各成员间敏感制造业进口关税减让50%,取消一般制造业进口关税,其他行业进口关税不变。

方案3:RCEP各成员间取消所有行业进口关税。

其中,方案1最为保守,方案3最为极端,方案2相对最易实现,其模拟后的结果也更具有政策指导意义,三种模拟方案的关税减让力度逐渐提升,自由化程度依次增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设定的关税减让模拟方案只针对RCEP成员国,RCEP成员与非成员之间的进口关税保持不变,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关税壁垒保持不变,在GTAP模型中仅选择进口关税(tms)作为冲击变量,不考虑技术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等因素,采用Gragg方法进行一般均衡模拟求解。

四、模拟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GTAP9.0数据库,按照上述三种模拟方案对建成RCEP将如何影响中国十类细分制造业的部门产出、出口规模、进口规模和产品附加值分别进行模拟分析。

(一)部门产出

建成RCEP三种降税方案的中国细分制造业部门产出的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RCEP方案的中国细分制造业部门产出变动情况

注:表中基期为2011年。下表同。

由表2可以看到:第一,如果RCEP成员国一般制造业的进口关税减让50%而其他部门进口关税不变,那么中国石油及煤制品、化学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及其制品、机械设备的部门产出将下降,而且这种负向影响随着RCEP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而愈发明显。第二,加工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其他制成品这三个关税减让难度相对较大的行业在RCEP方案1中将经历部门产出的下降,但随着RCEP关税减让范围的扩大和幅度的提高,这三个行业的部门产出变动可以由负转正,其中纺织服装在方案2和方案3中均将出现十类细分制造业部门产出变动中的最大增幅。第三,其他三个关税减让难度大的行业部门产出变化呈现异质性,矿物制品部门产出在三种模拟方案中的变动均为正,运输设备部门产出在较低程度的RCEP贸易自由化框架下将增加,但随着贸易进一步开放,其产出将出现下降,电子设备的部门产出变动将在完全取消关税的RCEP方案中由正转负。综合来看,如果按照最易实现的方案2建成RCEP,那么中国纺织服装、加工食品和饮料、其他制成品、矿物制品、电子设备将获得部门产出增加,石油及煤制品、化学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及其制品、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将经历产出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上述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尚缺乏国际竞争力,贸易自由化将冲击该类行业的部门产出规模。

(二)出口规模

RCEP建成后中国细分制造业对各国(地区)的出口规模变动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RCEP方案的中国细分制造业对各国(地区)出口规模变动情况

注:基期单位为亿美元,其他均为%。下表同。

由表3可以看到:第一,加工食品和饮料对日本、韩国和东盟的出口将增加,而且随着方案1到方案3区域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出口规模的增幅会不断提高,最大增幅可达到124.30%,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出口虽然在方案1中出现小幅下降,但这种负向影响随即在更有可能达成的方案2中被消除,在完全取消关税的方案3中出口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对区域外各市场的出口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RCEP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贸易转移效应越明显。第二,纺织服装、其他制成品、矿物制品和电子设备的出口规模变化趋势大体与加工食品和饮料一致,仅在方案1中对区域内某些市场的出口规模有下降,但该负向影响在最易实现的方案2和最理想的方案3中将被扭转,而且RCEP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贸易创造效应越明显;对区域外市场的出口规模则均呈现下降,除矿物制品和电子设备对其他FTAAP国家的出口规模变动例外。第三,化学橡胶塑料制品和机械设备对区域内各市场的出口规模无论在哪种模拟方案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对区域外各市场的出口规模变动则基本为负,例外的仍是对其他FTAAP国家的出口。第四,石油及煤制品、金属及其制品对区域内非FTAAP覆盖范围的东盟国家的出口规模在三种模拟方案中均有所下降,同时前者在方案1中对新西兰的出口也将下降,除此之外上述两个行业在区域内各市场的出口均将增加,而对区域外各地区的出口规模则无一例外地出现下降。第五,运输设备对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七国的出口在三种模拟方案中均将增加,对印度的出口会在方案2和方案3中扩张,对澳大利亚和东盟三国的出口则仅在较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模拟方案1中才会增加,针对区域外的出口目的地,三种模拟方案中该行业对俄罗斯的出口将增加、对欧盟的出口将下降,而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仅在最理想且不易实现的方案3中发生贸易转移效应。总的来说,RCEP建成后中国大部分细分制造业对区域内市场的出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对区域外市场的出口会发生贸易转移,变动幅度存在行业异质性。

