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奖助学金发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30武旭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奖助学金高校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成立了奖助学金资助体系,这对高校贫困生具有扶持作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大部分高校发放奖助学金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导致奖助学金的上述作用逐渐削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已有问题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奖助学金,然后在分析常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奖助学金;问题;对策

前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教育,国家通过实施奖助学金激励制度来培育、帮助高校生学习文化知识、完成学业。目前,高校奖助学金在发放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性,不利于高校持续建设。从中能够看出,本文对此展开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会为其他高校在奖助学金发放方面提供有效经验。

一、 奖助学金基本介绍

所谓奖学金,指的是个人、高校、国家为激励学生、强化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设立的资金;所谓助学金,指的是国家为帮助家境窘迫的良好学生继续完成学业而提供的资金帮助。高校奖助学金分类有三种,第一种为国家奖学金,第二种为国家助学金,第三种为国家励志奖学金。此外,社会团体以及高校自身也会相应设置奖助学金,其中,高校自身会设置专业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不同类型奖助学金的资金数量不相一致,近年来,奖助学金的资金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部分高校并未具体落实发放工作,发放过程中常见问题如下。

二、 常见问题

(一) 伪贫困生数量较多

奖助学金发放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即伪贫困生这一问题,由于相关文件并未对贫困生做出严格、相对明确的定义,进而高校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没有可靠依据,界定方法缺乏合理性,常以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和当地开具的贫困证明为唯一的评定依据,再加上,当地开具贫困证明的工作人员仅出于乡土人情才实施的开具行为,并没有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因此,伪贫困生数量会相应增多。

(二) 发放名额过于绝对

奖助学金根据高校等级、招生水量、办学质量、地域差异等因素确定发放名额,高校根据院系人数等比例确定发放名额,在此期间,并未考虑不同班级实际贫困生数量,过于绝对的发放名额会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失去资助机会,同时,并不贫困的学生会享受被资助待遇,从中体现了奖助学金失衡的发放现象。

(三) 评定条件操作性较弱

虽然国家对奖助学金制定了明确的评定条件,但是评定条件面对较多申报名额、较大数额资金,往往会弱化操作性,高校常以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定被资助对象,最终往往性格相对开朗、人员较好的学生会被资助,反之,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会落选,从中能够看出,奖助学金存在非公平的发放现象。

(四) 发放原则较片面

目前,我国高校被奖助学金资金的对象无需履行相关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被资助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并且学生会积极加入到伪贫困生这一行列中来,进而会使奖助学金发放进入到不良的循环状态中,会弱化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效果,这对高校生身心素质具有不利影响。

三、 解决对策

(一) 明确贫困标准

高校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除了要检验家庭基本信息表以及贫困证明真实性之外,还要扩大评定范围,即对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人口数量、经济来源、家庭成员身体情况、家庭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全面分析,此外,还要对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具体考察,在综合上述因素的基础上,針对学生进行贫困评定,以免出现失信评定现象,进而不利于后续奖助学金的顺利发放。

(二) 充分保障学生利益

确定发放名额时,应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学习实际,并对学生家庭资料、资助历史资料、个人消费资料等妥善保管、动态更新,同时,高校领导以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互评结果等方面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被资助资格。进而教师能够确定本班贫困生的具体数量,这不仅能够保障真正贫困学生获得资助的权利,而且还会优化学生管理效果,以及助学金发放质量。

(三) 坚持公平的发放原则

高校发放奖助学金后,为了体现奖助学金的应用价值,应对被资助学生全面监督,做好发放后的监管工作,这不仅能够对学生正向引导,而且还会避免出现伪贫困生这一现象,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后能够减轻家庭的资金压力,并且学生会以优异成绩回报学校和国家;学习进步明显、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取奖学金后,会再接再厉,保持谦卑、乐观的学习态度。

(四) 调整资金方式

首先,国家奖学金应专项设置。针对学习成绩突出,或者某一方面擅长的学生予以奖学金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学生会再次突破自我,不断努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对学生在精神方面给予支持,这有利于学生均衡发展、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然后,细分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于高校学生在家境、学习能力、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高校应将这类奖学金细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立奖学金和特困奖学金,前者即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难题的学生具备评定资格,后者即家庭无法支付学习费用,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具备评定资格。励志奖学金细分后,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高校的人文关怀,并且学生会对高校充满感激之情。最后,助学金有偿化。为了避免得到助学金资助的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为了使学生履行相应义务,高校将助学金与勤工俭学巧妙连接,即被资助的学生应丰富上岗经历,在岗位工作中不断补充自我、完善自我,同时,有利于提高助学金发放利用率。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在奖助学金发放中存在的伪贫困生数量较多、发放名额过于绝对、评定条件操作性较弱、发放原则较片面等问题,通过明确贫困标准、充分保障学生利益、坚持公平发放原则以及调整资金方式等对策来解决,这不仅会优化奖助学金发放质量,而且还会充分保障学生利益。这对高校发展、校园良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利,冯缦.高校奖助学金申请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6,09:113-115.

[2] 秦玉梅.当前高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39-41.

作者简介:武旭,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奖助学金高校问题
中国银行:云南首个自行研发奖助学金代发系统落地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校要优化奖助学金的惠民效果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对班级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