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

2018-01-31王洁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共享经济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科技可以实现金融在共享经济上的应用,因此讨论共享经济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政策不断加码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并存。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应用FinTech促进共享经济和共享金融的实现,同时创新消费金融模式,加强合作,深入客户消费场景,拓宽消费金融途径。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银行;FinTech;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

从2017年起,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渐显著,银行按揭贷款难以存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小微企业融资、消费金融成为银行信贷主要投向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0.4%,与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有高度契合点,消费信贷成为市场化的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比较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数据,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资金领域占了60%以上。共享金融的特征与共享经济特征一致,把金融放到共享经济的平台上,可以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进一步扩大金融资源配置的受惠面并渗入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享金融有望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象征,讨论共享经济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势在必然。

一、目前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优势尚存

商业银行有着多年的信用卡、消费信贷等消费金融业务经验,有着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的天然优势:一是累积了庞大的客户基础。以信用卡业务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3.7亿张,2016年5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制银行新增发卡量为10290万张,而区域性银行中有代表性的上海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458.64万张。(见图1)二是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相比,商业银行拥有成本优势和定价优势;三是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相对完整的、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四是商业银行大量的线下网点在服务客户线下业务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7月末,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元,“闪电贷”累计投放突破300亿元,“e招贷”产品交易规模达381亿元,余额逾300亿元。五是商业银行与众多掌握了客户衣、食、住、行的消费场景实体企业已建立起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可以依托这一关系推进消费金融布局;六是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理财信息等高价值数据。

目前凭借风控、低成本资金等优势,银行系消费金融迅速崛起。例如,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非银机构,截至2017年7月末,累计投放贷款已超过1400亿元,其累计授信客户1260万,户均贷款不到6000元。从2016年财报数据的公司来看,目前23家获批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有21 家有银行背景。除兴业外,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招银消费金融等多家都已实現盈利。

二、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劣势

虽然商业银行仍在消费金融领域中拥有可观的绝对份额,但面临持网贷牌照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和业务蚕食,长期依赖线下发展业务的商业银行体系正日益受到挑战。即使2017年11月21日起我国央行和银监会对小贷业务开展监管整顿,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现存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竞争的压力。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也存在诸多劣势:一是缺乏场景的直接掌控能力;第二,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广泛使用以及迅猛扩张,银行业务后端化的情况日益显著;第三,不少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在资金来源方面引进大量创新产品,银行由于资金来源广导致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方面的优势也在不断减少;第四,长期以来,银行消费贷款准入门槛高,银行现有的服务流程和风控模型等都缺少对中低收入为代表的大量长尾客户这一群体的关注,缺乏长尾客户服务经验。

三、共享经济下商业银行拓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对策

1.应用FinTech促进共享经济和共享金融的实现

共享金融本质是“金融+科技+共享”的三方融合。FinTech(金融科技,即financial technology)的应用将会使共享经济和共享金融变为现实,实践共享思维,助推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发展。共享模式包括:一是场景与客户的共享。二是资金源、风险控制等业态的共享(见图2)。一方面,通过与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和理财机构等金融机构合作,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大力降低服务成本,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理财增值方案。另一方面,为了共享资源和数据对接,商业银行通过与数据公司、征信公司、保险公司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合作,可以采用大数据手段控制风险,实现对客户更有效的监控。

2.探索开发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以降低资金成本

在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消费金融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发行不同种类的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不仅能拓宽融资渠道,更是提高收益、分散风险的有效方法。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运用资产证券化运作可以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风险较大、流动性较差、但是稳定的现金流量资产进行一系列的打包与组合,也可以将个人或企业的借款债券、应收账款等非标准资产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进行发行。为了加快资产证券化运作,首先,在现有的金融体系框架下,尽快将证券交易所和银行之间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实现共享,并可以进行自由交易与买卖,增强消费金融的流动性。其次,建立互联网消费产业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优化与改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交易与质押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资产纳入质押库,并允许金融衍生产品在消费金融行业进行公开竞价交易,满足不同投资人对资产流动性的需求,形成一个良性且透明的二级交易市场。

3.加强同业合作和数据共享,增加服务范围并降低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本着开放的心态加强合作,深入客户消费场景。首先,商业银行应与业内的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同业合作,并参与各种产业的资本合作,以共享资源、分享利益,增加客户服务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进数据共享与合作。根据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记录产生的大数据质量很高,如果再结合互联网公司的社交数据和三大运营商的数据进行整合,能更大程度实现大数据的作用并有效实现消费金融风险控制。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三者各具优势。在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三方崛起、“三足鼎立”的背后,是三方“竞合”“互补”关系的充分体现,这既是消费金融服务分层的必然结果,也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格局。据银联商务预测,未来消费金融用户年轻化,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中低收入个人或家庭的小额贷款将保持持续扩张趋势;贷款额度分散化、小额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在用户选择贷款平台风险时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他们首要的衡量标准。面对监管与创新并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一方面强化风险合规意识,有效率地控制消费金融业务中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抓住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进步的机遇进行自我变革,坚持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荣.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困境与路径探寻[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76-80.

[2]黄丁聪.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机遇与对策[J].清华金融评论,2017第2期.73-76.

[3]李麟.基于“云+端+智能”视角看共享生态下银行消费金融创新策略[J].中国银行业,2017第4期.25-29.

[4]黄迈.消费升级有望拓宽消费金融发展空间[J].中国农村金融,2015第24期.41-42.

作者简介:王洁(1973- ),男,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讲师,博士,教研方向: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共享经济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浅谈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特殊目的载体的可行路径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