(三)进口规模

RCEP建成后中国细分制造业从各国(地区)的进口规模变动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到:第一,无论哪种模拟方案,中国机械设备的进口均将由区域外和新西兰转向区域内其他市场,其中最大增幅59.93%出现在方案3中从印度的进口,表明中印双边贸易潜力巨大。第二,其他三个关税减让难度相对较小的石油及煤制品、化学橡胶塑料制品和金属及其制品在三种模拟方案中从区域外市场的进口均有所下降,主要转移到了区域内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第三,矿物制品在方案1中从日本、韩国和东盟七国的进口呈现下降,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东盟三国以及区域外北美自贸区、欧盟和俄罗斯等市场的进口会小幅增加,如果该行业实现了更深程度的贸易自由化,那么行业进口来源地将重新优化配置,不仅从区域外转向区域内的日本和韩国,而且从澳大利亚、印度和东盟三国的进口将进一步增加,从新西兰和东盟七国的进口则会下降,这可能并非源于关税因素,而是由其制造业产品本身在中国市场缺乏竞争力导致。第四,运输设备在方案1中会减少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若该行业能实现大幅关税减让,该行业的进口来源将重新集聚于区域内,在完全贸易自由化的情形下,从日本的进口规模可增长81.47%;电子设备在方案2和方案3中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进口会下降;从区域内其他市场进口规模的变动情形基本与运输设备一致。第五,加工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的进口在方案1中会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转移到其他市场,但在实现大范围关税减让乃至零关税后,来自上述市场的进口将大幅增加(除从东盟七国进口的纺织服装和方案3中从东盟三国进口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外),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纺织服装可以增长229.01%,从韩国进口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增幅高达143.37%,再次表明RCEP区域内的贸易往来存在巨大的扩张空间。第六,其他制成品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七国的进口在方案1中会经历0.41%—3.58%的下降,但实行更深层次的贸易自由化会将进口变动由负转正且增幅会不断提高,同时其将不利于从新西兰的进口,而针对区域外进口市场,RCEP框架下大范围的制造业关税减让不会对该行业从NAFTA、欧盟和其他FTAAP国家的进口产生负向影响,即使在完全零关税的方案3中也不会发生完全的进口转移,而且降幅不大,维持在0.62%以内。总体而言,如果RCEP实现大范围制造业关税减让乃至完全零关税,那么中国大部分细分制造业从区域内各市场的进口规模都将大幅增加,RCEP的建成可以为各成员国提供更广阔的出口市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

表4 不同RCEP方案的中国细分制造业从各国(地区)进口规模变动情况

(四)产品附加值

RCEP建成后中国细分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变动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RCEP方案的各国(地区)细分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变动情况 单位:%

由表5可以看到:第一,建成RCEP的任一模拟方案均将降低中国石油及煤制品、化学橡胶塑料制品和机械设备的产品附加值0.04%—1.08%,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同类产业产品附加值会提高,表明RCEP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固化中国上述两个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不利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二,加工食品和饮料的产品附加值在方案2和方案3中将显著提高,尽管增幅较小,相对区域内的日本、韩国、印度和东盟三国和区域外各地区将愈发具有竞争优势。第三,纺织服装、其他制成品的产品附加值变动在大范围制造业关税减让和完全零关税情形下由负转正,表现不如印度但仍优于区域内其他国家。第四,金属及其制品、运输设备和电子设备的产品附加值变动会随着RCEP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由正转负,不利于行业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上攀升。综合来看,建成RCEP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加工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其他制成品和矿物制品的产品附加值,对其他六个细分制造业的附加值变动存在负向影响,在RCEP贸易自由化框架下进一步被固化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地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GTAP模型,考虑细分制造业的行业异质性设计更贴近现实的三种模拟方案,基于此分别从部门产出、出口规模、进口规模和产品附加值四个方面,对建成RCEP如何影响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制造业进行了定量评估,发现RCEP关税减让对细分制造业的部门产出和产品附加值产生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属于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且关税减让谈判难度较大的石油及煤制品、化学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及其制品和机械设备的部门产出和产品附加值将下降,加工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其他制成品、矿物产品的部门产出和产品附加值将上升,而且RCEP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部门产出和产品附加值的变动幅度越大;RECP建成对中国各细分制造业的进出口规模均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存在程度差别,总体上随着关税减让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与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将越来越紧密。

