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双反转回复序列在诊断脑白质病变中的应用
2018-02-01,
,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2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1)
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生率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及年龄、吸烟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在早期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等。目前,WML并无系统治疗方案,多数患者病情可逆。因此,如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症状的出现或改善已出现的症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诊断WML的常用检查方法,主要依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WML病变于该序列呈高信号,于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有研究报道[1],双反转恢复序列(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对脑内病变的敏感度较高,有利于发现WML病灶,及时评估病变程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DIR及FLAIR序列在脑白质病变中显示病灶的差异,从而探讨DIR序列在诊断脑白质病变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均为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于2016年3月~11月接诊,经MRI检查诊断为脑白质病变,病灶均为散在、多发斑点状,无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症状。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5~75岁,平均(49.1±10.2)岁。受试者均脑组织结构正常,无畸形、脑萎缩、占位性病变及大面积梗死。所有受试者均得到本人或亲属的知情同意。
1.2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skyra 3.0T 超导型MRI系统,所有患者除进行常规扫描外,均行DWI、FLAIR及3D DIR 序列扫描。扫描参数:轴位DWI序列,TR3700 ms,TE65 ms,层厚5.0 mm,FOV 230 mm×230 mm;轴位T2-FLAIR,TR8000 ms,TE81 ms,层厚5 mm,层数19层,间隔1 mm;矢状位3D DIR序列,TR7500 ms,TE319 ms,层厚1.4 mm,间隔0 mm,FOV 230 mm×230 mm,fat suppression 为Fat sat,mode为strong。
1.3图像分析 3D DIR序列进行轴位重建,层厚5 mm,间隔1 mm,重建方位尽量与FLAIR序列匹配并由影像学医师进行读片,WML病灶多呈等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D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统计各序列显示病灶的数量,并选取一定数量的病灶计算其信号强度比(SIR),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DWI序列根据WML病灶好发部位划定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区及半卵圆中心等区域,由影像学医师选取病变最显著区域为感兴趣区(ROI),每位患者分别测量正常脑白质及ROI的ADC值。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采用两相关样本的Wilcoxon signed Ranks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病灶均为散在、多发斑点状WML,无病灶融合等难以计数现象,病灶以双侧额叶及放射冠区多发,颞叶、枕叶少见,无小脑WML患者。27例患者经FLAIR序列检测出病灶总数为239个,人均(10.8±10.2)个,经DIR序列检测出病灶总数为398个,人均(14.7±15.5)个,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0)。选取100处病灶,其DIR及FLAIR序列SIR均值分别为(6.35±3.71)、(3.50±1.61),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7.88,P=0.000),DIR序列检测方法优于经FLAIR序列检测方法;ADC值:正常脑白质平均为(0.52±0.02),ROI区为(0.61±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P=0.000)。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ROI区ADC值与DIR序列(r=0.71,P=0.00)及FLAIR序列(r=0.63,P=0.000)所显示病灶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典型病例见封三图1-3。
3 讨论
WML是指在CT或MR图像上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的弥漫性斑点、斑片状病灶。CT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等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目前认为,WML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①弥漫性脑动脉病变使小动脉硬化,局部血流灌注不足,发生慢性不完全缺血[2];②进展期WML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非进展期患者增加,脑脊液中白蛋白、IgG浓度增高,导致白质损害[3];③基因突变。WML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①智力、认知功能障碍;②下肢运功障碍;③头晕等高血压原发病表现。
研究表明,WML患者发生脑卒中及痴呆的概率显著增加,并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等密切相关。WML患者的智能衰退是全方面的,且其认知障碍与WML的严重程度一致[4-5]。此外,WML与年轻时的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证明WML的发生并非完全属于自然老化,属于病理过程[6-7]。因此,敏感度较高的检查手段对脑白质病变的发现及病情评估是有必要的。
随着MRI技术的普及,WML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可以更加准确可靠地对脑白质病变进行分级。目前常用的WML分级方法为ARWMC、Fazekas、Scheltens及YLikosko分级等,大多数分级方法均涉及病灶的部位、形态及信号等因素。因此,显示更多微小病变有利于WML病变的检出及分级。
由于大脑半球脑白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穿支动脉,动脉垂直于脑表面深入脑白质,侧支循环较少,易受灌注不足影响,从而发生缺血性脑白质病及脱髓鞘改变,其病理改变为髓鞘脱失、胶质细胞增生及轴突减少,因轴突可有效抑制水分子的扩散,其缺失时可引起细胞水含量的变化,从而导致ADC值的改变。有研究报道,病变区域ADC值与WML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可鉴别病变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阶段。本研究中,WML病灶区域的ADC值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且与FLAIR及DIR两种序列所显示的病灶数量呈明显相关,与DIR序列的相关系数高于FLAIR序列。
DIR序列是一种较新的MRI方法,该序列可以通过施加两个反转脉冲提高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对比,通过在不同时间施加反转脉冲可以使脑脊液及脑白质信号被抑制,从而显示脑灰质,或抑制脑脊液及脑灰质信号,显示脑部白质结构,降低了脑白质信号对于WML信号的影响。因此,脑白质病变在DIR序列对比度较FLAIR更高,对于小病变的发现率高于FLAIR序列[8]。本研究中,DIR序列所显示的病灶的数量明显多于FLAIR序列,通常可以显示FLAIR序列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此类病灶以皮层下小斑点状病灶为主,多位于双侧额叶、放射冠区等WML好发部位(见封三图1、2),其信号强度通常较典型的脑白质WML略低,于FLAIR序列中常呈现与脑白质相等或略高信号。由于DIR序列能够更好地抑制脑白质信号,因此绝大多数WML病灶的SIR明显高于FLAIR序列。在所选取的100处病灶中,绝大多数病灶的SIR于DIR序列明显高于FLAIR序列,其中10例病灶的SIR值于FLAIR序列较高,平均较DIR序列高21%。除硬件及成像技术对图像质量的限制外,其可能的原因还有此类病灶区域脑组织髓鞘尚未完全脱失,存在部分其组织结构相对正常的脑白质组织。因此,其信号于DIR序列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导致其SIR减低。
综上所述,在WML病灶检查中,DIR序列在显示病灶数量及信号强度方面均明显高于目前常用的T2-FLAIR序列,DIR序列可以更好地帮助发现WML病灶及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对于临床治疗及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