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使用对大学生面对面交谈的影响

2018-01-31冯文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

冯文锋

摘 要 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认知活动中对手机分配了相当的注意,它可能对人际关系的质量有负面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面谈中,交谈双方手机使用时间对其人际关系质量影响。结果表明:(1)面谈过程中双方使用手机时间相互促进,尤其当话题为闲聊时;(2)手机使用时间与双方亲密感的相关受话题调节,闲聊组时人际关系质量多个指标与手机使用时间成负相关;而深谈组则不相关。我们结合注意分配和话题类型导致的自我暴露等因素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手机使用 人际关系 亲密感 投缘感 移情感受 被理解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移动电话,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手机已经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它已然成为了人们的移动电脑、手表、地图,甚至是用户的私人行为、情绪监控设备。约10年前,Humphreys等人在公共场合跟踪调查人们使用手机的情况,此项研究持续了一年。他们发现,人们在公共场所较少用手机打电话,相较之下,人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玩手机,看短消息,或者是检查手机屏幕是处于开启或是关闭的状态。近年的一个研究通过量化记录咖啡店里结伴的人们使用手机的情况,发现人们基本上都会把手机拿在手中或是放在桌面上,并且每隔3到5分钟就检查一下手机,即使手机本身并没有发出信号提示有来电或信息。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出现在普通朋友的聚会上,即使是夫妻在饭店共进晚餐的时候,大部分夫妻也都会时不时地查看一下手机上的语音或文字消息。这些研究都表明,人们总是密切关注并且高频使用手机,手机已经极大地卷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社交提供的便利是人们频繁使用手机的重要原因。人们把智能手机看作是一种有效的社交渠道。通过保持与网络另一端的社交对象的联通,即使是在待机的情况下,手机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与他人之间无限制的连接感。然而,与他人时刻保持联通感的另一面是智能手机的使用可能会干扰面对面的社交。近期研究表明,相当多的人都体验过所谓的“幻觉震动综合征”——错误地感觉到手机在震动。这种想象出来的震动与前述的人们不断查看手机的现象都反映出:人们对手机信息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并且有着随时准备接受和交换手机信息的冲动。不过,人们这种对手机的高灵敏度却是以减少对当前社交的投入为代价的。我国也有学者指出,人们在拥有手机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负性的社会功能,它的存在对拥有者造成了“反控制”和人际关系的破坏。Turkle 通过一个大规模的定性研究指出,通过手机实现的“多时空”多线互动会阻碍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这要求人们将注意分配给手机,并且会让交往对象觉得,相比眼前的社交而言,另外的(通过手机实现的)社交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和有趣,因此获得更多的关注。

产生于社交之中的与人际关系质量相关的因素,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与投缘感,而这些似乎更容易受到手机使用的破坏。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尤其是量化的研究。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探索了一对一面谈中双方手机使用时间,对谈话结束后双方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的影响。考虑到谈话主题可能也会成为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我们将面谈小组分为闲聊组和深谈组。而人际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则是在谈话结束后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我们的假设是手机使用时间的长短会对人际关系质量产生影响,而话题背景可能会是一个调节因素。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实验随机抽取64名被试,其中男性32人,女性32人,平均年龄21.37岁。所有被试均首次参加实验、身心健康。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分为两两配对的32组,其中同性配对有30对,异性配对有2对。配对的被试随机分配到闲聊组(话题:近期都有哪些热播的电视剧)或者深度交谈组(话题:个人对电视剧的喜好)。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测量了手机使用的行为,包括十分钟的聊天过程中双方使用手机总时间。多个自测问卷来测量聊天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感受。

人际关系亲密度量表。对成对被试间的亲密度的测量采用了人际关系亲密度量表进行测量. 此量表只包含一道题目,选项以7个图形的方式来表示。每个图形由两个圆圈组成,圆圈代之间的重叠程度表示对话伙伴之间的亲密程度。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亲密,7代表极其亲密。

人际反应指标问卷。移情感受的测量使用Davis在1980年编制的人际反应指标问卷,其记分标准是七点量表(1代表一点都不符合,7代表非常符合),每个项目最低分数为1分,最高分数为7分,其中第一项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说明移情感受越强烈。

被理解感量表。被理解感的测量使用被理解感量表。其计分标准是五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每个项目最低分数为1分,最高分数为5分,分数越高说明被理解感越高。

2结果与讨论

从自然情景对话中手机使用的时长来说,本研究反映出了大学生在面对面的人际交谈中会相当频繁地使用手机。10分钟对话期间,被试平均使用时间超出总体时间的三分之一。64名被试中,在过程中完全未使用的有12人,仅占总人数的18.75%。这一结果与前人的观察是相一致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现代人在日常社交中几乎每间隔3到5分钟就会查看手机,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夫妻共餐。从我们的记录来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被试并不仅仅只是查看手机是否有消息,而相当多的情况下,被试会拿起手机来玩,呈现一边聊天一边玩手机的状态。

手机使用时间与亲密感的相关关系.为了分析谈话对象的亲密感体验与自己手机使用时间长短的相关关系,我们对谈话对象在亲密感各项指标上的评价与自己手机使用时间的长度做了分析。皮尔逊相关表明自己手机使用时间与对方移情感受和对方被理解感两个指标上呈显著负相关(r移情=-.32,p < .01;r被理解感=-.27,p < .05),与亲密关系的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相关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在自然情境下,手机使用的时间长短与对方对自己的亲密感受有关,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受到话题的调节呢?为了考察两者的相关关系是否受话题的调节,我们将上述分析在不同的话题背景下重新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话题与人际间亲密关系各项指标与手机使用时间的相关表现为在闲聊组相关显著,而在深谈组相关不显著。闲聊组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与对方各项亲密关系指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投缘感=-.48,p投缘感 < .01;r移情=-.55,p移情 < .01;r被理解感=-.58,p被理解感 < .01;r情绪=-.61,p情绪< .01;亲密感指标相关不显著);而深度交谈组的手机使用时间与亲密关系各指标之间未达到显著的相关。这一结果表明,人际关系会受到手机使用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能并不一定发生在所有的情景当中,相对于自我卷入和自我暴露要求較多的深度交谈情景,人们在放松的、自我暴露低的闲聊情景中受到手机的影响可能更明显。这种情况下,更长时间的手机使用与更低质量的人际关系体验相关。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自然交谈中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关注和使用手机,这种行为模式在面对面交谈中会有相互的促进,并且会对双方人际关系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手机的使用所造成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话题背景的调节,在本研究中,当话题为闲聊时,手机使用所造成的影响更为突出,而当话题为深度交谈时,这种负面的影响却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研究结果提示,尽管手机的确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影响有相对的“敏感地带”,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手机使用都会同等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影响。由于智能手机的大量使用已经是一个不可以逆转的时代潮流,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细化研究,发现容易受到手机使用影响的、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等相关的心理“敏感地带”,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蒋索,邹泓,胡茜.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01):114-123.

[2] 李雪.手机使用的负社会功能辨析——简析手机对人的反控制[J].理论界,2009(10):172-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
以“工作坊模式”为武器,提升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情商与销售业绩关系的探讨
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