RCEP的建立将对中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贸易自由化在为制造业提供更广阔市场的同时还会对一些制造业部门带来冲击,那么中国务必在制造业发展上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抵消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负向影响。鉴于此,本文尝试从规则谈判和产业升级两个角度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引领制定RCEP制造业规则,推动谈判进程。作为RCEP框架下的核心成员国,中国应积极引领制定RCEP规则,以中方制造业利益为出发点,以合作共赢的心态与各成员国商讨切实可行的规则措施,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等议题谈判进程;组织专门谈判小组就制造业中存在的敏感问题实行事前评估和专项研究,明晰各方之间存在重叠或冲突的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制造业相关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出贡献。

其次,加强与RCEP成员国制造业合作。中国应借助RCEP平台,结合国内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需求,推动区域产业链合作,改变中国处于制造业价值链低端的被动地位;积极与日本、韩国等技术领先国家加强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沟通和合作,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向外商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创新商业经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差距。

再次,促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形成非价格竞争优势,巩固国际竞争力。在保证诸如加工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产品质量的同时,鼓励企业创新理念、树立品牌,努力将文化、情怀等理念融入产品价值中,向国际市场提供独具特色的异质性产品,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倡导优势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标准,并支持其与国际标准接轨,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在RCEP区域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

最后,注重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政府要将招商引资的重心从利用资金本身转移到利用技术、专利许可等先进生产要素上,充分发挥资本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企业提供研发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对高校重点学科和研究院所的资金投入,鼓励产学研联合,持续将优秀成果嫁接到生产环节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复杂度,从而减轻RCEP贸易自由化给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发展带来的冲击,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在发展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 Evolution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 the World,1948—2017[DB/OL].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fac_e.htm, 2017-11-16.

[2] Fukunaga, Y., Isono, I. Taking ASEAN+1 FTAs Towards the RCEP: A Mapping Studies [R].ERIA Discussion Paper ,No. DP-2013-02,2013.

[3] 王玉主. RCEP倡议与东盟“中心地位”[J]. 国际问题研究,2013,(5):46-59.

[4] 郑学党,庄芮. RCEP的动因、内容、挑战及中国对策[J]. 东南亚研究,2014,(1):33-38.

[5] 张彬,张菲. RCEP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22-130.

[6] 袁波,王蕊.对我国当前推进RCEP谈判的几点思考[J]. 国际贸易,2014,(1):53-56.

[7] 张建平. 中国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战略考量[J]. 亚太经济,2014,(2):134-139.

[8] 张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主要看点及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比较[J]. 国际论坛,2013,(6):48-53,78-79.

[9] 刘威,陈继勇.TPP与RCEP的竞争性及对中美亚“三元”贸易的影响研究[J].亚太经济,2014,(9):3-7.

[10] Itakura, K.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and Improved Connectivity and Facilitation in ASEAN for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R]. ERIA Discussion Paper ,No.DP-2013-01,2013.

[11] Petri, P. A., Plummer, M. G. , Fan, Z.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 Asian Economic Journal, 2012, 26(2): 93-118.

[12] Cheong, I., Tongzon, J. Compar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d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J].Asian Economic Papers, 2013, 12(2): 144-164.

[13] 汤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整合困境及其对中国经济福利与产业的影响分析[J]. 财贸经济,2014,(8):85-93.

[14] 刘冰,陈淑梅. RCEP框架下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4,(6):91-98.

[15] 孟猛,郑昭阳.TPP与RCEP贸易自由化经济效果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15,(4):67-75.

[16] 史本叶,王玉莹. RCEP 与TPP 经济效应的比较研究——基于 GTAP 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2016,(6):92-99.

[17] 陈淑梅,倪菊华. 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经济效应——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 亚太经济, 2014,(2):125-133.

[18] 高敬云,陈淑梅.巨型贸易协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TPP、TTIP与RCEP的模拟比较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7):58-68.

[19] 刘艺卓,赵一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2017,(6):118-124.

[20] 全毅.TPP 和RCEP 博弈背景下的亚太自贸区前景[J]. 和平与发展,2014,(5):75-89.

猜你喜欢

关税进口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数据进口
数据—进口
数据 进口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