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分析
2018-02-01秦如海周荃吴丽珊
秦如海 周荃 吴丽珊
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1
在高原地区开展电力工程施工,特殊的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施工难度加大,可能影响工程成本的复杂性因素变多。因此,在高原地区开展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必须更加重视造价控制,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质量的同时,科学分析和控制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提升工程综合效益。
1 工程造价的构成
工程造价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造价依据主要是电力行业定额和政府发布的工程所在地的材料及机械价格。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工程造价集经济、技术和管理于一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技术条件差异、地质自然条件差异、建设场地环境差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会对造价产生影响。例如,35KV、110KV、220KV、500KV等不同电压等级、架空和电缆等不同架设形式、不同回路数、杆塔基础形式、导线截面、耐张塔比例都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建设场地的自然地质条件、有效工期时间长短、汽车及人力运距,拆迁青苗补偿植被恢复等费用、主材价格波动等会影响工程造价高低[1]。
2 高原地区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因分析
一般而言,高原地区工程造价要高于普通地区,主要由特殊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对工期、人工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机械成本等影响而造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有效工期较短。在高原地区,特别是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极低,且易发生冰雪、雨雾、大风等恶劣气候条件,每年至少有60天处于停工状态,有效工期往往只能在每年3月至次年的10月。如果施工时间跨越冬歇期,会闲置大量的人、材、机,并产生库存积压和保管成本。同时,高原地区气候地质灾害事件多发,夏季多雨天气容易发生土壤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塔基稳定性。
第二,劳保费用增加。高原地区具有温差大、气压低、氧含量低等特点,对人员的身体素质挑战较大。施工企业在组织高原地区施工时,必须采购更多的劳保用品,如便携式吸氧设备、移动高压氧仓,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等设备和必要的取暖保暖装备,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体检和休养,进行体格筛查,增加医疗保障成本。此外,还需要建设高原习服基地,增加了运行和培训成本。
第三,人员机械劳动效能降低。相关研究表明,高原地区施工人员劳动能力下降,持续劳动实践缩短,完成单位任务量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大约是平原地区的1.2~1.5倍。同时,高原地区不仅施工人员劳动效率降低,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烧不充分、油耗比增加,同时机械操作人员由于缺氧对机械操作的精准性下降,导致施工机械工作效率也出现明显下降。
有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机械降效系数呈线性正相关。具体的机械效率及机械降效系数与海拔高程之间的关系,如表1。
表1 机械降效系数与海拔高程关系对照表
采用线性回归统计海拔高度与降效系数之间关系可得到拟合函数:降效系数=0.11*海拔高度+0.78,即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米,机械降效系数会增加11%。
第四,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在材料选择上,高原地区和普通地区对材料的参数和材质等指标的要求差别很大。比如气压下降后,线材外绝缘强度会下降,电气间隙击穿电压也会下降,在高原地区对材料绝缘性和耐击穿能力要求就会显著高于普通地区,相应材料采购成本就会增加。
第五,材料运输成本增加。高原地区往往人烟稀少、物产寡薄,市场供应不如平原地区繁华,甚至连汽油、柴油等燃料都不能就近添加,增加了施工机械的进出场成本。再加之高原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往往不够完善,水泥、钢材、模板等建筑材料需要长途运输,在无道路通行的地段需要通过人工运输、畜力运输、搭建便索道运输等方式,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大大增加。有数据显示,在高原地区单位里程的材料运输成本是平原地区的1.5倍以上[2]。
3 高原地区电网工程造价实证分析
某省电力施工企业曾完成四项特高压送电线路竣工投产工程,分别为:110KV输变电工程、220KV输变电工程、220KV输变电工程、500KV输变电工程,工程均位于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居于2150米至4600米之间),根据工程决算,四项高原地区特高压送电线路造价水平分别如表2。
表2 某省4项高原线路工程造价水平表(数据来源:赵建忠等)
分析该数据并与现行的电力施工项目造价编制定额对比发现,高原地区单位长度的造价要远高于普通地区工程单位长度造价,且人工费、材机费均出现显著上涨,验证了前文分析的合理性。
笔者认为,在高原地区开展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应充分考虑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可稍提高定额水平,科学设置高海拔地区的人、材、机价差调整系数,更好有效地确定和控制高海拔地区的工程造价。
[1]赵建忠.高海拔对电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低碳世界,2013,(20):131-1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