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

2018-01-31曹立群

考试周刊 2017年73期
关键词:不足自主学习互联网

摘 要: 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越来越高的英语应用要求,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是一个有效和可行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模型,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某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互联网+;自主学习;不足

一、 引言

Henri Holec于1981年出版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引起了西方外语教学界学者们对于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 or LA)问题的关注。到了90年代,西方EFL业界对学习者自主问题的研究、讨论和实践达到了鼎盛期,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中国EFL学者的重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受到了质疑和挑战,英语教学开始倡导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传统教学形式与自学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

二、 学习者自主定义

Holec(1981)提出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决策的思想,是一种全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Holec将LA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确定学习目标;2. 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3. 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4. 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5. 评估学习效果。Holec认为LA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能力。因此,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有效性。

David Little(1991)也指出LA是一种“进行客观的批判性反思,做出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它不是简单的状态或行为,不等于自我导向学习,也不是要求教师放弃所有的主动性和管理权。Dickenson认同LA是学习者承担包括学什么、怎么学、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材料、进度等责任在内的一种能力,并认为根据文化背景、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应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LA。

三、 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模型

Holec于1981年提出LA 概念时,互联网尚处于萌芽阶段。当互联网的触须逐渐深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时,EFL研究者们认识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 建立学生基本信息库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面对五六十人的大班时,无法逐一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如他们的英语学习程度、历史、习惯、需求、进度等等,所以“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学习方案就成为一句空话。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第一步,是收集学生信息。学生以往的学习历史、学习习惯、个人偏好等信息,综合成了数据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库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如他们的学习风格或心理特点,并做出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数据库信息来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了解学习质量,并根据相关信息制订学习计划。

(二) 建立学习评估系统

在学生信息库建立完毕后,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测试和评估体系,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和情感态度进行客观评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而是通过系统软件,教师可以远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他们每天或每周的学习时间;所达到的效果,如完成的任务或某阶段的测试成绩。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往往受到以往经历的影响。有的学生因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遭受过挫折,所以对英语抱有不自信甚至是害怕的心态。基于网络建立的学习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学习偏好、习惯、兴趣、自信心理因素进行调查评估。教师也可以根据这方面的数据,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制定更加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三) 建立智能学习平台

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海量信息。来自目标语言国家的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态素材。但是这些素材难易程度不一,并非所有原版材料都适合所有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学习平台就能向学生提供强大的支持。平台可以根据学生信息库里的收集的學习习惯、程度或评估结果,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水平的一些听、说、读、写材料。等学生在完成了一定量的学习后,逐渐加深材料难度,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 建立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交流空间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流空间提供了多种强大的支持,email、QQ、微信、短信等交流方式彻底革新了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原先学生有问题只能在课堂或教师办公室得到解答的情况,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自主学习软件里设立的在线学习论坛、教师答疑区,分类讨论区等,既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或其他学生请教一些问题,也可以彼此交流一些心得体会。

(五)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智能学习平台建立的前期,教师要向平台提供各种形式、各种内容、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资源。这一步是要在所有教师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师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在教师之间搭起互通有无的桥梁,也为日后相互之间的交流架起了支架。教师可以讨论对于某些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某些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互相交流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四、 自主学习的不足之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的推广在国内获得了一定效果,但其不足之处也开始显现,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 客观原因

1. 硬件无法满足自主学习需要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属于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是完全建立在网络、电脑各种软硬件配备上的。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大学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自主学习中心等,图书馆也提供大量可供学生上网的电脑,覆盖整个校园的wifi在成本和技术上早已不是问题。因此,学生使用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并非难事。但是,自主学习平台、课件、网络课程等软件设施的配备却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学生反应自主学习平台软件更新迟缓,课件乏味,自主学习资源匮乏。另一方面,网络的配备满足不了众多学生的需要,校园网络网速缓慢是很多大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endprint

自主学习并非一句口号空话,也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尝到甜头,不仅教师要花时间和精力,学校更要舍得下血本。学校在一次性的购买自主学习软件后,后续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升级维护是同等重要的。否则,以当今的互联网发展速度,自主学习软件没过多久就会被淘汰。很多大学里的语音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年前学校花了大价钱安装的语音室,多年以后就是废物一堆,键盘失效、软件多年不升级、电脑无法正常运行、话筒和耳机损坏,很多学校的语音室甚至到现在还有放磁带和DVD的设备。

2. 东西方文化差异

曾有在东方执教经验的学者指出,源自于西方文化的自主学习,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和价值观。他们所崇尚的个人主义精神,跟东方文化中所强调的集体主义观念是不同的。西方文化中的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尊重个性特色,寻求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学习者自主这一理念,明显是契合了这种文化和教育理念。反观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學生从小就要学习服从、遵守、放弃,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兴趣得不到尊重。学校大多倡导标准化、统一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地位未受到足够重视。从小养成的被动的学习习惯,到了大学里突然发生转变,也难怪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了。

(二) 主观原因

1. 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正如上文所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始终习惯于“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学习方式和理念。因此,到了大学开始推行自主学习时,很多学生都无所适从,完全没了方向。他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态度和观念上他们没有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所以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应对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能力上来看,他们不是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是没有刻意地去培养这种能力。毕竟,除了学霸以外,大一大二的那些年轻学子们,有哪个又会去认真面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因此,学习动机的缺乏或不明确,也抑制了他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

2. 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置身事外。如果教师自身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解读和理解有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从而对学生放任自流,那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网络是学习的工具;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言,网络就是游戏和聊天工具。这些学生把应该自主学习的时间用在网游和聊天上,而平台实际上完全可以监控和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在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联系这些学生,向他们提出适当的建议和忠告。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角色的退出或缺失。相反,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者,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指导或督促。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自身可能对网络和软件应用的熟悉程度不高,也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个问题,可以在教师平台上解决。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五、 结语

互联网和自主学习对于我们国家都不是新生事物。但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效果,是学生和老师都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必要的。这个习惯,可以令学生终身受益。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没有人能够保证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可以适用于今后一生的工作要求。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果过去的社会变化是以月或者年为计算单位的话,如今要以秒为单位来计算。“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了全新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大学毕业后能继续有效地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社会的需求,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

[3]杜雪莲.基于Web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2015.

[4]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外语界,2004,(4):24.

[5]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学[J].外语界,2002,(3):15.

作者简介:

曹立群,上海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不足自主学习互联网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