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018-02-01刘丹丹狄乾斌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组内组间

刘丹丹,狄乾斌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国外地理学者Kragman将地理区位因素引入对区域经济学的解释框架中,并由此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多从国家、或省市层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时段的经济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评价分析。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经充分指出我国或省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问题,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差异性问题仍然是当前关注的重点内容。

2016年,我国已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5 506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61%,中部占27%,西部占12%,东、中、西三大区域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平衡问题。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差异,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尤其自《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各地区都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临海临港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沿海地区发展的节奏与幅度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效益发挥。本文以辽宁省沿海6个地级市为研究范围,运用泰尔指数对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评价探讨,以期能够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是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研究指标。绝对指标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等级水平的差异,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化速度会影响其趋势变动;相对指标则反映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区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影响其变动趋势,主要体现在地区差距的内部。

泰尔指数也称锡尔指数,泰尔熵作为衡量独立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的指标而被经常使用,泰尔指数是由荷兰经济学家泰尔(Theil,1967)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经济差异而得名。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T为辽宁省沿海总体经济差异,TBR表示组间差异,TWR表示组内差异,i为地区(i=1,2,3,4,5,6 分别表示辽宁省沿海大连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盘锦市、葫芦岛市),yi为i地区的GDP占辽宁省沿海地区GDP的比重,pi为i地区的人口数占辽宁省沿海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yij为i地区次级单位j占i的GDP比重,pij为i地区次级单位j占i的人口比重。T值越大,代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程度越大,反之,T值越小,代表不均衡程度越小。

为了衡量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对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贡献的大小,我们可以计算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对辽宁省沿海地区总体经济差异的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进一步整合成能反映区域间相对分离程度的新变量——地带分离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Sr为地带分离系数,P为所有区域的总人口数,Pmin为所有区域中人口最少区域的人口数。

(二)数据来源

本文将辽宁省沿海六市的县级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采取GDP和人口数这两个变量指标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指标,研究时间跨度为2007—2014年,主要研究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

二、结果分析

(一)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的时间特征

本文选取人均GDP为分析指标,考查2007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变化(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辽宁省沿海六市的人均GDP的变化状态是一致的,2007—2014年人均GDP逐年增加,大连市的人均GDP远高于其他五市。

以绝对指标标准差与极差的变化态势来看,近八年来,辽宁省沿海六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均GDP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城市之间有明显差距,并且差距还在不断增大(见图2a)。极差和标准差分别由2007年的39 165元和16 085元增加到2014年的103 111元和39 392元。图2a表明,辽宁省沿海六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是逐渐增加的,与辽宁省沿海六市的人均GDP之间的变化态势是一致的。但是,以相对极差和变异系数来看(见下页图2b),随着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各项指标测度的经济差异逐渐减小。辽宁省沿海区域的变异系数在整体上趋于平缓,变化幅度不大,以近八年的数据显示来看,2007年为最低值0.5532后,开始缓慢上升,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0.5860后,开始缓慢下降,但趋势较为平缓。变异系数的值越大,表示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越大,反映出经济发展差异的总体变化态势。

图1 2007年、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均GDP变化趋势

图2 辽宁省沿海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趋势(a.绝对差异;b.相对差异)

总体来看,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的绝对差异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相对差异水平基本保持不变。表明绝对差异的极差和标准差在整体上增大,相反,反应相对差异的相对极差和变异系数在整体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水平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对差异则表现出基本不变的趋势。

(二)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的空间格局

根据公式(1),计算2007—2014年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并且对地区的经济差异进行分解,把其划分为组间经济差异和组内经济差异,由此得到反映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及其相对应的组间贡献率和组内贡献率(见下表)。

