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麻风病员肢体残疾情况分析

2018-01-31赵宇靖唐文浩孙文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骨髓炎麻风病麻风

赵宇靖 唐文浩 孙文玥

麻风引起的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损害是造成麻风残疾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为全面了解麻风患者肢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病变及残疾情况,本文对2010-2015年本院住院休养的63例患者情况做了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患者均为本院治愈休养者,临床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麻风。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24~75岁,平均62岁;确诊时间1~32年,平均18年;39例属多菌型(MB),24例属少菌型(PB)。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病例肢体进行外观及功能检查,并结合X线检查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麻风残疾分级标准[1]中手、足残疾标准作出评判(0级,无感觉缺失,无可见性畸形或改变;1级,有感觉丧失,无可见畸形或损害;2级,有可见畸形或损害)。所有检查、评估均由两名以上资深专业人士进行。

2 结果

2.1 麻风手足残疾率与分级 63例患者中,符合1级残疾9例,2级残疾38例,总手足残疾率为74.6%;男、女性患者的手足残疾率分别为85.7%(36/42)和52.4%(11/21);60岁及以上或60岁以下患者的手足残疾率分别为81.3%(39/48)和53.3%(8/15);确诊时间2年及以上或2年以下患者的手足残疾率分别为89%(41/46)和35.3%(6/17);MB、PB患者的残疾率分别为79.5%(31/39)和66.6%(16/24)。麻风手足残疾与性别及患病时间明显相关(P<0.01),而与年龄、型别关系不大,具体情况见表1。

2.2 残疾部位及表现 麻风肢体残疾多发生在手、足等远端骨关节、皮肤软组织,也可侵犯腕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且经常累及多个部位,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2;从表中可知,残疾部位在上肢者共22例(46.8%),下肢35例(74.5%),其中含同时发生在上、下肢者10例(21.3%),下肢残疾的残疾率高于上肢,χ2=7.53,P<0.01。

表1 麻风手足残疾情况与性别、年龄、型别、患病时间关系 例

表2 麻风病员肢体残疾部位分布

肢体残疾的主要表现有感觉障碍、手足底软组织溃疡、四肢远端骨吸收、手足畸形、慢性骨髓炎、神经性关节病变等,各病变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具体表现详见表3。

表3 麻风病员肢体残疾表现

3 讨论

麻风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麻风导致肢体残疾的原因有多种,有直接性的,有间接性的,且多种因素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并使残疾程度加重。

麻风菌可直接侵犯破坏骨组织,局部形成肉芽肿,引起特异性的麻风瘤及麻风性骨髓炎[1],多发生于四肢远端短骨如掌指骨、跖趾骨,病骨骨质密度降低,骨破坏呈多囊、蜂窝状改变,邻近骨膜增生,软组织明显肿胀、甚至破溃,可合并病理性骨折。

麻风菌具有嗜神经的特性[2],它侵犯施万细胞(schwann cell)[3]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是造成残疾的主要原因。周围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具有感觉、运动、自主运动等功能。周围神经损伤后首先出现感觉障碍,表现为支配区感觉丧失,然后可伴有运动异常及血管功能营养障碍;皮肤肌肉的营养障碍使骨骼肌萎缩、变性、肌力下降,上肢出现爪形手、猿掌、垂腕等畸形,下肢可出现马蹄足、爪形趾等畸形;骨营养代谢不良,刺激破骨细胞增生活跃,手足出现自远端开始的向心性骨质吸收破坏,逐渐向近端蔓延[4],可导致手指或足趾部位的完全吸收、消失,呈球杵状改变;关节的营养障碍使关节囊松弛,关节软骨破坏,加上外来反复外伤、机械损伤等因素,最终使关节完全破坏、毁损、畸形,形成神经性关节病变,即夏科氏关节[5],多发于承重关节、多动关节,本组病例中踝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的残疾都为此病变引起。此外,周围神经损伤后支配区域失去了保护性的浅感觉及运动功能异常,易于发生烫伤、扭伤、刀割伤及挤压伤等各类伤害,形成皮肤破损或关节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可产生软组织溃疡,常深达肌层甚至骨质,较难治愈,反复感染后可引发骨髓炎甚至败血症,多发于足底、踝部、小腿、手指等易受压迫处,本组中有7例患者因小腿、足部溃疡反复感染、慢性骨髓炎久治不愈最终截肢。需要注意的是,麻风菌可同时或先后侵犯不同肢体的多条周围神经,因此同一病例可出现多个部位、多种形式的残疾,本组病员中有10例(21.3%)同时有上、下肢残疾。

本组患者总的肢体残疾率为74.6%,高于国内学者的一些报告[6,7],与本组病例的患病时间较久及平均年龄较高有关。本研究发现,麻风残疾的发病率与患病时间长短明显呈正相关,病程短、早治疗患者的残疾率(35.3%)明显低于病程长者(89%);麻风型别与残疾率关联不大,而男性残疾率(85.7%)及下肢的残疾率(74.5%)明显要高于女性(52.4%)及上肢(46.8%),表明男性在自我防护意识及耐心细致方面不如女性;下肢为承重关节,日常生活中易受烫伤、跌伤等意外伤害,如处理不正确、及时,继发感染、关节损伤等,引起残疾的可能性明显增高。麻风危害严重、致残率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麻风患病率持续下降,但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且分布较广泛[8],麻风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降低麻风残疾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进行规范有效的联合药物化疗;并且在确诊的同时,即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麻风的危害性及高致残性,让其明白预防残疾的发生比残疾发生后的

护理及治疗更有价值和意义;要向其普及自我防护的方法和康复训练内容,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皮损加重、神经痛等反应时要立即向专业医师报告、及时治疗处理。对住院患者、老年患者及已有残疾情况发生者,更应在生活上、医疗及心理方面给予更多的照顾和护理,尽可能防止并发症发生和残疾程度加重。

[1] Illarramendi X, Carregal E, Nery JA, et al. Progression of acral bone resorptionin multibacillaryleprosy[J]. Acta Leprol,2000-2001,12(1):29-37.

[2] 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8-39.

[3] Rambukkana A. How does mycobacterium leprae target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J]. Trends Microbiol,2000,8(1):23-28.

[4] Silm FJ, Faber WR, Maas M. The role of radiology in nerve function impairment and its musculo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leprosy[J]. Lepr Rev,2009,80(4):373-387.

[5] 赵宇靖,陈舜英,唐文浩,等. 继发于麻风的神经性关节病[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2):92-93.

[6] 蒋建荣.少数民族地区麻风畸残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12):759-760.

[7] 于德宝,王晓东,刘鸣,等.济南市麻风存活病例残疾状况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11):854.

[8] 龙思宇,余美文,严良斌,等.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400-403.

猜你喜欢

骨髓炎麻风病麻风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37例麻风患者的家庭集聚性调查分析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回顾性分析
麻风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