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品析
2018-01-30敖敏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评析,发现语言的语意美。通过指导学生深情诵读的方法能引发学生共鸣,感受语言美;指导学生揣摩文字的语意能让其深度赏析;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修辞能感受其语意效果;指导学生增删对比,能促使其抓住语意的实质。
关键词:语意;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本都展现出独特的语意美,教师要积极引导,促使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特殊用意,令学生得到审美享受。教师要促使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诵读文章、揣摩文字、分析修辞、增减文辞等方法凸显出语意美。
一、 情感朗读,激发共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文本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语感,感受到文字深处的语意,和作者形成深度共鸣,从而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情感饱满的诗歌,这首诗歌具有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深情诵读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味,体会诗歌的语意美。学生发现在诵读这首诗歌时,很容易让人投入更多的情感,因为作者将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令“祖国”的形象更好地和人们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此外,作者所创作的诗歌极其具有音律感,这首诗歌运用了长短不一的复句,时长时短的句子使得诗歌呈现出不断变幻的节奏。学生还发现,作者在这些长短不一的句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展现出语意美,体现出对祖国的情感,这是一种既深情又实在的情感。由于有了意象,诵读时能更好地感受到祖国的形象,祖国不再是大而空的抽象的事物。
学者伍洪志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指出教师要将诵读贯穿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想象、感悟、提升思维能力。
二、 揣摩词句,深度鉴赏
不少文本都有重点词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些核心句子进行分析,在深度鉴赏中分析文章的语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秋天的怀念》一文表现了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对母亲的赞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揣摩文章中的词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如:“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并不欠“我”什么,为何要露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深入分析了文本的内容,认为类似的片段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如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母亲小心地偷听“我”的举动,在说出了“跑”等关键字后便悄悄地出去。这一切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只有母亲才会怀着如此关切的心情,揣摩“我”的内心想法,将“我”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因此从这里便能看出母爱的伟大。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分析“絮絮叨叨地说着”中的“絮絮叨叨”等词句,探索其语意。
初中生分析能力较弱,很难把握住对整篇文章的语意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关键词入手进行分析,促使其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三、 分析修辞,了解效果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会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必拘泥于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将其融合在语文实践中。以学习修辞手法为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分析修辞手法,感受修辞手法对语义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据专家统计,这篇八百多字的散文中运用了近二十种修辞手法,如迭现等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此文中也能发现。教师可以将本文作为范文,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效果。如有学生提出,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进行对比,展现出济南“温晴”的特点,进而更好地说明自己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里虽未明言将“济南”比喻成人,但是却运用了“晒”“睡”等形容人的动词,将济南这座“老城”比喻成一个“老人”,这展现了济南闲适的姿态,让人感受到其与世无争的境界,比喻手法用得相当巧妙。
修辞是一种对句子进行修饰和选择的语言行为,采用修辞手法能让语言变得更加隽永,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分析修辞手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语意美。
四、 增删对比,抓住实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抓住语意的实质,了解作者为何在创作中选择这些词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句子中的关键词替换成其他词,又或者用增加、删减的方法对比效果,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意。
《春》一文中有不少经典的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增删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调整文章的语序,将其修改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分析其不同之处。学生在對比后发现,原句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状态,而这是春天的小草最大的特点,在凸显出此特点后,描绘更加形象化,更具有特点。又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笼”改成其他的词汇,如“遮蔽”等,分析其语意美。学生发现“笼”不仅体现了遮蔽的状态,还给人轻盈的感觉,这正好和“薄烟”的形象相吻合。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春》一文的语意之美。
通过对比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美妙,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意思。在感受文辞魅力的过程中,学生享受到了文字之美。
在一篇文章中语意丰富多彩,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让学生品味出蕴藏在文字背后的丰富语意。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文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9).
[2] 杜利平.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4).
作者简介:敖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七中学。endprint