可以看出,2007—2014年,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差异呈现基本平缓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其差异变化的和趋势各不相同。2007—2012年区域经济差异整体扩大,并在2011年泰尔指数达到最小值0.0781。2012年开始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差异由缩小趋势转为扩大趋势,根据组间差异贡献率和组内差异贡献率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组内经济的发展迅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则是组内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导致。在近八年里,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组内贡献率均高于组间贡献率,2007—2011年的组内贡献率逐年上升,区域经济差异也随之呈缩小趋势。从2012年开始经济有所回升逐渐好转,到2014年组间贡献率达到最大值,随之,区域经济差异也开始逐渐扩大。由此表明,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不是因为组内差异,而是主要因为组间差异所造成的,要想实现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要把缩小辽宁省沿海六市之间的经济差异作为重要任务。

辽宁省沿海经济差异泰尔指数及贡献率

将泰尔指数中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组合可构成衡量区域之间相对程度分离的新变量,即地带分离系数,由于区域之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在特定时段内的表现不同,因此通过对相同地理单元分类的地带分离系数大小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地带系统内空间差异格局的演变特征。用拥有最少人口的盘锦市为参照地域,计算出辽宁省沿海六市之间的地带分离系数并绘制成曲线,具体(见下页图3)。图3表明,除个别年份较突出外,辽宁沿海地区的地带分离系数呈倒“U”型变化特征。具体来看,2007—2011年是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从2007年最小值2.7682增长到2011年最大值6.7629。这说明,该期间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分离趋同,主要由于刚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六市经济发展速度均缓慢。2011年以后,地带分离系数出现逐渐缩小趋势,说明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分离趋异,这是由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经济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导致六市之间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同时表明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扩大,并不是因为发达城市经济增长落后城市经济停滞或下降引起的,而是由于六市的经济发展不同步所造成。

图3 辽宁省沿海地带分离系数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问题,在辽宁省沿海区域内,经济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辽宁沿海地区特别是六市之间的经济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表明空间尺度越小经济水平差异越大。本文对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差异的研究只涉及了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和如何应对区域经济差异,而在区域经济差异的预警机制和形成机理方面缺乏深层次研究,这也将成为未来主要研究需要拓展的方向。

(二)对策建议

1.制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目标。制定健全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完善区域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表明辽宁沿海地区经济总体差异呈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由组间差异造成的。所以针对该问题,应该将沿海开放政策由大连市向其他沿海五个市进行延伸,同样重视大连市以外的其他沿海城市港口的建设与利用。

2.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上文分析得出,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主要是由组间经济差异扩大所导致,所以六个城市间的差异应更受关注。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源,政府应该依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突出重点产业结构。例如,大连市的船舶工业和滨海旅游业是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应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锦州市和营口市都是深水港,并且海洋资源较为丰富,应大力发展海洋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盘锦市和丹东市则应该主要发展海洋捕捞业。根据辽宁省沿海六市的自身特点,应该实行普遍发展,重点培养的经济政策,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城市群。

3.发挥大连市城市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大连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应发挥其本身的经济辐射实力,带动其余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腹地深入辽中南和辽西北地区,所以沿海经济地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建立六个城市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各要素的融合,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打造出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跨专业和跨区域的优势产业集群。

[1]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2012,(8).

[2]孙紫葳.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3]陈洪全,张云峰.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2016,(2).

[4]陈述.基于泰尔指数的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4).

[5]盖美,张丽平,田成诗.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3,(4).

[6]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8—201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7]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201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8—201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9]Naiquan Liu,Xinyue Ye,Huimin Yang,Ying Li,Mark Leipnik.Manufacturing firm heterogene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fference in China.Regional Science Policy&Practice,2014.

[10]Linhai Mei.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Regional Growth Differences in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16.

[11]Fu YiCi,YaPingHu.AStudyonLowCarbon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intheOceanEconomicZone.Trans Tech Publications,2015.

[12]Mei Shang.Analysis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Trans Tech Publications,2014.

[13]芦惠,欧向军,李想,叶磊,孙东琪.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J].经济地理,2013,(6).

[14]杨宝宝,欧向军,张东升,顾雯娟.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15]任启龙,王利,李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1).

[16]Jidong Zhang,Liyan Wang.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Routledge,2012.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组内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初探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沿海地区冬奥项目发展的研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